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四中学 宋国庆
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也在不断启发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为本的思想并付诸具体的教学实施活动中,从而能让学生切实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其主体地位,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在课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与环境,让他们基于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进行交流探究,从而能满足他们整体的认知需求。在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与看法上,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独特的个性,有了自己对事物认知的独特看法。有时候就学生提出的不同的个性认知,教师需要给予他们表达自我意见的平台和机会,通过与教师、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主动完成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认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不断对教学的认知机构加以完善。
为了能让学生的兴趣点得到持久并且稳定的发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组建共同合作的学习团体,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围绕同一个有难度、有歧义的问题继续发现或者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如,在“图形中能识别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该内容的重点进行突破,围绕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进行思考,为引导学生从复杂图形中找截线和被截线,教师则根据学生思维障碍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各抒己见,能在小组活动中表达自我的见解,鼓励学生选择较难图形,同时还能展现他们的挑战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的学习个性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同时也为课堂效果提供了保证。
对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生活经验有了一定掌握后,教师需要紧紧围绕这些最基本的信息,充分抓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奋点,从而引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一些学生爱看、爱听的实物实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能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对问题的发现、思考、分析、探究以及解决。如,在教学“有理数加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刚刚举办的一场文化节活动中的象棋比赛为现实背景:李华和王明第一天比了三场,第二天也是比了三场。用+1表示赢1 场,+2 表示赢2 场,用-1 表示输一场,-2 表示输两场,两人平局则记为0。那么请大家根据以上信息说一说李华和王明象棋比赛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你能提出与此相关的问题吗?经过思考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对比赛结果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这一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背景入手,从而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大家跃跃欲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激发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经过独立思考、合作研讨以及抽象概括,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当学生将数学式子书写在黑板上后,教师继续顺势点拨,黑板上这些数学式子的特点是什么?由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步步深入,学会归纳,最终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了能让学生真正融入交流互动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思考以及探索。教师可以以身示范通过一些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导火索”。
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加以训练,通过情境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方式。引发学生融情入境,更好地调动自我情感,将原来的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探究,从而让学生在认识到情境中所充分暴露的知识形成的过程时,主动投入思考中,用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的身份努力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比如说平行线性质这一教学的知识点,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课件,采用幻灯片形式,将日常生活中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现象充分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如铁轨、跑道等。然后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现怎样的情况下才能满足平行?”这是初次的一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旨在为接下来的深入提问做铺垫。“对于满足平行后图形的同位角与同旁的内角,它们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关系呢?”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而到了最后则是让学生消化掌握数学知识。通过教师循循善诱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逐步由浅入深地探究知识形成过程,且在思考中学会质疑,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激活之后也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就是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而作为数学这门课程也正是一种思维的体现。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求教师要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充分在数学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构建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个性思维,不断进行探究、合作等,切实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取得实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