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甘肃省山丹县马场二场小学 曹志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若采用情境教学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主动搜集信息解决数学问题,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为此,笔者理论联系实际,在简单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后,就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对一线教师更好地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参考。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树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较为应试化,“讲授+习题”模式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今,随着一线教师对其应用和研究程度的逐渐增加,其有了更多的变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多的教师也逐渐开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给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既有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在实际应用中会显现出一些的不适用性和滞后性,因此,需要立足实际,作更具体、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此,笔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就此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情境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方面,能更好地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新课改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就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仅要关注数学知识教学的结果,更需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和体验,尽可能地让学生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自主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发现、探索、研究和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体系,发挥学习主动,实现综合发展。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也提出了“减负增效”的理念,再加上“双减”意见的颁布和落实,更是给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加强对有限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程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学会、掌握、内化吸收,而传统单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重在学生的自主参与,将学习的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学习,刺激多重感官,实现感官联动,有助于上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时,就需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研究、探索程度,并且能将其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推动优质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获得。另一方面,能改变小学数学教学低效的现状,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而传统教学中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氛围枯燥,使原本就抽象枯燥的数学在小学生的眼中变得更加抽象深奥,枯燥无味,使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很多学生表现为上课干其他的事,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与同学交头接耳,搞小动作……很多学生看似在认真听讲,但实际上并没有集中注意力听讲,教师在讲什么,甚至讲的内容都一无所知,这样的学习状态,教师即便在费力地讲,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如何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成了广大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与追求的目标,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给了学生自主实践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情境教学法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如何将其落到实处,每个人都有具体的方法和思路,但是整体来讲要通过打造情境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习中经历更多思考、质疑和论证的环节,进而形成较强的学科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如下几个参考建议:
问题是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有效力量,而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预期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出系列具有相互关系、能相互促进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解决这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而更好地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刻掌握的同时,也学会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路和技巧,提高学习能力,实现综合发展。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难度适中,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让他们在独立思考及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就提出了将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个等份,随着份数的增加会发现被分成的小份像一个什么图形?将这些图形重新组合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我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在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学生也对“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有了印象深刻的学习效果。当学生回答正确问题后,笔者会给予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有时候会在他们的课本上卡上小印章,一个看似微小的鼓励都会给学生一定的帮助,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会主动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展开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借鉴他人的学习优点,纠正自己的一些问题,让自己朝向高阶学习阶段过渡,满足当前小学数学新课改的要求。
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演绎一个角色去对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给予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也会主动的学习和思考。角色扮演法作为情境创设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地体验更多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看到数学和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而且能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通过有效问题的解决增加自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更多的学生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积极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展开更深入知识的探索和教学,学生自然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通过一个相对欢乐、轻松的过程获得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实现综合成长。角色情境的创设教师同样要在平时多对学生进行观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角色,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例如,笔者在教学“观察物体”相关知识点时,制定的知识目标为能从各个方向观察物体,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在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了三个小组,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的书本、文具盒、橡皮擦和书包等,要求他们告诉同组的人看到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最后则是让一个学生扮演静止的雕塑,同组其他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同学的样子,最后让每个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收获,并将看到的各个面的图像画在美术本上,提高课堂活跃度,让每个学生在角色演绎中体验观察物体的乐趣。因此,通过角色情境体验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了很多,他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会主动地与小组其他同学开展互动,在互动中借鉴别人的观察物体的方法,最终做到共同进步和提高,打造了高效数学课堂。
生活这个多姿多彩的资源库,能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和素材,能让更多的学生树立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积极学习理念,而且现阶段的考试中很多题目也更倾向于实际生活,生活味更浓,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一方面就需要我们找准所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找准着手点;另一方面要真正地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做到所应用的资源,创设的生活情境是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这才能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展开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例如,笔者在教学“四则运算”相关知识点时,发现学生经常弄错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而且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列综合算式。对此,笔者利用一堂课的时间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活动“超市购物情境”,准备了学具、水果、零食等道具,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超市售货员以及导引员等角色,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四则运算的知识,知道哪些情况下需要加括号、哪些情况下不加括号,并知道有关0 的运算。在生活实践下,学生知道了总价=单价×数量,懂得了如何找零钱,同时在与售货员的交流中也让他们学会了很多购物常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交流能力。生活情境的选择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同时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给予引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内容,满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多媒体、智慧课堂以及微课等丰富了小学课堂教学的渠道,让教学活动不再变得单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多媒体是课堂上应用最多的教学工具,但是很多教师制定的课件较为简单,只是将传统的板书内容进行了电子化处理,以文字性资料为主,实际的效果并不强。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图片、视频或者小故事等进行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中讲解中,当学生出现学困或者对重难点知识理解不透时,可以将提前设计好的微课进行播放,聚焦课堂重难点内容,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后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实录发送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学习,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课堂中教师呈现的内容,为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笔者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相关内容时,很多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不知道如何区别,对立体图形的理解仍停留在平面阶段。对此,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情境,展示生活中有长方体和正方体构造的建筑物或者雕像,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紧接着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从而引出本堂课的重点。在正课讲解中,笔者则通过多媒体中的动画编辑功能,画出正方体和长方体,通过慢动作播放,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的关系,让学生慢慢地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直接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对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讲,兴趣是他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课堂常规,根据学生的数学学情和兴趣爱好打造数学课堂,让数学游戏常伴学生身边,通过共同完成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实现高效教学。数学游戏类型是很多的,可以是竞赛式游戏,可以是小组合作式游戏,也可以是学生构建的小游戏,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他们的表现,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适当给予引导,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结束后,要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给予一些建议,让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整体构建,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如,笔者在教学“位置”相关知识点时,为了避免为了游戏而游戏的情况,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掌握本堂课的内容,笔者组织了“抢位置”游戏。笔者先抢学生的一个位置,然后大声宣布自己的新位置:“我在第X 组第X 个。”紧接着让被抢的学生去抢其他学生的座位,并说出自己的新位置。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就熟悉了如何描述自己的位置,做到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在数学课上构建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会经历更多思考、质疑和论证的环节,数学素养也就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总之,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的各方面内容的教学实践中来,能给予学生更丰富、优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更好学习效果的获得,但如何将情境教学法高质量的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让其实现价值最大化,让学生学得精彩,学得高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几个简单策略的实践就能实现的,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实践和总结,相信,在更多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新少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