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街小学 赵雪玲
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语文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技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攻克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途径。“互联网+”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与创新,能切切实实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向理想的语文教学迈进呢?经过不断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备课时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要立足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受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的局限,课本上墨印的文字,不可避免地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实际操作中教师想要使枯燥的文字演变为焕发勃勃生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强化学生的体验,就要抓住小学生热爱图、文、声、乐的特点,挖掘“互联网+”资源,下载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科学高效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例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时,首先,笔者借助互联网搜索视频“说唱脸谱”导入新课,铿锵的锣鼓声,夸张的戏剧脸谱,精彩的唱念做打,耳熟能详的歌词……一种亲切、熟悉、热闹的戏剧氛围扑面而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在情不自禁的哼唱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文本。首先,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了京剧表演中“马鞭”“亮相”的艺术手法后;其次,笔者超链接到互联网上的京剧折子戏《耍花枪》,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来欣赏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精彩,感受京剧的特点。枯燥的文字演变成了动态的画面,京剧的艺术之美跃然眼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求知欲得以充分激发;最后,接着笔者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感受京剧表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魅力,学生能深入体悟作者对京剧的热爱、赞美之情。
语文俗称“百科之母”,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联想、激发情感、认识世界的重要课程。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的一大瓶颈就是如何突破重难点知识,而互联网通过对知识点的补充和展示,将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中,能有效地助力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课堂教学容量相对较大,且班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没有去过故宫,对文中描绘的内容缺乏具体的认识。在40 分钟内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感受故宫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设计故宫的参观路线图;做小导游,尝试讲解其中的一两个景点。在课堂上,在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后,笔者利用互联网超链接到抖音视频——“从故宫俯瞰图中讲解故宫”,在短小、拍摄精美的视频中,学生沿中轴线,重点认识了前三宫、后三殿这些标志性的建筑,并了解了它们的作用,学生对故宫规模宏大、布局统一的特点有了最直观的感受。然后运用希沃白板展示故宫平面图,学生拖动各建筑物图片进行拼图练习,再现中轴线各个建筑位置,厘清作者行文的线索和写作的顺序,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画故宫参观路线图作好了铺垫。
学习本课5~8 自然段,了解太和殿外景、内景时,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殿檐斗拱、额枋、中央藻井”等不了解,难以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故宫建筑之精美。笔者运用互联网超链接到故宫博物院官网,点击进入“全景故宫”,在鼠标的引领下,虚拟的VR 场景再现课文描绘的情景,还原课文中太和殿从外到内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情不自禁地抒发对故宫的向往和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之情。有了身临其境般的“游览”体验,再选择一两个景点进行讲解时,学生也就有话可说了。本课教学中,互联网为学生插上了翅膀,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动态的画面,不但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且高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使大容量的课堂变得高效,学生学得轻松有趣。“互联网+”为语文教学增辉添彩,课堂精彩的是一瞬间,定格在学生心目中的却是永恒。
网络多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课堂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共振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优势,将知识点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探索获取知识,不但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巩固和深化,而且深受学生喜爱。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天窗》一文重在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乡下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来理解课文,了解天窗带给孩子的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快乐,体会作者对天窗的感情。为了能让学生感同身受,笔者创设了让学生为乡村木屋设计窗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房屋的采光和美观方面思考,应该如何为这样的房子添加窗户?教学中运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将设计活动分发到教室侧墙的一体机上,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希沃白板的“克隆”功能为木屋添加窗户,然后全班交流、展示。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感知天窗和木板窗位置和作用的不同,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在课堂检测环节,笔者运用希沃白板软件设置了知识配对、判断对错等互动活动,妙趣横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更加高效,动手操作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这样“动”起来的课堂,更有活力、更加精彩。
学与思有机结合,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一直是教师的愿望,但不容回避的是,部分学生随着身心发展的变化,课堂上变得沉默,选择被动听课。教学中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这一先进的课堂管理软件,抓住学生每一刻的闪光点进行评价,能创建更积极的课堂。“班级优化大师”为每个学生设定专属的卡通角色,课堂上随机抽选学生或小组回答问题进行加减分,累计加分达到一定分值就可以进行角色的升级。游戏化的规则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与创造力。而且这一自动化的软件可以同步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
