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中心幼儿园 王莉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他们对食物的感受也更多来自亲身实践,小班《稻米的故事》课程是这样开始的。
午餐时对米饭“闻起来香、吃起来甜”的讨论引起了一系列的调查探索:大米是怎么来的?大米除了做米饭,还能做什么?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一片黄灿灿的稻田,瞧一瞧、摸一摸、闻一闻,实地感受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在动手尝试稻米脱壳的游戏中理解了大米的来之不易,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深意;在做一做美食中,感受到妈妈们为了让爱挑食的小朋友健康成长,搭配不同营养的食材时的煞费苦心。
食材中蕴含了大量潜在的知识,这是幼儿不容易直接获得的。《蔬菜营养多》课程以种植园地及清潭菜场的现有资源入手,通过实地调查、观察、比较等方式了解各类蔬菜的营养价值,改变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同时也教会幼儿一日三餐如何合理选择食物,培养科学选择食物与合理搭配膳食的能力。
食材种类还特别多,同一类别下也能细分出很多品种,每种食材的颜色、形状、营养、使用都是不一样的,如何能物尽其用,不产生浪费呢?《豆豆总动员》课程以豆子大探索、豆子的生长、好吃的豆子、豆豆玩游戏等线索开展探究,让幼儿玩中学、学中吃。
那么多种食材都想尝一尝,可肚子也吃不下怎么办?《热腾腾的火锅》课程以其独特的饮食方式吸引了一大批的“忠实粉丝”,上至火锅历史、下至火锅配菜无不让幼儿和家长侃侃而谈,尤其是能吃多少放多少的“光盘”理念让幼儿践行了珍惜粮食的优秀品质。
大自然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的馈赠,那就是食物。因为它,我们才得以生存。《土豆变变变》课程引导幼儿了解果蔬、家常菜等背后的自然故事,指出它们是如何种下去、发芽和开花结果的,人又是食用了哪一部分,接受了大自然怎样的生命馈赠等,从而让幼儿从小就拥有正确的食物观和生态观。幼儿既是食物的制作者、使用者,也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肢体的发育和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得到促进。
对于饮食文化极为丰富的我国来说,家庭与地域之间的饮食传统也是各具特色的。《好吃的冰糖葫芦》课程从食物来源、典故等出发,幼儿尝试自制独特的糖葫芦,经历计划、准备、操作、调整、再尝试后初具雏形,感叹中华人民的智慧。又如《甜蜜蜜的糖果》课程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追随古老的传说故事,在亲子互动制作中里体验像蜜一样的美好时光,让幼儿关注了解传统文化,逐步熟悉我国的饮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精神,随着一道道美食,进入幼儿的心田。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国内外文化不断碰撞,幼儿接触到的食物越来越多。《小面食大创意——食在有意思》课程在幼儿尝试制作各种各样面食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外面食制作方式、制作理念等方面的区别,如意大利面与蔬菜面、葱油饼等。同时也了解世界各国的餐桌礼仪,体会不同文明中共同的文化精神,如对他人的尊重、感恩等。这是让幼儿从小养成文明习惯,提高自身素养的最好方式。
以食育理念点灯,照亮探索健康饮食之路;以品格教育渗透,整合了一日生活“五育”发展路径。基于幼儿生活体验的园本化食育特色课程,架构了小中大年龄段三大课程目标体系,小班重点“饮食习惯”培养,中班注重“饮食礼仪”养成,大班围绕“饮食文化”探寻,从点到面班班推进,生成系列课程内容。在推进实施中采取四个一策略,即每周一节食育课程,每月一次食育课程交流,每月一次微信课程推送,每学期一次食育成果汇报。通过课程的建立,携手家庭和社区资源,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我们坚信“食育”这棵植根于幼教土壤的生命之树,将来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