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时间:2024-05-08

黄翠霞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承担着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责。本文浅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德育的重要性、现状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以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效果,进而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是小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课堂教学是开展德育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培育‘四有新人。”这就使小学语文课程成为对小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也对从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对于一个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来说,要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这种习惯和品质的养成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也从一定层面上间接影响到未来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升状况。当然,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细致入微到小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甚至每一件具体的小事。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高度重视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例如,近年来,社会中发生的诸多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就与学校开展德育不足有一定的关联,要是学校未能在形成良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级阶段给孩子进行必要的正确引导,就可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语文教师不但需要教授基本的语言知识,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化和品德培养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小学生语文课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途径对小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现状

由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在该体制的渲染和影响下,有很多家庭和学校,尤其是较为偏远落后的地区,无论是家长对孩子,还是教师对学生,基本上都是以学业教育为主,德育为辅,考试所得分数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进步或优秀的唯一标准。在学校内部,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几乎都是训练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考试能力为目的的,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目前,在很多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和方法就是训练学生掌握字词句以及简单写作的能力,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素质的重要性,认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班主任和品德课教师的任务,语文教师只要教好自己的课程就够了。同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还有可能影响到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属于典型的吃力不讨好。还有,从小学生的家庭环境来看,很多学生特别是农村孩子的父母因忙于工作,他们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一切就好,忽视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和个人品德的培养。因此,许多小学生出现了厌学、不遵守学校纪律、甚至打架闹事等问题,这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一定要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帮助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尽可能引导学生与作者在思想和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会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接受课文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和思想内涵,也就使学生很自然受到了文章主题思想的感染,进而促使德育在教学中得以渗透。

例如,在讲授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时,引导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人物众多、形态各异、街市热闹”的景象,想象那个时代城市异常繁华的壮阔景象,由此培养学生关注历史文化、关注生活和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怀。又如,课文《黄继光》讲的是抗美援朝时期黄继光光荣牺牲的英雄事迹,当读到“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几十挺机枪喷射出无数火舌,交织成严密的火网”时可以让学生停下来,想象当时的战场上残酷的战斗场景,让同学们从内心深处理解革命英雄黄继光不怕牺牲的精神,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的小康生活是许许多多和黄继光一样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当读到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时再停下来,其实这个时候不用讲解,只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便就能明白黄继光为什么这么伟大了:因为爱国,为了战斗的胜利,黄继光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体现了英雄战士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为实现我们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在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中渗透德育

感性认识是小学生的主要认知方式,而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对学生情感陶冶内容的安排也比较多,这就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当时的背景,这无形中就发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和教育的作用。例如,五年级古诗《示儿》,这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先给学生介绍陆游的生活背景以及作者写这首诗的意图和目的,让学生了解和体会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即便是我们可敬的大诗人陆游在他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遗憾自己在有生之年看不到国家收复失地了。有了这些铺垫,作者陆游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国激情即使不需要教师讲解也能深入学生的大脑和心灵中。

(三)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中渗透德育

小学德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提升德育的效果,就要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重视德育。如在教一年级学生看图识字“上”“下”“左”“右”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准确拼写以上四个字,而且要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上下楼梯、上学(放学)走路都要靠右行,过马路要左右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先上后下,教育学生要遵守公共秩序。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讲究文明礼貌,学会使用 “您好、对不起、请、再见、谢谢”等文明礼貌用语。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提升了学生的个人品德。

(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物质条件和知识基础,可他们中大部分却自理能力差、抗挫力不强,不善与他人和谐交往等。针对这些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性。如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自我渗透德育目标:

1.以社会上有益于德育的热点问题进行训练,如真实发生在我们社会中的那些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

2.以生活中不文明或不和谐现象,教会学生从小事中发现“大”题目,如农村乱倒垃圾、随口吐痰等不文明现象,引导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

3.就地取材,进行目标训练。如甘肃岷县是“中国当归之乡”“花儿之乡”,引导学生多了解家乡、赞美家乡,进行热爱家乡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结语

总之,语文是一门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这就要求语文教育不但要注重知识素养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还要针对小学生自身的学情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促进教师队伍自身的提高。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方式对小学生的德育加以渗透,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德育,为真正实现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科锋.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人文环境的营造[J].新课程,2011(5).

[2]石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09(25).

[3]罗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成功,2012(2).

(责编  张 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