传统的多媒体语文课堂因为课件已“定型”,课堂上教师只能按部就班进行讲解,难以随生而动,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的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事实上,真实的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动态多变的,运用互动教学平台,可以使预设、生成巧转换,将以“教”为主的课堂变为以“学”为主,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质量。
如何优化教学结构,让“预设”转向“生成”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呢?例如,利用希沃白板5 备课,可以将课堂上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源文字、图片、音视频、课件等保存在资料库中。上课时师生摆脱教案、课件等“预设”的束缚,灵活进行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出现的问题改变原定的教学路线,可以提前讲解后面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临时增加讲解。教师灵活、方便地调用教学资源,在自然而然的活动中推进教学进程。笔者在引导一年级学生给小动物分类时,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随意拖拽各种小动物,把同一类的小动物拖到一起。学生通过讨论,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多种分类方法,有按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进行分类的;有按会爬的、会飞的和会走的进行分类的;还有按它们吃的食物来进行分类的等。学生在课堂生成的各种分类方法,立刻就五彩缤纷地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学生也因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性思维而兴奋得小脸通红。这样“放得开”的课堂才会更有活力,让“预设”转向“生成”,更加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翻转课堂在本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具体而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并通过预习找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疑问,然后带着疑问进行补充学习。“互联网+”解决了空间、时间上的局限,为翻转课堂的创设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课前,笔者通过家校平台、网络空间等上传优质的课件、微课、音视频资料,明确告知学生预习目标,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教学资源,完成简单的作业。预习过程中学生对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在线与教师、同学探讨、交流、求助。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对课堂的兴趣,带领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疑问,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课后,教师可以在线上传相应的习题,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利用互联网登录班级空间,可以实现师生在线讨论,查漏补缺。便捷的互联网解决了时间、空间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使课前、课中、课后连贯成为整体。
一直以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而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舞台,是现行语文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有益补充,既能做到全面分析又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批阅或指正。
例如,利用钉钉平台语文教师每天课后可以在线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提交作业,作业内容清晰明了。而作业的提交也易于操作,书写类作业只要简单拍照上传;朗读、背诵类作业可以拍摄视频或录制语音提交。学生提交后教师即可在线查看,可清楚知道哪些学生已交,哪些学生未交。已交的学生,教师可以用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作业批改与反馈,并评选出优秀作业向全班同学展示;如果学生提交的作业做得不够好,可以直接把作业回传给学生,让其订正再重新提交;未交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提醒与督促。
钉钉平台中的智能作业也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布置课前预习类智能作业或课后练习与巩固类智能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后,网络平台的大数据功能就已经做好了统计与分析,并生成学习分析报告,教师可以查看全班同学的平均正确率,以及每一道题目的错误率、错误人数,这样就可以清晰了解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当然每个同学也能清晰知道自己的哪些题目出错了,可以在线订正,如果订正有困难可以通过在线课堂向教师请教,也可以在线查看解析。“互联网+”为教学方向的优化提供了依据,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练习内容,实现因材施教。
苏霍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利于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复杂的任务,最完美的教育应该是两者有机结合。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效果的好坏,与家长的监督管理、协同配合息息相关,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各类社交App 已在家校之间架起了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互联网交流平台,积极构建家校合作的语文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家长的育人职责,为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励一部分不爱阅读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为学生推荐了考拉阅读App。学生端、教师端、家长端三位一体的板块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App 阅读测评,准确定位自己的阅读能力,然后根据推荐的合适书目进行阅读,阅读中学生通过完成阅读任务、进行游戏闯关等获得勋章奖励。这些优质的阅读软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提高了阅读质量。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在App 上布置个性化的阅读作业。同时,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进度,随时查看班级的阅读数据。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教师的通知,掌控孩子的阅读情况,及时调整、及时督促,陪伴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此外,利用班级群进行每天的课外阅读打卡,也是有效地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的好方法。利用班级群还可以为学生习作的交流与分享搭建平台。例如,笔者将学生的优秀作文、随笔、读后感等配上精美的插图制作成了电子版“班级作文周报”,然后分享到班级群中,每一期的作文周报都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积极关注与评价,学生在这样的习作分享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互联网+”给教师的语文教学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精彩的空间,切实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助推器。“路漫漫其修远兮”,面对“互联网+”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广大语文教师需要继续探索前行,不忘初心,坚持“教育为本,互联网为用”的原则,让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