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快乐学习 快乐游戏——幼儿区域游戏的实施方法

时间:2024-05-08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岩溪中心幼儿园 汤海英

区域游戏的实施,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而且凭借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形式,能激活幼儿的思维,使之获得不同方面的发展。在幼儿区域游戏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未能清楚定位自己角色,导致在游戏介入的过程中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质量。为了更好地推进区域游戏活动进程,提升游戏质量,教师应精心准备和投放游戏材料,按照幼儿的身心素质发展规律来开展游戏活动,坚持寓教于乐,让幼儿能在游戏中收获学习的快乐。

一、幼儿区域游戏

(一)基本概述

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幼儿自主参与的游戏活动。幼儿园区域游戏充分利用各类游戏材料,发挥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优势,激发幼儿探索发现、合作交往、自主选择的积极性,其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影响幼儿的学习、生活,使之在游戏活动中增长见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通过为幼儿提供自主游戏、学习材料,满足其不同的发展需要,有效促进其智力、情感、语言、技能等素养发展。教师应立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幼儿区域游戏理念进行深度解读,从快乐学习和快乐游戏的角度出发,分析现阶段幼儿区游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高质量的区域游戏实施策略,从而帮助幼儿通过与游戏材料、教师进行互动,使之在习得经验的同时获取经验和知识,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游戏形式

区域游戏形式主要有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由活动三种,一般细分为益智类、美术类、口语交际类、阅读类、建构类、角色表演类等,相关游戏契合幼儿身心素质发展特点,能为其创造快乐学习、快乐游戏的环境。第一种,集体活动。是指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游戏活动,如“春节文化”“园区秋游”等,教师在不同的区域投放有关节日和季节相关的游戏材料,为幼儿玩游戏创设良好条件,让其通过自由探索来获取知识。第二种,分组活动。指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将活动区域视为分组教学场所,如“小小护士”游戏,让幼儿熟悉不同“医院区域”的内容、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构建有助于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区域,让其通过自主进行分组游戏,提高专注力。第三种,自由活动。是指明确游戏主题、内容、材料的支持下,让幼儿通过自由表演的方式,进行“自发学习”,比如,“过家家”“超市结账”等游戏,教师积极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在游戏中感知游戏意义,促进综合素质提升。

(三)游戏意义

幼儿区域游戏可以提供有益于幼儿交往的良好心理环境,利用自由、开放、丰富的环境,激发幼儿与人交流、寻求合作、自主思考的热情,从而让其在没有任何束缚的条件下,进行自由交往,自我调节需求。一些性格内向的幼儿,能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主动开口与他人交流,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指南》提倡“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而通过开展区域游戏,则能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提前感受社会环境并尝试适应,学习独立生活。部分缺乏自理能力的幼儿会在游戏中收获知识与技能,在教师的有意识引导下,学会穿衣、穿鞋、吃饭等。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之懂得协调解决矛盾与问题,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之处,同时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使之能不断通过在游戏中探索学习新知,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实施路径

实施区域游戏,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具体路径有以下三条。第一,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将不同区角的游戏材料串联起来,如“蛋糕游戏”中,在不同的区角投放白泡沫、彩纸、蜡笔、塑料剪刀、水彩笔、无毒胶水、彩带等材料,让幼儿在不同的“蛋糕制作”环节,自主使用美工用具“做蛋糕”,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为幼儿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二,适当的指导,即在保证幼儿独立、自主参与游戏的基础上,站在区域旁,沉静、悉心观察幼儿的行动,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与幼儿同玩同乐,适当寻找时机进行互动和交流,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第三,不断总结与反思,记录幼儿在游戏的表现和反馈信息,通过以“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方式,充分挖掘区域游戏的教育功能,科学探索高质量教育方法,不断创新游戏形式,让幼儿能快乐游戏、快乐学习。

二、幼儿区域游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环节有待完善

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是园区教学质量的真实缩影,足以体现出教师的设计理念与教育方向。但是,在经过大量的走访以及调查后,发现实际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存在游戏环节有待完善的问题,一些教师为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游戏,造成了游戏环节衔接不顺畅,区域游戏的生成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难以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二)缺乏科学游戏讲评

教师是区域游戏的设计者和幼儿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进行讲评,可以让幼儿了解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并获得学习指引。然而,一些教师在区域游设计之初,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以至于游戏活动的预期定位过高,也缺乏科学的游戏讲评,难以帮助幼儿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不利于提升区域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很难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

(三)游戏背离预设目标

区域游戏的设计往往是依据目标而开展的,契合幼儿的身心素质发展规律,激发幼儿深度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为教育提供不同的切入点。而在实际的游戏设计环节,部分教师未能注重按照预设目标来分配游戏材料,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学习地位,以至于游戏背离预设目标,幼儿很难提起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不利于其深度参与游戏的体验与构建。

(四)未能注重习惯培养

将区域游戏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可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幼儿在快乐氛围中掌握学习、生活技能。幼儿在学习中具有明显的“向师性”,难以脱离教师的帮助来独立完成任务,有些教师为了锻炼幼儿的自主性,会盲目开展开放度较高的游戏活动,致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被忽视,大多数幼儿会“争抢”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导致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降低,不利于幼儿的未来成长和发展。

