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 伍双平
为了实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更注重做到因材施教。在现阶段的高中教育中,高中学生的心智已经成熟,有着极强的独立性以及非常鲜明的个性,也正因此,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有着不同的见解和交流方式。这些情况是导致高中生不愿意完全配合教学活动、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不愿意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率的主要原因。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尝试着应用分组分层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成长背景等要素进行了解,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分层。面对不同小组的成员,教师要进行不同的引导,让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课程中的重难点,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让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提高教学效率。这样教师就能在对学生的优势和个性进行发挥下,达到对学生的有效性培养。分组分层教学法是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的教学方法,因而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情况等为依据,分组分层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个性的发挥中,加强对数学学习趣味的感受,在爱上数学时形成数学思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分为五种,以下只简单介绍其中三种。
第一种为班内目标分组分层教学模式,此模式保留了传统的行政班。在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在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后,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课堂教学的层次不同,就连最后所布置的作业、对学生的针对性辅导、考试检测等都存在不同。此模式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了解后,以此为依据划分小组和层次,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开展因材施教,分阶段考察和评价。
第二种为分层选修走班模式,此模式是以学校所进行的数学摸底考试结果为依据,对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划分。走班不是对原有的行政班进行打破,而是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层次和学习程度为前提进入不同的班级上课。此模式的特点是教师需要以学生的不同层次为前提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行重新组织和确定,在对学优生的学习难度进行降低的同时又达到对学优生学习需求的满足。
第三种为学生分层互动模式,此模式要求教师非常了解学情,加强对班级每个学生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社会环境等的了解,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分组分层,使学生在学习群体中加强小组讨论和互帮互助,在教师的激励下,通过自身优势发挥到彼此之间的协调发展中。从数学教学过程来看,数学作业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分层式教学的应用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公式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分层教学法,自然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组。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学生进行分层也不宜太多,通常分为三层较好。而分组标准可以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和学习意识,可以是学生心理方面的实际感受,也可以是男女平均搭配。若是为了让学习成绩优良、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带动和帮助学习成绩不太好、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意识的基础上,按照第一种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学习主动性弱的学生和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分为一组。若是为了让善于交流的学生带动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不断交流,教师就可以在了解到学生的性格特点、意见观点后的基础上,按照第二种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将不善于交流的学生和善于交流的学生分为一组。若是第三种,自然需要交叉分配男女生,让男女生相互帮助。以此种分组标准分成的小组,一般都能让学生拥有较大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深入参与学习。总之,科学合理的分组需要建立在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的全面把握和准确认识,唯有这样,才可以减轻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卑感,消除部分学生自负自满感。例如,教师在对“反三角函数”知识进行讲解时,此部分知识具有较大的难度,一般的学生无法解答知识,但部分基础好、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率先完成解答,会因此而形成骄傲心理。面对此,教师就要利用合适的方式,提醒学生,让此类学生明白到自身还存在相应的不足。而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就要多多鼓励和引导,让此类学生积极地向同学和教师请教,其他学生则需要为此类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让学生因此而消除自卑心理,从而积极学习,共同进步。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在分组分层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和发挥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主体地位、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集思广益开展合作,通过分组分层之间的合作,积极地探讨,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中,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不等式”知识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分析“3<|2x-3|<5”等例题。由于不同的小组成员不同,所想出来的解题思路也会存在不同。有的小组认为,此题可以以绝对值的定位为依据分类分析,也就是说,可以拆分题干,使其成为2x-3≥0 和2x-3<0 两种情况,通过分别求解取得最终的并集。也有小组认为,可以转化此题,使其成为不等式|2x-3|>3 和|2x-3|<5 两个不等式,而后求解。还有小组的同学认为,可以以绝对值的集合为着手点,对相应的数轴进行绘制,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出发点求解出答案。教师可以让小组发散自己的思维,积极求解,由小组组长向其他小组的成员展示出本小组的结果。虽然此题较为简单,但是各小组的讨论过程非常充实、高效,小组成员在思考问题时,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深入学习知识。
开展分组分层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在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在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组分层教学;其次,还要从学生个体的角度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掌握;最后,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还要细致观察每位的真实表现情况,做到能准确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以教学活动为实际依据,实时调整教学过程。就以几何知识为例,几何知识有着较大的难度,学生因为个体的不同,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中也存在对应的不同。因而在解题训练中,教师不能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完全一样的要求,而是应该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后,对阶梯式的问题进行设置,让每个学生都有对应的着陆点。
例如,在抛物线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提出此类问题:已知在抛物线y2=2px(p>0),O 是坐标原点,点F 是抛物线的焦点,抛物线上有两个动点点A、点B,有一个定点点M。如果线段|AF|、|MF|、|BF|成等差数列,那么线段AB 的中垂线是否经过坐标原点O?如果|MF|=4,|OQ|=6,那么抛物线的解析式是多少?能否以上述所给条件为依据,求出△ABC 的最大面积?以上三个问题,由于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可以使数学学习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找到自己的着陆点,从而依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解答问题。重视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让学生在结合处理的整体和细节中,统筹兼顾,共同进步。
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中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性既是分组分层教学中更高层次的追求,也是学生在分组学习中突破自我的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知识的讲解中,让学生创新方式,延伸课堂,拓展知识,不断自主探究,通过自主探究突破自我,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集合”知识后,就可以对一个延伸性的问题进行设置:有任意两个实数(a,b)和(c,d),规定当且仅当a=c,b=d 时,有(a,b)=(c,d)。运算※为(a,b)※(c,d)=(ac-bd,bc+ad);运算♂为(a,b)♂(c,d)=(a+c,b+d)。假设p,q∈R,若(1,2)※(p,q)=(5,0),则(1,2)♂(p,q)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此问题属于一个新定义的探究性问题,在提出此问题后,教师不能立刻讲授该问题,而是应该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为依据,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对问题中存在的对应性思维进行理解,明白此问题的思维与集合的逻辑类似,进而能解答问题,提升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上述,可以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作业的设计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而作业设计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很好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优秀的分层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而且通过作业的完成,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新旧知识建立起了联系,能力得到了提升,可确保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中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多层作业时,应改进或摒弃传统思想,提高设计数学分层作业的科学灵活性,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自身的素质进行不断提高,提高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数学教育教学是一个持续的研究过程。在高中阶段,对数学分层作业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可能千篇一律。教师必须加强创新,同时要进行定期总结,更好地总结成功和缺陷,并且有义务有责任推广有效的做法,及时纠正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要明确认知高中阶段的学生,要了解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作用,在不断研究和探索分组分层教学法时,以学生的学习特点等为前提,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分层,让学生在不同的小组和层次中,应用不同的方式展开不同的知识学习,以此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