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4-05-08

□甘肃省临夏县桥寺乡大梁小学 刘兆彪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它不仅仅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精妙的表达技艺,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古典文化与传统道德内涵,在审美培养和社会情怀教育方面也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功效,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绝佳素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社会和思想发展所导致的一系列变化以及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古诗词吟诵工作的重视不足,很多小学生并不具备接触、学习古诗词的基本兴趣,甚至错误地认为古诗词早已被时代所“淘汰”,这不光影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完整性提升,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性提升起着长远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准确找到导致当前小学生古诗词吟诵学习不利局面的原因,并以针对性的策略体系予以解决,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优化。

一、优化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总体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保持长时间集中,尤其是面对在学习与他们趣味取向存在较大偏差的古诗词吟诵技法时,更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教学引导工作时,务必要尽可能体现出教学手段和环节的趣味性,以增强课堂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为教学成果的有效取得奠定良好基础。同样的,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把握适当的分寸,不要“为了娱乐而娱乐”,过度追求教学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对引导效力的体现,结果反而不利于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参与感原则

吟诵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表现行为,所以教学的主要方向也要放在更具实践参与性的策略上。小学生并不擅长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反而更容易从具体的实践中形成感性认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守参与感原则,多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进行吟诵练习,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诵读过程中亲身体会吟诵的技巧和效果。为了进一步强化这种教学的效力,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将小组合作的模式带入其中,让学生之间互相作为参照,也让学生的吟诵学习、训练过程更有合作趣味。

二、优化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借用多媒体设备完善吟诵的意境渲染

“意境”是古诗词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存在,它是由一系列具有文化象征含义的事物——即意象,经过作者的构思而联系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情绪感染作用的文学环境,也是古诗词美感的主要依托。很多小学生之所以领略不到古诗词的美,是因为无法通过单纯的文字阅读想象出作者笔下所描绘出的诗意画面。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思维联想能力比较薄弱,尚不能完成对文字信息的画面效果投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有目的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直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更具感官作用效力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出古诗词作品中的主要画面,以此缩短学生感受诗词内容、形成阅读感触的思维路径。需要强调的是,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体现出一定的渐变性,即要根据学生思维联想能力的强化而逐渐减少对作品画面的直接呈现,慢慢引导学生以自主联想取代直接观察,最终让学生形成对古诗词意境的高效体会。

例如,对《望洞庭》这首诗的吟诵教学,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做诵读示范时同时播放一段视频资料,用动画或实地摄影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浩渺的湖水荡漾着碧绿的轻波,水面如天上初升的圆月一样都是淡淡的烟青色;轻风微住,涟漪渐渐敛去,湖面平滑得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站在楼台上凭栏远眺,青葱的山林和碧绿的湖水一齐进入眼帘;再回首看那一汪银白的湖面,又好似一枚小青螺被放在绿玉做成的盘子中,使人倍觉其玲珑、可爱……借助对画面的观看和教师范读内容的聆听,学生的感官思维很容易就可以被诗中的场景所吸引,真切地体会到那种山水湖光之景带给自己的清新、淡然。

(二)借用作者经历和作品创作背景完善吟诵的情感把握

小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与场景联想能力相对较弱,这使他们在阅读文字信息时很难真正深入作者借由文字所表现出的内心世界中,更无法和作者建立起完整意义上的共情心理。优秀的古诗词作品除了表现出对表达技艺的高超运用外,还必然蕴涵着作者丰沛的情感和丰富的经历,这些是作品活着的灵魂。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带领学生吟诵古诗词前,先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这首作品时所处的人生节点或具体事件,利用学生既有的人生经历和情感逻辑形成场景代入感,使学生能通过感受作者彼时彼刻的情绪,更为准确地把握诗词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从而在吟诵时可以表现出更强的情绪张力和思想理解效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这一教学工作时,要注意对作者生平资料进行合理选择,既要避开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也要尽可能体现出与目标作品直接相关的部分,避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

例如,对《题西林壁》这一首诗,教师可事先搜集相关资料,就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本诗的具体创作背景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苏轼少有才名,很年轻的时候就凭借一手好文章而名满天下,向来也抱有济世辅君、匡扶天下的宏图远志。然而从官后,苏轼却发现官场乃至社会中处处是蝇营狗苟、尔虞我诈,自己也多次因为仗义执言而得罪很多达官显贵,先后数次被贬官、外放。有一日,当他来到庐山游览,看到满眼的奇幻美景,顿时觉得先前的自己正如这山中行者,双眼被纷繁的物欲所遮挡,唯有在被贬后方才跳出其中而悟得往日之不值,进而决意不再过问名利纷争,将一腔热情泼洒在这山山水水之间。通过对这段内容的了解,学生可以根据考试失利或父母因误会而责怪自己等类似的经历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在吟诵这首诗时自然也就更能准确把握个中情感。

(三)借用趣味诵读法完善吟诵的美感体会

吟诵之所以被冠以“吟”字,关键就在于它对节奏和韵律的要求和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吟诵古诗词时,应在做好常规诵读教学的同时,积极引入更具音乐感和节奏美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古诗词“吟”出来,以这种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和对诗词语言美感的体会。这个过程可以伴随风格、节拍相适应的背景音乐进行,也可以配上合适的肢体律动,甚至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融入表演的成分在里面,让古诗词吟诵更具情绪表达力和思想体现性,让学生对吟诵学习产生更强的主观兴趣,进而实现古诗词吟诵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师的配合下谱写一首简单的曲子,将本诗作为歌词填入其中,用舒缓、悠扬的曲调带领学生吟唱出来;或者可以直接套用如《骊歌》《送战友》或者《送别》等同类题材歌曲的曲子,将歌词改为这首诗的内容。借助音乐旋律的感染力,学生将很自然地体会到诗中所流露出的友人惜别之意,同时也会对诗歌所能给人带来的听觉享受产生更新的认识。

