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激活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时间:2024-05-08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鲁先荣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养成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真正贯彻落实教育目的,教师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同时兼顾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和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而在课程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扩充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为此,教师应该采用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教学法作为一项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其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协作意识。而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融入小组合作教学,首先要深刻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自身的科目优势,并结合此两点,巧妙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好处,首先,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全部参与到教学中,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对于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对于优等生来说,能够起到带头的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学习,让学习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教学往往被用于课堂讨论环节,用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从而帮助学生参与课堂。然而,地理作为一门可以动手实践的科目,其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教学的应用可以更多样化。小组合作可以用于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保障课堂纪律、锻炼学生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

(一)小组合作,养成学习习惯

首先,通过合理的分组和分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爱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组内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位学习能力强和外向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并且要评估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要保证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共同探索知识,不出现教学的分层,还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既可以保证教学的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教师要对组员进行合理的分工,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通过自荐和推选的方式选择每一个小组的负责人,然后再由负责人安排每一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体验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或者给每个小组设置相应的小组长,由小组长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小组长的主要职能为检查组员的背诵情况并反馈给课代表和教师,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维系小组内的课堂纪律,以形成学生的班级自治管理体系,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课堂整体效率。

教师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建设的张贴栏,结合学生的名单列举一份地理科目必背项目表格,小组长在课代表处进行知识背诵、组员在小组长处背诵,每背完一项内容,就在表格内相应的名字和对应项目后打勾。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背诵内容较多,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检查全班学生的背诵情况,采用小组合作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帮助教师分担相应的教学压力,以此投入课堂活动组织当中去。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相应的学习压力之后,学生才能更有目的和方向地投入学习过程当中,以此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初中学生的自制力较差,需要教师的监管和督促,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一个班级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一个教师难以针对每个学生个体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和监督学习,因此通过设置学习小组的方式,让课代表、小组长分担教师的部分权能,监管学生的作业递交情况、内容背诵情况,可以极大地节省教师的教学精力,教师只需要着重督促和管理课代表与小组长的学习情况即可。通过课代表与小组长这类学生内部的干部群体进行自我监管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组合作,保障课堂纪律

另外,初中课堂的纪律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量化考核的方式展开教学,以此形成学生的班级自治管理体系,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可以设定课堂公约,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则加1分,回答正确则加2分,考试成绩优异加5分,考试成绩进步大加5分,相应的扰乱课堂纪律则扣2分,不按时交作业扣2分,背诵任务没有完成扣2分。学生的得分情况将直接汇入各自的学习小组,教师会定期检查学生的小组得分情况,并对得分情况良好的学生施以奖励,可以是小奖品,可以是联系该学生的家长进行口头表扬;而对于得分情况最差的一个小组,则应该考虑拆散学习小组并进行人员再分配,同时联系学生的家长进行访问回馈。这种赏罚分明的量化考核教学管理措施,能够有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课堂表现的重要性,以此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直接反映到小组当中,还能养成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责任感。在这种参与感中,学生会更愿意去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科目的学习兴趣,并在合作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优势互补。因此,教师应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解题思路,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讨论中,学生会产生思维的碰撞,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并且灵活地运用知识点。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任务

抛开传统的小组合作讨论问题的教学方式,在地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课题探究式教学方针,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地球仪、小灯泡等实验道具,以此构建相应的地理模型,进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实验,并结合实验内容绘制不同时间点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此掌握温度带的分区,昼夜交替的原理。同样,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橡皮泥和沙盘,结合教师给出的等高线地形图,利用橡皮泥捏出相应的模型,并上台结合自己动手制作的沙盘模型讲解相应的地形地势。这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知识学习方式,既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在小组当中合作探究,教师应该给每个小组安排信息记录和调查员,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构建相应的知识模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将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合理划分。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活动和任务的布置,小组合作活动中可利用探析性任务的布置,让小组成员积极地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趣味活动的引导下,能够与小组内的小伙伴实现目标的统一性,共同为了完成任务目标而努力。

(四)小组合作,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为此,教师应该以趣味性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表现为利用小组活动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通过在小组中学习,在合作探究中研究地理知识,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和模型,并反映在学生的课业成绩上,以此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小组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团体协作,学生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并且能够产生竞争的意识,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更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引导为教学的先决条件,继而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分析和思考。例如,在讲解“中国地理”一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合作探究任务,由组内一名成员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包括主要的山脉、盆地、河流分支,两名组员在此基础上绘制中国交通分布的纵横线路,通过动手制作地图的方式,既能检查学生的课业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画图过程中加深学习印象,并以此反映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中,以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动机。又如,在讲解“大洲和大洋”一课时,教师可以带动学生自己绘制大洲大洋简笔图,并将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分界线用文字标出,如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里海、黑海。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绘制,而地图的绘制和模型的构筑则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投入学习,以此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加深学习印象。

(五)小组合作,提高课堂参与

小组讨论一直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的有效方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问题同样有限,再优质的课堂构建也难以满足全体学生都能获得课堂表现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相应的思考问题来组织课堂讨论,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例如,在讲解“天气与气候”一节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撒哈拉沙漠在北回归线一带,其占地面积相当广阔,明明东临红海,西临大西洋,降水却相当少,你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下原因吗?”,学生则可以分析“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干热面积广;北非与亚洲大陆相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高原阻挡湿气,西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缺少水源;北非地势平坦,难以形成地形雨。”通过给出比较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和讨论来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案例,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这类问题往往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深入讨论,涉及的知识点繁杂且多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利用意识,使学生养成宏观的地理观念。

另外,除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师还可以采用口头报告的形式组织案例分析。例如,安排学生探究命题“同样是北纬40°,对比西欧和东亚的气候类型,并总结原因”,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命题,通过利用课外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并制作相应的报告课件,在上课的时间进行口头报告,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分析案例。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此方式给予了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进行汇报演讲,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更能够接受同学讲课的内容,因此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六)小组合作,养成学科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往往出现两种课堂学习情况,一种是干脆不思考,等着别人回答问题,另一种是结果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思路单一。不管哪种情况,单一的提问方式都不容易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甚至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则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问题思考和课堂学习中来。尤其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其学科知识复杂,一道问题的解决思路需要发散思维,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如果学生思路过于单一,则不利于学生养成地理思维。例如,知名的地理问题“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原因”,不少学生都会思考“由于刚果盆地靠近赤道,全年受到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上升气流,从而成云织雨”,但同时,由于刚果盆地特殊的地形地势,其西侧靠近大西洋,且是迎风坡,形成地形雨的概率较大;且海岸有着南赤道暖流,水汽丰沛,容易形成降雨。这两点因素分别从地形地势与成雨原因,洋流因素影响气候方面,分别给出了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的综合成因。地理学科是一门需要发散性思维的学科,单独一个学生的思考方式容易片面,不利于学生养成地理思维,从而解决地理问题。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思广益,从而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二、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集中围绕初中地理教学展开讨论,分析了初中生的特点和地理学科的性质特征,并提出了六条具体可行的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构建良性的师生双向互动平台,打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使其更好地投入学习过程当中去。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教师要采用趣味教学和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式,用于开发学生的心智,以此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享受课堂,享受学习的过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