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甘肃省张掖育才中学 杨仲毅
德育主要指的是对初中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等进行素质教育,以及确保初中生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社会主义的德育主要以爱国、集体、社会、道德和劳动等为主要内容,其目的就是在于促进社会主义德育的发展,并培养实现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在这个“微网络”的时代,初中生的德育也受到了很大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微媒体”也借助了当今的互联网技术,将初中生卷入了多个“微空间”中,“微空间”中有着大量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分享和使用都具有隐秘化和个人化等特点,这一点就对德育主体的初中生产生比较复杂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不仅会表现在生活的层面上,还会体现在认知、情感、心理等多层面中,因此初中德育也呈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具体来讲,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初中德育信息内容多样性。“微媒体”是以计算机中PC机和手机为代表,也为个体化的每个主体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同时在全球化的时代,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包括全球的资讯也在飞速流动,然而和初中生紧密相关的德育信息也趁机“嵌入”在这其中。
第二,德育信息沟通互动性。在当前的“微网络”时代中,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者和传播对象是不能确定的,并且所有的网络媒体与其他相关的使用者都可以聚集和传播不同的信息资源,然而不同的主体通过网络以信息为媒介也都形成了一种互动性的关系。因为互动而产生了平等的地位,并确保了参加的积极性和广泛性,然而很多初中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认知方式等都会产生交互式的碰撞,而传统的德育教师就是一种具有单向性的教学方法,思想教育者也会结合自己的工作意图收集和制作传播信息,大部分受教育者都只能在规定的实践和空间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像这种单向性的教育方式,就很难确保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德育信息沟通的互动性主要特点是为社会主义德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当前“微网络”的背景下初中德育出现的新特点和初中德育将面临的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微网络”初中德育发展的规律,并积极面对德育实践中所出现的新型挑战,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对应的策略,进一步提升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便于适应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
第一,调整德育目标,当今我国的德育是由思想政治法律道德礼仪结合于一体的,由于当前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德育所强调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然而我国初中的德育和国家德育发展的战略是密切相关的,并且在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时代的目标,在早前的革命时期,德育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代代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在建设时期,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千万个具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在改革时期,德育目标是培养出“四有”新人去实现四个现代化,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以上角度可以看出,初中德育是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并且德育目标也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行调整。“微网络”初中德育目标在和国家总体的德育目标保持一致的前提下,需要结合时代的特征进行不断调整。
具体来说,从保持德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和改革时代德育的时代属性之外,“微网络”初中德育目标一定要和德育目标的价值选择和德育进程内容等相结合,之后再通过优先发展的科学方法,确保德育进程的全方面发展。所以,调整初中德育目标时,在坚持德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初中生成长阶段及心理特征,注重青少年对德育目标的自我设定,还有个体自由意识的塑造,需要将政治目标和自我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以便实现国家的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协调。
第二,德育模式转变。传统的德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认知发展型模式”,而“认知发展型模式”是将德育情感和德育行为都归纳为德育的认知结构,也将德育中的主体情感以及行为,都看作是理性道德认知的结果,因此忽略了初中生情感和意志在德育中的重要性,而在初中生德育实践来讲,初中生认识水平和价值的判断能力是有限的,“认知发展型模式”知识将表层的德育现象呈现出来,并没有办法深入反映青少年的整体面貌,并且呈现的德育现象也具有一定片面性特点。
初中德育是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艰巨任务,并且初中德育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在“微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微媒体“的兴起使初中生德育出现新的特点,然而这些新的特点也集中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生在德育时代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对我国初中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模式等提出新的要求。在面对初中德育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时,社会主义的德育工作一定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微网络“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特征,以及初中生成长阶段和个性发展的规律,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