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4-05-08

刘世万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积极适应新课程标准中的挑战,很多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思考与探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与效果。下面笔者凭借自己多年经验,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帮助。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非常大的分数比重,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阅读是这门学科的重中之重,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收集加工信息,获得审美体验以及提升自身思维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之间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其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一直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我国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一直难有新的发展与提升。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进与创新,教学工作者需要从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出发,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新发展与突破。

一、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兴趣不高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目标上,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导致课堂教学趣味性低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教学质量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教学模式陈旧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创新。然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学工作者受传统教学思想理念的影响较为严重,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实际上未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开展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自由讨论时间,却有意识地向教师的“标准答案”进靠拢,自己内心中的真实想法并未得到充分表达,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也不是非常重视,看似“热闹”的课堂与之前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三)教学功利性强

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其成绩与教师的绩效相挂钩,很多教师只是着眼于当下,未能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考虑,对学生进行全面化的培养。比如,很多教师习惯于为学生搞一些“专项练习”,为学生准备大量的试卷,导致学生将很多时间花费在做题的过程中,自身的情感體验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学习思维也逐渐变得机械化,进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等不良现象。

(四)课外阅读量小

所谓“见多识广”,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文本,让学生在浩瀚的文学作品海洋中尽情游荡。但是,一方面高中语文学业繁重,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较少,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率低下。

(五)阅读内容的限制

语文阅读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语文成绩获得提升,同时满足当前新高考的基本需求,来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教材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还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有效扩展。不过由于当前教师和家长都并不注重教材内容的扩展,同时在教育时基本只会教授单一的阅读理解内容,几乎所有阅读理解的答案都是统一的,进而导致学生的阅读思想相对狭隘。部分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印象,经常对教材内容进行反复讲解,同时还会要求死记硬背,而且要求也更高,甚至禁止让学生接触课外书,避免占用学习时间。而这些观念在阅读教育中是错误的,这不仅会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还会让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进而造成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极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出现不会阅读、缺乏思考的情况。

(六)阅读目标的限制

由于高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提升考试成绩,从而也会找一些应试相关的文章来进行教学。而这样的课程设计必然会给予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千篇一律的阅读方法、阅读理解题目甚至阅读理解答案,让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理解空间,更不用说让学生表达内心深处更高层次的体会和感悟了,这样的传统教育方式给学生的阅读目标带来了极大的限制,认为阅读只是为了做题,完全忽视了文章的精髓和背景。同时还让阅读成了学生的压力,而不是一种提升自我和放松身心的好习惯,因此大部分学生也在这样的学习和教育环境下产生了对阅读厌恶,阅读能力也无法获得有效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一切都依赖于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在阅读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此,教师应从自身的教学方式开始着手,向学生展示语文学科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发展与提升。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以课堂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能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语文阅读。如此,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启发性原则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情感以及心灵交流的过程,每一篇阅读文本的背后都蕴涵着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价值观念,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本文内涵,让学生获得更多情感方面的感悟与体会,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四)拓展性原则

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教师应鼓励学生涉足一些课外性读物。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且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向其推荐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利用课余或者在家的时间进行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进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在两千年之前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观点,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就应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与动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创设情境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可以提升阅读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学生播放相关历史影视片段,让学生接受多重感官上的刺激,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与体验。在阅读曹禺的《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扮演”阅读,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到角色人物的内心,进而在更深处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除此之外,还有问题情景法、游戏情景法等,都可以被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远比单纯的“口述+黑板板书”教学效果要得多。这种阅读方式也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的快乐,这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引导,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阅读课堂教学应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激发并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将课堂阅读任务以问题的方式下发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完成阅读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就其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精彩描写为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在文中将荷花的香味比喻成歌声,是否存在写作手法上错误?”,学生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心中不免会产生疑问,这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其原有的认知产生的冲突。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问题的答案,当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通感”这一全新的写作手法之后,其心中的疑问顿时消除,其对文章意境描写以及艺术性特点的理解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再如,阅读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前后期作品风格进行对比……通过深入探究,学生会发现作者的人生经历随着“南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其南渡之前,作品大多是赞颂自然青春或者是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如《如梦令》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以及《点绛唇》中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当作者南渡之后,曲风突变多以思乡怀国为主旋律,如《声声慢》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武陵春》中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当学生了解这些内容之后,在今后的阅读学习中便会有意识地结合作者时代背景以及人生经历来欣赏其作品,自身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理解技巧便可以得到非常大提升。相比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并提升学生探究意识以及能力有着显著的意义。

(三)创新形式,培养学生的品德人格

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语文课堂上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语文课堂习惯于将二者割裂开来,导致学生阅读时产生的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时的抒发,进而降低阅读教学质量与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学生品德、人格以及三观方面的培养。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通常非常容易实现,而情感教育目标一般是教学的难点。例如,在阅读教学鲁迅先生的《祝福》时,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之后会对故事内容产生一定的了解,也大概了解故事中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要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对旧时代封建礼教的痛诉,教师可以对学生布置一些扩写、续写或者写读后感等写作任务,让学生将心中的情感抒发出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导致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写作属于创作过程,能实现对学生认知、思维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培养,学生在构思过程中势必会加入一些自己的主观意识及判断,必然会以当下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化风俗与故事进行对比,由此便可以衬托出封建时代对人们思想理念的迫害之深,由此便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时代的进步以及幸福生活的珍贵,进而达到一种良好的德育效果。

(四)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新课程理念下,阅读学习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还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涉猎更多的阅读内容,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实现今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性意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以及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導者,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当今学生的身心学习特点,对其进行课外读物的推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并体会到阅读学习的快乐。由于语文教材中对于课文篇幅的限制,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只能以节选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之后产生意犹未尽的现象。对此,教师应为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外读物推荐,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例如,在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简·爱》《巴黎圣母院》等名著;在阅读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时候,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心灵以及精神层面的满足感,让学生将阅读发展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进行积极的改进与创新,在传授学生阅读知识、技巧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对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可以从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引导,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形式,培养学生的品德人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等方面开始着手,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创新,必定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度一般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的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489)研究成果。

(宋行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