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王燕
逻辑思维能力是综合能力中的一种,也是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要达到的重要目的之一。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但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自己作为一个引路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最终提高数学成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条件,只有激发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活动,并与教学内容充分互动。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能主动地学习数学,并且能对较难的数学题目产生独立的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提高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体会到数学带来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学习的欲望,会自发地进行数学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为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学习欲望后,学生才会愿意主动思考数学题目,才能使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前提条件。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为“位置”。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内容前,可以带领学生玩一个小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游戏规则如下:教师让8个学生站在教室中间,并且让他们站在不同的方位,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描述这8个学生两两之间的位置关系。玩这个游戏的目的是激发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都能参与课堂中,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以及对他们生活的帮助。例如,教师可以让8个学生站好之后,请学生回答其中某两个学生的位置关系,然后再问其他学生,得出这两个学生之间的最近距离是哪一条直线,最后再让这个学生变换一下位置,再请其他学生起来回答。然后让学生两两一组,描述他们选定的目标学生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描述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并且愿意自发地思考这些数学问题。当学生对位置关系产生了学习兴趣之后,在日后的做题过程中,他们就愿意进行思考,同时也会认真做题。久而久之,学生对有关位置这一章节内容的思考模式就会得到大幅度改善,自然而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众所周知,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质疑,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小就从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入手,想办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思维逻辑能力中的一种,因为问题的产生往往是一个人思考之后的结果,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一个过程。而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当今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再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大声地说出来,并且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愿意从周围的环境中发现实际问题,并且提出来,进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为“小数乘法”。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并且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10分钟过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举手阐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然后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并且告诉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将会着重讲解这些知识点,嘱咐他们认真听讲,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胜负欲都是非常强烈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他们的这一特征让学生预习并且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下课之前,教师可以再次询问这些学生有没有将这些比较难的知识点掌握,如果他们说掌握了,就可以让他们描述一下自己是如何掌握这些问题的以及思考这些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在这种时候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肯定并且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由班上较活跃的学生开始,慢慢地其他学生也会向这些学生学习。久而久之,其他学生也会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自己的问题,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他们就会更加有动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当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后,自然而然地,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学生受益终身,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以及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当学生养成一个安静做题的良好习惯后,他们就可以更好地思考问题,更投入地解决问题,这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例如,当学生养成一个整理错题集的良好习惯后,他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并且及时地改进,改进的过程也是对他们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因为他们做错题往往是因为思考上的偏差,在教师讲解一遍错题后,他们就需要重新思考。通过反复练习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能有好的基础。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为“小数乘法”。在这一章节里面有非常多的练习题,教师可以在讲完书本上的知识点后,让学生做练习题,然后再对练习题进行系统的讲解,最后让学生将自己错误的习题整理到一个错题本上,并且告知学生教师将会对他们的错题本进行检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错题本进行以下要求:1.错题本上的字迹必须工整,排版简单,书面整洁,并且要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2.教师在检查错题本时会检查学生对错误题目的掌握程度,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对错题本上的错题彻底掌握。通过这种方式监督学生对错题本的整理,可以同时提高学生对错题集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当学生形成了这种良好学习习惯后,他们就会习惯性地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二次思考,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也大大提高,这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数学成绩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行“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实行要求教师必须在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但是质变一定是由量变引起的。由于要跟进教育改革的步伐,所以教师要充分掌握给学生布置习题的量,让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知识,同时还不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适当增加习题量能有效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应该让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做题方法以及思考模式,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找到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做题方法,而他们的改进过程,是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个人认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下课之后,做一些比较经典的例题,这样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课后负担,而且还会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解的内容。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为:“小数乘法”。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这一章节的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做例题,然后课后要求学生做课后练习,并且嘱咐学生要认真做,同时,告知他们自己将会对他们的做题情况进行检查,以此来让他们自己监督自己。教师在带领学生做例题的过程,其实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让他们学会最基本的思考模式,而他们在做课后习题的过程,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做题模式。当学生习惯了这种模式之后,他们就会习惯性的认真地完成课后习题,久而久之,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和生理都不够成熟的阶段,所以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教学,让学生百分百掌握基础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就能对他们后一步的思考有帮助。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讲解新的知识前,着重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在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后,再对学生进行下一步教学。而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当今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基础知识的提问,并通过任务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通过这样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如果学生掌握程度比较好,那么就要对学生进行肯定,并且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同时告知其他学生向这名学生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胜负欲。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在做题时只需要教师稍微提点一下,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模式。同时,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就能开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培养思维逻辑能力。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的数学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为“多边形的面积”。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解这一章节内容时,着重给学生讲解如何求多边形的面积,以及多边形的面积的具体含义,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向学生提问题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几个多边形,然后让学生回答如何求这些多边形的面积,以此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且告诉学生,如果遇到较复杂的多边形时,可以将多边形分解成几个相对简单的规则图形求面积的和。当学生知道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后,他们就可以将习题中较难的多边形分解成他们能弄懂的规则图形。学生分解的过程是对他们的一种考验,而基础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基础知识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做题准确率是至关重要的。
对小学生来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做一些经典例题,并且让学生学会形成自己的做题方式以及思考模式。教师在带领学生做例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带领学生思考,而且要注意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紧跟自己的思维,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活跃大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做题时,通过向学生提问题的方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并且一步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序的思考方式。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善以及思考速度的提高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为“小数乘法”。这一章节里面有一个习题,内容如下:“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的计费方式来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如果小云家上个月用水11吨,应交水费多少钱?如果小明家上个月用水17吨,应交水费多少钱?”教师在给学生讲这个例题时可以用提问题的模式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以多少吨为界,超出之后要3.8元每吨?超出12吨的部分用3.8元每吨来计算,那前面12吨用每吨多少钱来计算?教师先让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给学生讲解完这两个问题之后再继续往下提问题:11吨没有超过12吨这个界限,那么11吨水每吨多少钱?怎么算?到这一步是学生就应该知道,用2.5×11来算小云家的水费。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做第二问。教师首先询问学生如何算出这17吨水的总费用,请学生回答之后再对这一问进行详细的讲解,讲解内容如下:一共有17吨水,前面12吨水是以每吨2.5元计算,后面5吨水是以每吨3.8元计算,那么就可以列出以下算数:12×2.5+5×3.5,这个算术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小明家上个月总的用水费用。教师带领学生做完这一个例题之后,学生在日后遇到这一类型的题目都会用相同的方法做题,并且基本上不会出现错误。教师带领学生做题,向学生提问,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之一,因为学生在跟着老师思考的同时也是一种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通过自己向自己提问的方式,寻找最适合解题的方式,学生努力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思维逻辑能力提高的过程。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坚持不懈,在良好合作下才能解决的一项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及时地给学生提供帮助,为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以及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