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长如何管控情绪按钮

时间:2024-05-08

戴海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绪与孩子无关,每个人的情绪都只跟自己有关,父母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同时有意识地教育孩子认识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一项关于情绪的实验

心理学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它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爱德华·特罗尼克提出并执行。实验对象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妈妈和她刚满1周岁的女儿。实验开始,她们进入一个房间。接着,妈妈坐在地上和女儿互动玩耍,回应女儿的每一个动作,画面和谐又温馨。然后,妈妈突然转过脸。过了一会儿,再转回来时,妈妈变得面无表情,且不再有任何回应。小宝宝很明显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吓了一跳,她开始手舞足蹈,想尽办法想要唤回母亲的注意力。她对着妈妈笑——没有回应,她用手指其他地方——没有回应,她将双手伸向妈妈——也没有回应,她发出尖叫——仍然没有回应。这个过程仅持续了半分钟,宝宝的所有努力都宣告失败,这时她瞬间情绪崩溃,开始嚎啕大哭。然后,妈妈遵照教授的指示,又变回了正常的样子,宝宝愣了一下,发现爱她的妈妈又回来了,一瞬间就破涕为笑,高兴地和妈妈互动起来。

教授认为,妈妈仅仅维持了数十秒的反常,就给孩子的精神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到让她精神崩溃。如果家庭中父母经常对孩子冷面以待,甚至时常恶面相向,又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创伤呢?所以,情绪稳定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

怎样才能做到情绪稳定

要想做到情绪稳定,就要认识情绪是什么。情绪和情感一样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是情感的反应过程,和情感相比,情绪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情绪就像打哈欠一样,是一种生理变化,有时不受意识的控制。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但不管哪一种情绪都是人体正常的心理反应,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但情绪在生活中的反应过度或不恰当,却会造成身体的伤害或人际关系的破裂。

在家庭教育中,管理情绪非常重要。比如,家长经常因为孩子的各种行为发脾气,发脾气是家长宣泄自己的情绪,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會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孩子小,当他感受到家长的消极情绪时,只会害怕、担心,并不会明白家长为什么发脾气。如果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发火,则会引起敌对和逆反,破坏亲子关系,甚至还会造成孩子离家出走、自残、轻生等严重后果。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控制好情绪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

情绪是需要宣泄的,如果强忍着不发火,家长也许会憋出内伤,中医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是很有道理的,这是情绪问题躯体化的结果。何况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可以忍一次、两次,当忍不了的时候,就会像火山一样来个大暴发,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应该如何应对情绪发泄呢?这就需要对情绪有科学的认识,进行合理的宣泄和疏导。

情绪疏导的三个步骤

下面就以生气为例,讲讲情绪疏导的几个步骤。

及时控制。当情绪来了的时候,家长可先离开造成情绪的场景,如果孩子小,需要看护不能离开,就停下几秒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先平复一下。

转移宣泄。情绪的宣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如运动、买东西、聊天、写日记、听音乐等,都是宣泄情绪的好方法。

成长改变。前面两个步骤只是从表面上解决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问题,其实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知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作用。这就是情绪的ABC理论。例如,孩子玩的时候把刚洗的衣服弄脏了,家长生气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把衣服弄脏就是诱发事件A,家长生气就是情绪和行为表现C,而中间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观念就是B。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把衣服弄脏是不对的,家长就会很生气,而家长认为孩子虽然调皮不小心,但活泼好动是优点,就不会生气。所以,引发情绪的关键不是诱发事件,而是家长内在的信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问题,就要改变内在的不合理信念。

如何改变内在的不合理信念

觉察。生气发火在情绪里叫次级情绪,要想真正认识生气的真面目,就要觉察生气背后的根源情绪,也就是生气的外在表现是由什么引起的。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很生气,生气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孩子的成绩引起了家长的羞耻(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觉得很丢人)、愧疚(从小没有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或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给孩子选好学校)、恐惧(孩子学习不好,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等一系列可怕后果)。

找到根源情绪后要继续觉察自己的这些情绪为什么会产生?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很多的自动化系统,就像身上安装了情绪按钮,比如一个从小经常被恐吓的孩子,他身上就慢慢装上了恐惧的按钮,在生活中就很容易碰触到这个按钮,也很容易产生恐惧的情绪体验。要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问题就要先觉察这个情绪按钮是什么?在哪里?

接纳。情绪这种心理反应,你愈排斥它,它愈不走,还会更强,否定也是一种强化,所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按钮后,要先接纳它,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个情绪,我要放下对它的需要,说给自己的潜意识听。当你接纳了当下,不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你会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提供了一个接纳情绪的话术,如果坚持每天说给自己听,会很有用。“我看见我在寻求______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反驳。情绪是由内在的自动化系统引发的,想从根本上解决就要抹掉那个情绪按钮,但这个过程痛苦且漫长,有的人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就能解决,有的人通过家人的理解和接纳能解决,有的人则要通过自己学习或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如找专业的咨询师、参加心理成长夏令营、参加团体治疗等。总之,人的心理是非常难以描述和控制的,千人千面,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这个过程也没有统一模式。

学会带着情绪按钮生活

情绪按钮这么难抹掉,怎么办?可能有的人一辈子都抹不掉,或是一直都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按钮,但生活要继续,所以我们要学会带着自己的情绪按钮生活。举个形象的例子,情绪就像必须要拿着的一个文件夹,如果总把这个文件夹双手拿着,我们就没有能力干别的事情,一个沉迷于自己情绪里的人是什么都做不了的。如果用一只手举着这个文件夹,虽然另一只手可以干其他事情,但由于这个文件夹一直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便意味着情绪将影响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决定。在情绪的干扰下,我们做的事都是盲目的、不计后果的,往往会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但如果将文件夹用一只手拿着,放在腰间或其他看不见的位置,我们就可以看到别的事,另一只手也可以做其他事情。再或者把文件夹放在包里,我们就有了更大的空间和能力,去做其他事。所以,即便情绪按钮无法去掉,我们也可以带着它健康、幸福地生活,就看我们怎么安放它。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绪与孩子无关,每个人的情绪都只跟自己有关,父母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同时有意识地教育孩子认识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了,家庭关系就更和谐了,孩子也就拥有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九级塔小学教师)

(宋行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