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王莉
如果家里有上小学的孩子,家长一定有这样的体会:让孩子手忙脚乱的往往不是学习内容本身,而是关乎学习、生活的一些习惯,尤其是“秩序”。秩序一旦乱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就会杂乱无章。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儿找不到橡皮,一会儿忘记铅笔放哪里了,做完了语文作业又忘记了数学作业要做啥,总之就是稀里糊涂。而那些秩序感比较好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就能较快适应学校生活,在学业上也能够得心应手。
秩序感是我们周围事物形态体现出的均衡、比例、对称、节奏及规律的运动变化等因素,能带给我们愉快、兴奋、舒服的感觉。秩序感是个体生命中对道德发展有奠基作用的早发性情感,是艺术、宗教和道德活动的源泉,是心灵的某种秩序或结构。对于儿童来讲,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就像呼吸需要空气一般,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快乐,这种快乐意味着一个人对他自己环境里的所有细节方面都能支配。
秩序感对儿童而言非常重要,没有了秩序感的儿童就像在森林中迷路一样,找不到方向。秩序感发展好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怎么做,哪一步先做、哪一步后做;而秩序感发展不足的孩子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需要他人不断对其进行督促和提醒,生活混乱无规律。秩序感发展良好的孩子长大后能轻松规划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快乐、有效率;反之则会荒废光阴,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按照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儿童早期发展阶段的“敏感期”或称“关键期”理论,儿童秩序感的养成在2—4岁是关键期、敏感期。那么,有家长要问了,如果在那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秩序感,是不是就无法挽回了呢?不是的,秩序感的建立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家长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给孩子上好秩序感这一课,晚一点也没关系,在孩子读小学时期进行及时弥补也未为晚矣。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不要开口闭口就说:“这孩子就这样,丢三落四惯了。他就是秩序感不好!”如果你这么说,就是在阻止孩子改变,就是在纵容孩子丢三落四。只要家长下决心并付出时间,一定能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秩序感。
孩子的秩序感从哪里来?家长应该怎么做?我们说,秩序感从生活中来,从孩子每天看到、面对和身处其中的环境里来。想要引导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秩序感,先要让他知道并体验什么样才是秩序感。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就是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前提。
井然有序的环境包括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孩子的房间里,建议衣柜里的衣服、裤子、袜子要做到分门别类,各就各位,互不干扰,尤其像袜子这样的小物件,经常容易散落在各处,请给孩子一个收纳盒,及时入位。这个细节看似很小,实则对建立秩序感、提高效率大有作用。
建议小学生家长们带孩子一起整理他们的衣物时,做好分类和标记,例如衣柜1放衣服、衣柜2放裤子,抽屉分出几格分别放红领巾、袜子、内裤等,并做好标记,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孩子取用衣物时,请教会孩子按需取用,在衣柜取出衣服后,关好衣柜1的门,再去打开衣柜2取裤子;关好衣柜2的门,再去打开抽屉取袜子……我说得如此苦口婆心,家长们要笑了,这等小事也要如此严格吗?要的。看似很小的好习惯,养成并不容易,一旦养成习惯则受益无穷。我给“闭环管理”赋予新内涵,我家孩子把这个“打开衣柜—取出目标—关上衣柜”的流程命名为“闭环”,直到关上衣柜门才算完成一个闭环。完成这个闭环后才能开启下一个流程。两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这么操作,到小学时已很熟练。他们在取用衣物时能做到有条不紊就是受益于闭环管理。提醒孩子要先关闭一扇打开的门,再去打开第二扇门。先完成第一件事,再去开始做第二件事。即使是暂停,也要先闭环后再次开启。
说完了生活环境再说学习环境,同理,在孩子的书房里,书桌上的书应该码放整齐,分门别类。孩子的书包里要有“功能分区”,一个文件夹放一门课程的书籍和本子、卷子,不搞混装。分类清晰,明明白白。这样,上哪一门课程时直奔目标文件夹,一分钟内取出目标书本,而不必在书包里寻寻觅觅。还有一点,要教会孩子及时归位。做完语文作业,先把有关语文科目的东西放回语文的文件夹,再去打开数学文件夹。不要在书桌上掺杂不同科目的书籍、本子,这样最容易今天找不到数学书,明天不见了语文作业。另外,给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不能操之过急,注意循循善诱,耐心引导,给孩子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反复提醒与强化训练来增强孩子的秩序感。
秩序感的建立不仅需要整洁有序的环境,而且需要规律的作息时间。家长为孩子安排一个科学合理且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并督促他们遵照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时间观念的形成和秩序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孩子放学回家后,时间怎么安排,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最后形成一个孩子同意的作息表,一旦形成就要严格执行。放学后最好先做作业,当然考虑到有些孩子希望放学后先和同学玩一会儿,也可以规定玩耍一小时后开始写作业。例如规定每天晚上8点或9点前写完作业,然后洗漱,睡前阅读。家长带孩子一起遵守作息时间,持之以恒。家长自己不要习惯于熬夜玩手机,家教不是说教,是示范。
秩序感的建立还需要和谐的家庭氛围。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观要先统一,如有分歧要先深入交流,力求大方向一致,求同存异。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关爱、长幼有序,孩子上小学后即使面临学业压力,回到家里也能感到放松,保持一种身心舒适的良好状态。
秩序感的培养不仅在家里,也在公共空间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公共空间意识,如乘坐电梯、地铁、公交车,要先下后上、文明礼让;游览公园,不要攀折花木、践踏草坪;公共场所不可乱扔果核、大声喧哗等等。家长以身作则的同时,和孩子一起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各种秩序与规则,孩子的公共空间意识就会慢慢建立,秩序感也会逐渐养成。
孩子在家里、公共空间的秩序感,会迁移到学校、学习中。一个秩序感好的孩子,做事井井有条,清清爽爽,效率也高,状态也好。请家长朋友身体力行、细水长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秩序感,渐入佳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