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原安镇中心小学 穆春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依靠形象思维解决问题的学习现状并没有改变:对学习经验不足、学习能力有待开发的小学生来说,看见具体的对象,其才能掌握学习任务。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对小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开发学生的语文技能,能帮助学生在直观观察教学素材的同时形成语文思维。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入手,探究如何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相比,思维导图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具体化、可视化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有关于语文、阅读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语文思维、文化学习技能进行锻炼,从而提出了更为科学的教学指导模式。配合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能将语文文本中涉及的关键知识点、文化素材提取出来,对学生发起指导教学,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文化学习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思维导图以“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通过对文章核心观点、表达特点等关键因素的综合整理,能将语文知识以特定的思维流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重新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通过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可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传统的阅读教学重视教师的讲读,学生要跟随教师的思维不断进行阅读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干预较为明显,一旦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便不能主导掌握语文知识。思维导图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对阅读材料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关键信息进行整理,选择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学生喜欢听故事,则通过思维导图将材料转化为“发生了什么事”“有哪些人物参与”“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等形式,鼓励学生不断思考;学生想要独立阅读,则可以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搜集信息”“整理知识点”“分享语文知识”,借此完成阅读任务。关注点不同,思维导图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也不同,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进一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阅读教学活动不能只以阅读指导为核心,在尝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优化阅读教学流程的过程中,更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构建阅读指导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全新的育人要求下,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要在阅读课堂上发挥作用,更要体现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文化意识的基本价值,从多个角度落实对学生的指导教育。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目标,在给出直观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的相关技能进行训练。给出文本素材后,教师可对文本进行整理,在讲解后向学生布置任务:除基本的阅读任务之外,更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化意识进行开发、训练,以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难度重新设计教学模式,从基础的阅读指导入手,布置探究、互动等任务,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使其形成文化观念,通过思维导图,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技能与文化修养。
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小学生直观地认识英语知识,在整合不同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实现教学的“有效延伸”:将不同板块的语文知识整合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应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按照课文对语文知识进行分类,将语文教学分为相互独立的板块,虽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提出了要求,但并没有给出可行的、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进行整合:教师通过关联式教学将语文知识拆分为不同的板块,在帮助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点的同时提出语文学习任务。配合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对不同板块的语文知识点、教学要求进行归纳总结,从而逐步掌握语文知识之间的“相似性”特点。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打破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隔阂,为学生开展后续的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可用条件。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整合语文知识,发起关联式教学,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形象思维支配着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其依靠自己“看见的东西”规划后续的阅读:看见了文字知识,就会进行文字的阅读、学习,看见了有趣的句子,就会尝试培养自身的语文情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生是否愿意参与阅读,有关问题要依赖“看见了什么”这一问题进行解答。配合思维导图分析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构建阅读、教学、指导的新模式,通过思维导图剖析文章,让学生逐步阅读、归纳文本。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小学生“看见”语文知识,教师可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围绕“繁衍”这一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给出关键信息,带领小学生学习:动物具有行动能力,在长大之后就会离开妈妈,那么没有脚的植物是如何离开自己的母亲的?给出豌豆、苍耳、蒲公英等对象,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补充说明。对小学生来说,思维导图是新的,阅读要求也是新的,其只需要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回答相关问题即可。在阅读时,小学生将所获取到的信息填入道思维导图中,回答思维导图中提出的问题:苍耳可以缠绕在动物的皮毛上,蒲公英会飞,豆荚会炸开然后送走自己的孩子。教师可提出新的问题:除了这些植物之外,你还见过哪些植物的繁衍方式?继续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补充课堂素材。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度干预学生,但小学生确实以浓厚的热情参与了教学活动,学习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
