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发展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策略

时间:2024-05-08

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周洁

一、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发展的意义

思考能力实质是一种思维演变。思维方式与人生价值观有着必然的联系,两者通过相互融合,并运用归纳和演绎法、分析和综合法在知识本身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事物的本质,解决问题。然而,这种思维是需要从小开始学习培养才能具备,数学知识中就包含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先通过观察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问题作出解答,学生在观察、分析并解答问题时,就已经产生了自己的思维运转模式,这就是锻炼并运用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只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这个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被教师忽略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的思维能力被提了出来,并且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发展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在对待事物上面,大多都是凭借第一印象,学生也不例外。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年级开始正式接触并学习数学知识,这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第一印象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出于对数学的好奇,进而产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时,数学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提前根据书本知识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小游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一边玩一边学习的情况下,无形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二)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国目前的教学理念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把学生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要形式,虽然分数的高低与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多少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对数学学习就是没兴趣或不会解答数学题等。单一的评价方式只能看出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能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或运用知识的程度,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所以,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其教学评价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应该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取长补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并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利用自己数学的优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运用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每次上课的内容中都会有新的知识点出现,然而,新的知识点和先前的学习内容需要有联结点,这个联结点就是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理解。因此,为了让学生可以在数学课上学习并理解逻辑思维的运用,数学教师需要对书本知识进行延伸讲解,对书本中没有出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在数学课本内容中,会有不同的应用题出现,教师可以应用题为例,从不同的思维方向对应用题展开分析讲解,以此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展开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知识中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此同时,惰性原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更何况是正在学习成长的学生,他们身上也会出现惰性。比如,在遇到一些数学难题时,许多学生大概只是读了一下题目,然后就觉得这道题不会做,太难了,就放弃了分析和思考,直接不做或者找别的同学抄袭。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备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数学课堂中,以兴趣为出发点推动学生积极探索数学中的各种问题,进而融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氛围中。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教育部把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设为教学目标,综合核心素养包括了各个学科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包含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课堂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