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伴随青春期到来,他的迷茫与困惑状态,正是因为他在同一性的关闭与混淆间摆荡。从专业角度讲,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完成自我的同一性。
迷失学习目标的小杰
今天是平安夜,收到好友的一条微信:拣尽脑力所及的所有祝辞,最终发现“祝你平安”最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意!我心头一阵发热,果然,简单的问候是最真的动情。当我在感动与感慨里停留时,微信又跳出一个信息提示,打开一看:
“老师,在吗?”原来是我多年前咨询过的一个学生小杰。
“在的,好久不见!”我回应道。
“是的,您对苏州大学心理学考研了解吗?想了很久,还是想找一个自由一点而且有发展空间的职业。”小杰没有“平安夜”的寒暄,直奔主题。
“哇塞,一晃大三啦!”我在吃惊之余,不由地感叹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
“是的,要在毕业前谋划好出路了。”小杰发了一个笑脸回应。
接着,我们免不了落入俗套地寒暄了一阵。当我放下手机,思绪自动拉回到三年前的一个晚上。那是在高考前的两个月,小杰的爸妈带着小杰来到我的咨询室,爸爸身形很胖,显得高大威武,妈妈略显瘦小,举手投足间有江南女子的温文而雅,但他们脸上都呈现着无处安放的焦虑。爸爸迫不及待地开口说:“这小子,还有两个月要高考了,居然说不想上学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我拿他是毫无办法。”显然,爸爸的样子有点气急败坏。妈妈补充说:“原来我陪读还能勉强学习,现在我陪读都没用了,不读书将来怎么办啊!”
我打量了一下一声不吭站在一角的小杰,中等个子,因为身形瘦长而显得高挑,一头短发,目光有神,但一直在躲闪。
“听你爸妈说,你不想去上学了?”我主动说。小杰没有回应,只是自顾自地打量着咨询室墙上挂着的两幅画。“你知道这两幅画?”我顺势借着画的话题引导。
小杰转过头,看着我,微微点了点头后说:“这是梵高的两幅作品《星月夜》和《向日葵》。”声音压得很低,但很清脆。
“哇,你太厉害了,能知道这两幅画的人都不是一般人。”我由衷表达了我的感受,“那你可以和我说说这两幅画的意境吗?”
小杰扫视了一下他爸妈,沉默了,房间内空气一下子有种冻结的感觉。我马上示意让他爸妈先离开,我单独和小杰沟通。
“你不想爸妈在场来谈这个话题?”等小杰爸妈离开后,我接着说。
“他们又不懂,除了盯着我学习外,什么都不懂。”小杰开始变得放松下来。
“哦,你刚才连续说了他们不懂,你所说的他们不懂是指什么?”我敏锐地捕捉到小杰表达的情感,通过这样的问话准备开展后面的主题。
在随后的咨询中,我了解到小杰是当地一所有名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出于对当下“填鸭式”教育模式的反抗,他准备选择辍学在家自己看书。他说自己对唯读书论没有兴趣,也没有兴趣考大学,但对哲学感兴趣,想在家自己看看书。
在与他交流几次后,我们讨论到哲学很多智慧源于生活,源于实践。我说,只有当你能够用心感悟时,你才能更好地理解那些先人的哲理,否则,恐怕是一种懦弱、一种逃避而已。小杰没有反感我的这番话,开始陷入沉思……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同一性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是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他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而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少年人格发展主要有三个任务:一是同一性指获得自己和社会认可的自我形象;二是同一性指个体的过去、现在、将来的自我连续感和统一感,是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哪里”的解答;三是同一性意味着个体内外部的整合和适应性。
小杰从小学到高中学习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当他从乡镇中学考进市重点高中,面对全市优秀的同学时,他开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随着青春期的来临,他越来越无法确定自己的状态。他说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未来的方向是迷茫的,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尝试在哲学里找寻答案。那一刻的小杰正经历着青春期同一性发展危机,他努力想要弄明白自己是谁?为什么要学习?我要成为谁?
在后续的咨询中,我们进行了开放和探索性的互动,我跟随着小杰在他的内心世界里遨游,共同去触碰那些阻挡在成长路途中包裹的铠甲。随着我们讨论的深入,小杰越来越发现以他现在的知识结构是无法在未来走得更远的,他突然告诉我:“学勇老师,我好像看到了一条路,那是通往未来场景的路,未来的场景是什么有点模糊,但那条路是清晰的。”
“那是一条什么路?”我问。
小杰非常认真地说:“学习之路。”
“可以再看清一点吗?”我抓住小杰那一刻的灵感。
“虽然我还不清楚将来要做什么,但我确切地知道,首先需要进入大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小杰发亮的眼神开始聚焦,不再闪躲。
“哇哦,太赞了,那你准备怎么做?”
“还有两个月时间,我还能考上吗?”小杰有些疑惑地问。
“只要你想考,一定可以!”抓住他瞬间涌出的激情我鼓励道。
三个月后的一天,我收到了小杰爸妈的微信:小杰被某师范大学录取了。
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同一性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个体最早接触的环境,它影响着个体心理成长,在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同一性发展呈现不同的状态: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閉和同一性扩散。同一性获得的个体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确立了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能为此付出积极的努力。
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教育方式。父母通常是以引导孩子探索自我,并对孩子良好的表现给予支持与鼓励,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在家庭中可以充分享有自由发言、充分沟通的权利。这种拥有自主体验与家庭归属的感觉有助于发展出良好的自尊,拥有主动探索的勇气,形成稳定的价值观,达成自我同一性的获得。
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大包大揽。孩子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父母及时伸出手去帮助解决,反而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经验。这样长大的孩子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较好地融入团体,无法形成稳定的内在自尊与自我形象,自我同一性容易陷入扩散与混淆状态。
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往往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孩子的行为符合大人制订的规则与标准,父母容易忽略孩子的想法、内心需要。久而久之,孩子容易迷失自我。专制型的父母容易指责与比较,孩子会产生自卑感,在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中会陷入自我同一性的早期关闭或混淆状态。
放纵型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一言一行、人生规划很少给予恰当的引导,在孩子需要帮助时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虽然不会受到父母的约束,但因为没有欣赏、肯定与鼓励,孩子容易被困难所击倒,形成无助、无望的自卑心理,自然难以认识自我,也无从顺利发展同一性。
小杰生长的环境偏专制,妈妈弱小,爸爸操控欲强。伴随青春期的到来,他表现出的迷茫与困惑状态,正是因为他在同一性的关闭与混淆间摇摆。从专业角度讲,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完成自我的同一性。
平安夜,当收到小杰发来的询问时,我知道,他知道要成为谁了。
(宋行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