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生的灵感稍纵即逝。要让小学生全身心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技能,教师就要直接给出阅读教学中的关键元素,锻炼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对小学阅读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是引导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素材,积累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配合思维导图整理学习问题,在对小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的同时,鼓励小学生主动完善思维导图,提高教学质量。比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带刺的朋友》的有关教学,可通过思维导图向小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小学生整理文章结构。《带刺的朋友》篇幅较长,阅读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把握文本的学习要求。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将《带刺的朋友》分为多个部分:初始阶段的阅读活动中,要求学生整理语文知识,对生字词知识进行归纳;第二遍的阅读中,对文章中出现的主要形象、角色的特点进行分析,解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的问题,独立梳理文章脉络;第三个环节,要求学生在思维导图中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在分析《带刺的朋友》的主要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记录了“我”与刺猬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爱护动物,与自然生灵和谐相处。围绕着教师给出的框架,可要求学生将学习结论、经验、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思维导图中记录下来,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每一个学生都自由交流、表达,思维导图下的语文教学将以更为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思维导图是根据学生的思维活动特点设计的一种思维启发工具,其将教学中的细节整理出来,进而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方向。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小学生进行阅读,更要尝试通过思维导图开发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小学生看见不一样的语文知识。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思维与探究热情,要从当前的文本素材入手,将教学延伸到其他素材中,帮助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了解文化资源,提高小学生的文化修养。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为例,在学生的视角中,古诗词是单调的,其无法感受到古诗词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魅力。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与学生进行探究,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引入更多的语文资源,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以古诗词《芙蓉楼送辛渐》的学习为例,在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对《芙蓉楼送辛渐》的情感进行分析,并导入其他有关于“送别”的古诗词,结合对表达手法、情感等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芙蓉楼送辛渐》展现了作者的忠贞之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对自己美好祝愿的传达,也是对个人志向的隐喻。而在《别董大》中,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表达了对对方的夸赞,整体情感如同好朋友在互相调侃一般:您有什么好怕的呢?还有谁不认识您呢?生活化的表达拉近了二人之间的距离。李白的《赠汪伦》、杜甫的《赠李白》,以“赠”的方式传达了对友人的祝福。配合思维导图引入更多的课外资源,对古诗词的情感、表达特点进行分析,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形成文化探究兴趣。
阅读教学活动不能只围绕着教材展开,更要帮助学生解读教材中的情感、文化,促使学生形成深入探究、主动学习的良好素养,在思维导图的推动下设计全新的探究模式,鼓励学生挖掘语文知识,逐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思维导图,可设计更为清晰的探究流程,拓展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学生整理语文知识。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田忌赛马》的教学为例,配合思维导图,教师可要求小学生开展深入探究活动,站在文化、历史的角度上审视语文作品,将思维导图转化为“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在思维导图中,不仅要设计“讲述了什么故事”这一板块,更要对思维导图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田忌赛马》的故事中包含古代的用兵之道,“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通过战术上的重新配置取得最佳的作战效果,在《孙子兵法》中,类似的故事也有出现,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会将与“兵法”有关的知识记录在思维导图上。一些学生则会从人物形象上入手,对“田忌”这个人物展开探究:此人在历史上寂寂无闻,但正是他发现了孙膑的军事才能,让孙膑自此名声大噪。配合思维导图,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入手分析文本,对故事的解读也更为透彻。
思维导图不仅能在课堂的教学中发挥作用,在课后的教学指导环节,其也能展现全面育人的重要作用: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对文本中的关键语文知识、教学要求进行归纳整理,从而获取语文学习经验。对一些难度较高、教学要求较为复杂的教学板块,也可以借助已经完成的思维导图重新梳理语文学习思路,保障语文教学活动的高质量。教师要抓住思维导图的可视化特点实施教学活动,利用思维导图归纳并整理语文知识,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记录学习成果,确保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取得进步。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穷人》的教学为例,教师围绕着“我所学到的”这一话题组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剖析文本结构。这一环节,教师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而是要求小学生主动积累阅读经验,在阅读教学中逐步积累学习经验。学生通过对文本结构、表达手法的分析掌握语文学习技巧,进而对教师的任务作出回答:《穷人》通过设计矛盾、悬念两种方式引出下文:妻子收留了孤儿内心坍塌不安,对这个贫穷的家来说这是一种负担,丈夫一定不会同意,借此引出后面的故事,推动故事情节;而穷人的丈夫则更愿意给予这些可怜的孩子关心和爱护,让他们顺利长大。对情感、创作技巧进行分析后,要深入体验作者的创作目的:借由《穷人》这个故事,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引出对情感、同情等话题的探讨,结合作品的诞生环境进行分析。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只负责提出任务,让小学生学会独立探究,教学才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帮助学生锻炼学生思维、重新梳理学习思路的重要功能。要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在阅读、思考、积累等环节下功夫,利用思维导图拓展课堂,在帮助学生整理语文知识的同时,训练小学生的语文技能,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开展互动、挖掘语文知识,将为学生创造语文学习的新机会,也将助力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