三、幼儿区域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益智游戏,科学促进幼儿智力发育

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并据此设计高质量益智游戏,科学促进幼儿智力发育。在益智游戏设计环节,教师应抛弃“功利主义”思想,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食物、运动、动漫元素,增加益智游戏的趣味性,让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快乐地进行游戏。例如,设计“拼图”益智游戏,方案如下:在不同的区域投放拼图游戏材料,并展示拼图成品,让幼儿尝试运用不同方式,在规定时间将拼图复原,为幼儿提供实质性奖励。首先,教师要在投放游戏材料之前,介绍拼图的样式,让幼儿说出图中自己喜欢的形象,再将拼图打乱,讲解拼图的高效方法,让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操作来思考拼图技巧,促进其智力发展。然后,教师要在不同的区域投放拼图游戏材料,设置拼图的总用时为“十分钟”,让幼儿实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将拼图进行复原,避免其对具有难度的益智游戏产生抵触心理,使之能产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在尝试拼图中的态度变化,选择合适时机来开展限时拼图游戏活动,让不同的幼儿进行拼图比赛,奖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拼图的幼儿,激发其参与游戏的热情,营造有益于幼儿智力发育的良好环境。最后,可以通过鼓励幼儿“两人一组”配合完成蒙眼拼图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区域游戏的教育功能,使幼儿能在游戏中懂得互相帮助,激发幼儿的良性竞争心理,使之思维、反应能力均能得到锻炼,科学促进幼儿智力发育。

(二)语言游戏,提高幼儿口语交际能力

幼儿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起始阶段,利用语言游戏引导幼儿组织语言,可以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将游戏教育重点放在语言能力方面,鼓励幼儿模仿不同事物的形态、心情,运用合理的语言来表达想法、感受,使之能提高识字、表达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组织素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例如,设计“情景对话”语言游戏,方案如下:围绕“小鹿很饿”绘本教学,绘制不同的图画,思考小鹿“饿”的原因,与他人交流小鹿可以吃的食物,让幼儿快乐地学习绘本中的生字生词知识,学会灵活组织语言来讲述故事。首先,教师要呈现相关绘本图片,介绍小鹿的外观形态,让幼儿针对小鹿来进行描述,激发幼儿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兴趣,使之能完整地表达出小鹿的外观特点,并产生绘画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排练小舞台剧的方式,让幼儿在趣味表演前进行绘画,模仿“小鹿很饿”动作,懂得小鹿爱吃青草,它“饿”是因为不按时吃饭导致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在表演中的心得体会,据此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让其站在“小鹿”的角度说出自己喜欢吃的其他食物,并谈谈有关饮食的经验,培养幼儿口语交际的自信心。最后,要在后续的游戏环节穿插总结活动,鼓励幼儿围绕饮食和角色扮演进行讨论,为其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其通过参与语言游戏,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水平。

(三)集体游戏,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幼儿的成长经历、气质禀赋、自身性格、家庭背景不尽相同,开展集体游戏,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教师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则可以促进其个性发展。教师应持包容开放的态度,科学调整、配置游戏材料,开展具有明显集体性的合作、接力游戏,让幼儿玩得尽兴,快乐学习。例如,设计“做美食”集体游戏,方案如下:为幼儿提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纸碟等材料,鼓励幼儿分组来捏橡皮泥,制作三道“美食”,在动手实践中促进自我个性发展,感受集体的力量,形成良好的探索精神。首先,教师要出示橡皮泥,并介绍正确使用方法,以免幼儿误食,增强其安全意识。同时让幼儿回想自己最喜欢吃的美食,从颜色、味道等角度来进行介绍,营造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环境。然后,要引导幼儿成立手工合作小组,围绕“喜欢的美食”来捏橡皮泥,共同制作“美味佳肴”,在合作中与人沟通交流,明确分工,发挥集体力量来完成游戏,体会游戏乐趣的同时,掌握不同的合作、实践知识,学会协调配合他人完成集体任务。最后,教师在幼儿动手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幼儿是否存在“不感兴趣”的问题,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来增设趣味性游戏竞争环节,让所有小组共同努力,奖励率先制作完第一道“美食”的小组。教师也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调整、配置游戏材料,确保全体幼儿能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尽兴,通过捏橡皮泥促进自我个性发展,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

(四)生活游戏,培养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生活游戏能凭借趣味性优势,驱动幼儿进行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幼儿对生活理解浅显,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引导幼儿在生活游戏中进行感知、实践、体悟,使之能积极模仿正向行为,在学习中感知生活中的知识,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例如,设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游戏,方案如下:在生活区域投放不同的衣物、书本、书包等材料,鼓励幼儿先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正确穿衣步骤,并在规定时间穿戴整齐,将书本按照正确顺序装进书包内,再背上书包,完成游戏活动。首先,教师要在游戏活动开始前介绍不同的材料,联系幼儿的日常穿衣、整理经历,让其能对游戏有基本的了解,将穿衣、整理经历与游戏活动建立起联系。再为幼儿示范正确的穿衣和整理书本方法,让其通过模仿形成对生活的基本理解。然后,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整理衣物,并自主完成穿衣活动,使之可以通过做游戏,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力所能及之事,理解家长的辛劳,逐步养成良好的穿衣习惯。最后,教师要开展整理竞赛游戏,让幼儿按照主次顺序摆放书本,并将书本装进书包内,奖励在规定时间内率先完成游戏的幼儿,并将其当榜样进行宣传,鼓励其他幼儿向榜样学习,从而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利用个人教育集体,培养全体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使之能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游戏意义,对自身的行为规范以及准则形成认识,形成良好的品格,获得个体发展关键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好奇心、模仿力比较强,其思维也正处于发展的起点,通过开展区域游戏的方式,可以对幼儿的身心素质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幼儿自觉明确分工,在游戏中自主解决问题,感受游戏的快乐,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应注重区域游戏的定位细节,坚持动手和动脑的有机结合,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使之能在游戏中有所收获,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不断发挥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实质性成效,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