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庄春域
篮球是一项集竞技性、应变性、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加强了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篮球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能达成强身健体的目标。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利用好篮球教学的优势,深入挖掘知识内容,激活小学生的能力,促使其核心素养能力得到稳定提升。
文章立足于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简述了其内涵,对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展开了探讨,阐述了对小学生的成长意义,结合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以期对教师有所帮助,为学生打造更高效的课堂活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各个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成长。其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运动是一项需要学生长期坚持、锻炼的活动,不仅有丰富的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也蕴藏着极深的教育价值。要求教师既要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要让学生储备丰富的体育知识,要求其能够理解各个体育项目与基本规则,树立健康运动的正确观念。
第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体育技能涵盖体育锻炼技能与自我技能评价能力。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两种以上的体育技能,通过锻炼、实践、比赛等途径,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第三,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健康素质与运动素质。健康素质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上的健康;而运动素质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及活动能力,通过两个层次的有效整合,帮助学生打造更健康的体魄,为未来成长做好准备。
篮球作为一种竞技类的体育活动,不仅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国际赛事中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篮球运动是最讲究团队合作意识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增长,对其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篮球活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团队协作能力在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篮球活动是一项团队性的竞技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磨合、协商、沟通,让其学会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思考的意识,慢慢形成浓厚的“集体荣誉感”,对其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篮球活动能够强化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正确的运动习惯、良好的运动技能,对其生理、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篮球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发展小学生的跑、跳、蹲等多种能力,在锻炼中强化学生的肌肉力量,促使其形成健壮的体魄与身体素养。
最后,篮球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竞技意识。小学生好胜心重,胜负欲较强。篮球作为一种竞技类的体育项目,通过规则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活动意识,让学生与同伴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对学生身心发展、观念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教学活动还存在着刻板的印象,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缺乏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占课”的情况频频发生。其次,学校对篮球运动也缺乏重视。就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大部分教师属于田径类的体育教师,或者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职,对篮球运动的专职教师较少,导致教学活动缺乏系统性,出现教育偏差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篮球作为一项竞技类游戏,需要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在现阶段的篮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胜负欲较重,没有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团队竞技中常常出现冲突现象,导致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情越来越低,竞技意识、规则概念愈加模糊,是课程活动中一项较大的问题。
篮球教学作为小学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想要利用该项运动增强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体育知识、体育意识、篮球运动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到体育知识,让其建立正确的锻炼习惯与竞技技能。
良好的运动能力及正确的运动习惯,对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小学生年龄小,处于能力、意识、习惯、观念建立的关键期。在篮球运动中,教师应当加强运动技能的引导及运动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心态,充分意识到运动对人的重要性,让其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及运动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而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以中年段的学生为例,该阶段学生年龄处于4~5岁,各方面能力、意识处于建立成长的关键期,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对其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如在讲解“原地运球”技能时,教师既要保证让学生掌握多种运球方式,还要让其掌握多个方向原地运球及多人合作运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如在开始时讲解最简单的原地运球,在学生掌握后提升难度,延伸到多角度、多方位教学法,最后整合两种方式,让学生尝试练习多人合作运球法。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其建立正确的运动精神和运动习惯,达成核心素养中的要求。
