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徐瑞聪
如果一个人成长在习惯于通过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和争议的家庭环境中,他的内在关系模式就是实施暴力与被暴力对待。
控制欲太强的母亲、不负责任的父亲,让25岁的年轻摄影师鹿道森跳海自杀。在最近播出的电视剧《女心理师》中,那位时刻想管控女儿的母亲导致女儿患上了暴食症,并且形成了“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危险社会型人格。由此,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什么是专制型父母
在我们周围,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父母,他们对孩子总有各种的不满意。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是不尽如人意。明明是一家人,但相处起来却跟仇人一般。
1966年,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博士首次提出了“专制型父母”的概念。专制型父母的主要表现为:主观性强、高标准、严要求,期望孩子服从、尊重自己,不倾听孩子、不解释自己的行为,认为孩子一定会理解、一定要服从。总是想当然地拿着自己的爱去给孩子设下条条框框,这类父母经常会和孩子发生冲突。
面对孩子做的任何事情,只要孩子稍稍做得不合己意,父母轻则喝斥、怒骂,重则否定、讽刺。而作为未成年的孩子,要不就是老实、听话、没主见;要不就是逆反心理强、爱和父母对着干、做事冲动不顾后果、急躁。这样的家庭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专制型家庭,这样的父母被称为专制型父母。
令人深思的三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2019年3月18日上午8点左右,江苏省建湖县一名37岁的居民杨某被发现死在家中,警方调查发现,年仅13岁的儿子邵某有重大作案嫌疑。邵某被抓后,真相水落石出。原来,杨某的儿子邵某上初中后学习成绩一般,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邵某经常因为乱花钱的问题被母亲责骂。作为母亲的杨某,从小教育儿子的方式就简单粗暴,常常以打骂的方式教训不听话的儿子,导致母子关系恶劣。儿子非常喜欢宠物,便领养了一条流浪狗。杨某觉得儿子养狗既费钱又耽误学习,因此非常反感。一次,儿子由于遛狗耽误了写作业,母子俩又大吵了一架,一怒之下,杨某竟当着儿子的面把宠物狗摔死了,导致母子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3月16日晚上,儿子因不服母亲的再次责骂,更为了给死去的宠物狗报仇,情急之下的他失去理智,竟用菜刀把母亲砍死。
案例二:2020年5月23日,青岛发生的弑母案震惊全国,死者张某被未成年的女儿瑶瑶用一条丝带勒死,然后装进了一个行李箱里。弑母后瑶瑶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反锁房门和母亲的尸体待了两天一夜,后来经人报警,警察破门而入把瑶瑶抓获。警察问她杀人动机时,瑶瑶说因为自己考试考砸了,怕妈妈责骂,所以才痛下杀手。
案例三:2020年11月12日晚上,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学生李某晚上写作业时,遭到母親的说教辱骂,情急之下,他用厨房的菜刀将母亲残忍杀害,案发后他如释重负地换了衣服到同学家借宿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到学校后将此事告诉了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劝说下打电话自首。
专制型管教易引发孩子激情犯罪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调查青少年犯罪原因中,因专制型教养模式造成孩子产生反社会人格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不在少数。
曾经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方式如今虽然受到批判,但有些专制型父母仍旧把其视为教育孩子的“法宝”。在“一切为了孩子好”的急切心情下,高标准、严要求地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喜欢用自己的力量来压迫或者威胁孩子,最终让孩子做的选择倾向于自己想要的结果。然而,这种教育模式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有些孩子会变得极其顺从,有些则会极度反抗,甚至产生反社会人格,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报复社会或弑母弑父等违法犯罪行为。
用心理学专家的话说,如果一个人成长在习惯于通过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和争议的家庭环境中,他的内在关系模式就是实施暴力与被暴力对待。如果没有颠覆性的个人成长和人格完善,基于强迫性重复的心理运作机制,实施暴力与被暴力对待的关系模式将在这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不断重现。需要注意的是,不断重复上演的是实施暴力与被暴力对待的关系模式,而个体的具体角色和功能定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在施暴者和被暴力对待者两者之间随关系对象强弱的不同而不断切换。比如,一个曾被暴力对待的小女孩,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后,在她与更为强大的丈夫相处时,是被暴力对待的受害人;但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她反倒化身为严厉苛责的施暴者。
专制型父母如何改变教育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家庭教育的缺位、错位导致儿童受伤害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家庭教育的主体意识不强、思想观念落后、教养能力不足,对未成年人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儿童观、家庭观和教育观,漠视儿童主体、家庭意识淡薄、有“唯分数”倾向;有的家长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将训斥、打骂作为惯用方式,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家庭教育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对专制型父母违规教育孩子敲响警钟的同时,父母该如何改变呢?
重视学习科学家教理念。专制型父母要做出改变,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有意识到错了,才能去改变。如何改变呢?学习是必经途径,在教育路上,家长要想跟上孩子的成长脚步,就必须要有一颗开放的、积极的、不断学习的心,不能按照已经有的观念去教育孩子,要通过学习和不断反思自己,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这样才能让家庭教育更加科学。
要在人格上与孩子真正平等。这里的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父母放下长辈的架子,不要对孩子动辄发号施令;二是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家长应尊重孩子,在孩子犯错误时宽容对待,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只有像朋友一样,孩子有话才会跟父母说。
避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按照自己的意图为孩子设计人生,也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早早地便让孩子参加很多课外学习班,给孩子增加了很多的负担,把孩子变成笼中的小鸟,变成家长意志的执行者,无形中剥夺了作为发展主体的孩子的自主权。父母为孩子规划人生本无可厚非,可问题在于父母的动机多是为了望子成龙,家长的功利目的加上虚荣心,往往扭曲了为孩子着想的真意,也由此引发了家庭教育的矛盾。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专长。爱孩子不是过多地干涉孩子,适当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闯,锻炼他们的能力,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玩的时候,父母可以蹲下身子,甚至趴着和他一起玩耍;孩子进步的时候,应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孩子不开心的时候,要真心聆听他们的烦恼,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父母不妨遵循“父母=朋友+老师”这样的思维方式,如果孩子能把你当成知己和一面镜子,你们的关系就会融洽一些,相互间的交流也更有效,因为教育本来就意味着伴随和支持。
(作者:沈阳师范大学)
(宋行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