(四)借用情境教学活动完善吟诵的主观代入

一首经典的古诗词必然融合了作者基于生活经历而形成的情感与思想,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吟诵学习和训练时,小学语文教师不妨在“意境渲染”和“创作背景融合”这两项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升级,通过情境教学活动在更大程度上增强吟诵活动的主观代入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古诗词的创作环境以及作者相关事件的真实还原,在更深层次上品读、体会古诗词中所蕴涵的感性成分,进而在吟诵过程中表现出更佳的情绪状态。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以自由结组的方式组成若干个小“剧组”,每个剧组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以及网上可以查到的或由教师提供的有关材料,自行改编、设计出一个小舞台剧的剧本,并准备一些简易的道具和服装。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先请几个剧组将自己准备的舞台剧表演给大家,让学生在观看和表演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代入作者当时的状态中,而后再根据这次经历进行这首诗的诵读。

(五)借用课外教学资源完善吟诵的参照素材

真正富有成效的教学必须要做到“广开‘源’路”,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应打破对课内材料的拘泥,从大量课外教学资源中为学生引入丰富的素材和参考。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古诗词时,可以通过网络或线下途径,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吟诵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吸引力和引导力的课外吟诵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角度、更多层面的吟诵技法指导,从而在整体上推动学生吟诵素养“更上一层楼”。

例如,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首诗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搜索、下载如《诗圣杜甫》《大唐诗魂》《笔落惊风杜子美》等电视剧中体现作者撰写并吟诵这首诗的镜头并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员精湛的演技和吟诵技艺获得更多的吟诵启示;或者教师可以选择《中国诗词大会》《我爱朗读》等朗诵主题的综艺节目,让学生感受专业人士在朗读这首诗时的特色和神韵,并进行力所能及的模仿。

(六)借用肢体动作强化吟诵的声调引导和情感输出

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还比较薄弱,尚不能凭借自己初步获得的理论知识完全有效地指导实际的学习行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吟诵时,可以添加一些必要的肢体动作指导,用动作代替语言,实现对学生吟诵行为的有效规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教师的指导意图和方向,同时吟诵过程也不会被中途打断;而在另外一方面,这种类似于“乐队指挥”的指导模式对小学生来说也远比一般的语言指导要新鲜,更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和练习的兴趣。同样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吟诵过程中,为学生设计或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一些与诗词内容、情感相符合的肢体动作,让他们一边吟诵、一边做动作,使自己得以在动作的影响下表达出更加丰沛、饱满的情感,从而让学生的吟诵呈现出更为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带领学生练习《竹石》这首诗的吟诵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诵“千磨万击还坚劲”这一句时,以右手平缓上升的方式来提示学生对“千磨万击”四个字要以逐渐变高的声调吟诵,而后用右手握拳在空中轻点三下的方法告诉学生在读“还坚劲”三个字时应当表现出更为铿锵的语势。在引导学生自由吟诵练习时,教师则可以帮助学生分别为这首诗的四个句子各设计一些动作,如对“咬定青山不放松”,可让学生将手抬高以表示“青山”之高并缓缓摇晃手指以示“不放松”之意;读到“立根原在破岩中”时,可让学生将手放低并从左至右缓缓摆动,表示竹子的根基牢牢插入“破岩中”;而对最后的“任尔东西南北风”,则可让学生双手背后并轻轻摇晃自己的身体,以此模仿出竹子在风雨吹打下依旧泰然自若的不凡气度,等等。

(七)借助家校合作助力学生吟诵素养的成长

任何一项教育行为的成果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与默契配合,对学生古诗词吟诵素养的培养自然也不会例外。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指导工作之余,积极通过有效平台和机制开展良好的家校合作,鼓励学生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分享自己在学校中所获得的古诗词吟诵学习成果,并建议家长多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的古诗词吟诵进行力所能及的指导,并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吟诵才能的空间,同时还要多给予子女客观的表扬和鼓励。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借助家校交流平台多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便为课外古诗词篇目的引入提供更为有效的选择方向与标准。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亲子向的古诗词吟诵作业,让学生回到家后和父母一起分工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作品,并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发送给教师;教师还可以将自己每次的古诗词吟诵指导课程的授课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并剪辑成微课资源而后分享给学生家长,让家长能根据这些资料,对子女古诗词吟诵能力的培养获得更多的方法和思路认知,以帮助家长进行更有质量的居家指导。

三、结语

古诗词是隽永、深刻而充满魅力的文学形式,它所蕴涵的是一个精彩的人文世界,而这个世界是需要通过人们的吟诵去品味、领略的。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吟诵方面的教学引导,带领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词的独特美感,让学生对诗词中的意境产生更为丰富而真实的理解,并通过对诗词背景故事以及表达形式的介绍与完善,引导学生进一步领略吟诵的风雅与恬美,同时积极开发、利用丰富的课外吟诵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指导的有力补充,为小学生日后的古诗词和语文学习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长效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