此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能力。如在常规练习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篮球运动意识,如讲解篮球经济规则、国际赛事、比赛内容、技巧方法等,让其更全面地认识篮球运动,降低对课程活动的刻板印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运动频率,根据课程需要适当地增加锻炼机会,发展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及肌肉能力。最后,教师要做好教学方式,从课程质量、活动内容、学生需求等角度出发,正确看待课程活动中的弊端及问题,及时询问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在互动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及时解决教学难度,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课程活动,进而增强其体育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及体育常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健康知识、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由此可见,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方式的培养,要贯穿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的整个过程。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预测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将篮球运动中可能发生的事情讲述出来,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意识及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健康知识“先入为主”,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前预知篮球训练中的伤害,从而把运动风险降到最低。如在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解较为常见的训练伤害,如肌肉拉伤、抻伤、骨折、手指挫伤等情况,并向其介绍正处理方法及防范方法,让学生对训练中的情况产生基本了解,对健康锻炼产生基本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解避免这些情况发生的方法,如活动前热身,避免出现膝盖、关节损伤问题;活动前观察自己身体,发现是否存在身体不适、不舒服的情况;在运动后不能第一时间喝水,而是要等气息平稳后饮水等。这些简单的学习常识都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经验,丰富他们的认知与想法,使其形成健康运动的正确意识。
其次,在篮球教学中强化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需要教师具有整体性和宏观指导性的体系,不仅要强化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还要丰富他们对健康行为的认知。体育课程每周课时有限,不能达成天天运动、时时监督的效果,为保证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习惯与技能,让其在生活中也展开自主练习,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建立生活锻炼目标,如“利用大课间锻炼篮球技能”“利用空余时间与同伴配合练习”“在休息日复习篮球技能”等,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慢慢地促使其形成较强的运动能力,建立正确的运动习惯,在平日的锻炼学习中建立正确的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有机融合,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包含对体育技能的养成,还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常识。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展开篮球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技能与情感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篮球作为一项国际赛事,不仅风靡于赛场中,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够见到篮球的身影。教师可以从竞技品格、规则意识、情感态度等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篮球、认识篮球,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规则感”,达成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首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竞技品格。竞技运动少不了碰撞、冲击,肢体上不经意间的碰撞都属于正常情况。篮球是一项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项目,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及项目规则都可以应用到小学体育课程中。如教师可以讲解一些经典的比赛案例,让学生学习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可以参考一些典型的运动球员,让学生感受球员之间的独特友情;还可以对“运动精神无国界”展开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竞技品格,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意识,达成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其次,在规则意识的建立中,教师可以篮球规则为主展开讲解,将竞技比赛的各种规则详细地为幼儿讲解,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规则感”。如:比赛时间、比分相等和决胜期;由界外掷球入界队员将球传比赛入场内时,掷球入界发生;队员应在最靠近违反规则或比赛被裁判员停止的地点执行掷球入界,正好在篮板后面的地点除外……让学生了解丰富的篮球运动规则,让其树立正确的规则感。另外,在平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中肯的评价,突出规则教育效果,达成教育活动的目标。
最后,在情感态度上的引导,要发挥出团队竞技的精神与意识。如小学生具有胜负欲强、好胜心重的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团队竞赛的模式展开教学。如让学生两两一组,使用团队比拼的方式,考查学生们的运球、传球技能,让其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意识到“团队竞技中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强化学生的需要,让其建立正确的体育品格及竞技意识,降低学生的胜负欲,让其真正意识到什么叫作团队协作,通过实践学习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学生与教师不断地学习、发展,通过日积月累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及运动意识。小学生学习速度快,外界环境的认可与鼓励,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重发挥自身评价性的作用,利用肯定、鼓励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通过测评、检测、评价等方式,准确把握学生的成长近况,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地成长。
在展开评价与测试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日常活动或者课上教学活动观察记录。如在平日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对某一项技能的学习速度、掌握情况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体能测试中,可以利用篮球考查学生运球、投篮、跳跃、跑步等技能,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通过细节观察确定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运动水平;在课上活动中,可以考查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持久性、主动性,观察其是否具备学习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在团队协作活动中,观察学生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协商能力,考查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展开技能比拼,如篮球赛、应急知识、紧急救援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操作意识,达成体育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体育技能、身体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最好充足的准备。
综上所述,本文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篮球教学展开了探讨,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现阶段师资力量、活动现状、教学重视展开了分析,并简要概述了篮球教学的意义及核心素养内涵,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以供教师参考。身为体育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小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及发展阶段,构建合适的教学活动,利用体育锻炼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促使其在玩中学,在实践学习中掌握丰富的理论与技能,从而建立正确的运动习惯,落实素质教育及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