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足球教学中协调性训练

时间:2024-05-08

江苏省泰州市孔桥小学 李凯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足球教学地位突出,对学生进行足球训练也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素质教育的深度落实创造必要条件。为了进一步提升足球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发展,必须高度关注协调性训练,奠定足球练习的基础,以便在高难度的足球技术与战术教学中拥有充分的准备和良好的保障。小学体育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足球运动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参与协调性训练的重要价值,赢得学生的积极配合和主体参与,在师生的共同互动之下保证学习质量。

一、小学足球教学中协调性训练的意义

协调性训练是改善学生身体各部位稳定性,提升速度、动作、方向等要素间平衡性的一种训练实践活动。这种训练有着明显的韵律性特征,能在增强学生身体机能与提升协调性水平方面显现出很大的优势,也因此影响到学生的行动能力。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协调性训练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协调性训练可以为综合足球训练的开展打好基础。足球训练并非片面的控球、技术、战术等训练,更加关注的是身体素质训练。而身体素质训练需要将协调性训练为主,以便为其他训练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尤其是在足球训练后期控球、敏捷度、灵活度训练等都需要以协调性训练为基础,如果学生基础不扎实,那么其他各项训练效果也无法获得理想结果。

二是协调性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训练兴趣。灵敏度是整个足球运动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也是处理突发情况的必要素养。协调性训练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的灵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学生在足球活动中保持快速而又稳定的神经反应,最终协调身体各个部位给出迅速稳定的反应。

二、小学足球教学中协调性训练的策略

(一)丰富创新协调性训练方法

选择有效的协调性训练方法是提高整体训练效果的基础和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和选择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规律的协调性训练方案。以下主要介绍两种具体的训练方法:一是固定动作训练。这种训练要求的是选择两个或三个固定动作,开展协调性训练,指导学生通过对固定动作的反复加强练习逐步提升协调性水平。一般情况下,有助于协调性提高的固定动作,有肩部环绕、前跳、后跳等。前后跳是双脚并拢,手臂向上挥动,连带身体向前或者是向后跳。肩部环绕是把肩部作为中心点手臂上下前后摆动训练肩周围肌肉。在对固定动作进行训练时需要避免动作过快或过猛,否则很容易出现肌肉拉伤问题。二是多动作组合训练。多动作组合训练往往是将足球运动当中应用频率高的动作作为训练重点,通过动作组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动作把控能力。在这其中应用比较普遍的动作组合是立卧撑加跳起加转体360度、身体同侧同时抬手抬腿训练。在这些组合训练当中,教师要着重强调动作协调性以及规范性,并注意把控好训练强度,避免急于求成。

(二)立足人本理念安排训练活动

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协调训练,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征,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或学生无法完成的高难度任务,否则会让学生失去参与信心,也会因此影响协调性训练的效果。考虑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化学习需求,在协调性训练中要善于结合不同素质的学生运用强度和难度不同的训练方法,做到寓教于乐以及以人为本。针对身体素质较弱,掌握水平较低的学生,需尽可能降低难度与强度。在具体的教学实施环节,可以在协调性训练前先结合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分组,让身体素质强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交叉分组建立帮带关系,实现共同进步。

(三)完善协调性训练保障条件

协调性训练是小学足球教学的基础和重点,这项训练工作的效果要真正得到保证,必须关注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彰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可替代的角色与地位。大量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开展协调性训练的最佳阶段,此时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素质都能适宜协调性训练。对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协调性训练的认识,提高重视度,积极挖掘学生的天赋和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保障学生的安全作为基础,以免影响训练效果。此外,学校还需要积极推动协调性训练,辅助设备建设工作,这是开展训练活动的硬件保障条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训练参与兴趣。

协调性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通过对学生的协调性进行评估,可以看到学生在力量、速度、耐力等多层次的发展水平,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协调性训练是小学足球训练的基础,是学习足球技战术必不可少的条件,特别是对降低学生足球学习难度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要做好科学化的足球安排,特别是优化推进协调性训练,丰富训练方法改进训练指导方案,充分满足学生的足球运动要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