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小小背包客”项目为载体,提升教研组长专业素养

时间:2024-05-08

殷花

摘要: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教研组长专业素养的制约,教研组长的专业引领能力直接影响着教研组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甚至影响一个园所整体发展的动力与方向。针对这一现状,西新幼尝试开展“以项目为载体促进教研组长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研究,这一研究将对拓展幼儿园课程项目的内涵、寻找教研组长培养的较好途径和方法、保障课程游戏化推进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小小背包客

以下我们通过教研组长A老师从一个“市骨干教师”,成长为一个成熟型教研组长的案例,探讨教研组长专业成长轨迹,并感知一个优选项目在其发展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一、业务带教,适时評价,消解确定项目的困惑

我们请分管教育教研的业务园长作为A老师引领项目的确定者,结合幼儿园地处的环境、周边的有利资源以及野外求生专家阿华的鼎力扶持指导,园所将项目定位为:《“小小背包客”自主体验项目》,一开始A老师没能对这一项目作出清晰、准确的信息分析,简单理解为出游方案的设计,随时了解教研组长的真实想法和问题解决的进程,并及时调整项目的范围和途径,获取了有效的带教效果。A老师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结构特点,组织策划主题大活动(包括目标、思路、设计、计划、动员的资源、实施过程以及活动的反馈等)的全息性资料。例如:中班小小背包客活动,A老师把活动定在“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活动设定为创意街区寻宝、揭开运河记忆、桥梁博物馆……如何在户外背包客自主探索后的一个记录——《体验日志》中呈现包含发现的现象、捕捉的信息、探究中的疑惑等,为课程的再续开发提供条件?体验日志中的每一页都给幼儿怎样的一个问题导向?这一度成为A老师的困惑,业务园长及时提出的“六问”策略适时指明了方向。

下面附有A老师以书面形式用心记载的、呈现递进式表达的体验日志记录流程,供教师们在活动启动前与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进行前期的融合沟通;活动结束后再收集资料,反思活动中的“优劣”之处并调整内容与形式,提升活动质量。

体验日志《最美风景线,浓浓运河情》“六问”流程

1.“你是何时开展活动的?”——引导幼儿在日志页面的顶部写上日期。引导幼儿把在小小背包客活动中看到或感受到印象最深的画面情节表现出来作为日志的封面,标注活动日期、参与记录者。

2.“你想看到或学到什么?”——引导幼儿提出一个问题。在背包客活动前孩子们对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一无所知,心中充满了好奇,他们讨论并收集了诸多的问题,如“火车有多长?”“运河记忆大道太长,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测量?”“邮走五号”里面的信件都寄往哪里去了?……通过初体验,幼儿用手拉手的形式测量火车的长度,三五成群和“邮走五号”邮筒比高矮,小组环抱式丈量运河记忆的水塔,边游戏边记录。

3.“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引导幼儿建立一个假设。在运河记忆馆内孩子们对桥梁博物馆产生了持续的兴趣,有的绘画桥的故事、有的蒙眼走桥、台阶测量、还有的进行亲子纸牌立交桥的搭建,幼儿提出假设:把纸牌折成三角或管状是不是能产生更大的承重力?

4.“你是如何来验证你的假设的 ,发生了什么?”——引导幼儿通过测量、书写、绘画或拍摄结果来记录发生了什么。孩子们通过波浪桥、三角叠加桥和管状索塔固定等操作,发现了三角的用途。

5.“所有的一切都是朝着你设想的方向在进行吗?”——引导幼儿依据收集到的信息(数据),得出结论。巧克力课程加入了“五到法”体验日志,眼睛里看到、鼻子里闻到、耳朵里听到、手中触摸到、嘴巴里品尝到……通过多元感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关于巧克力的制作方法与分类知识。

6.“想想是否还有其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引导幼儿以做过的研究为基础,创造新的探究模式。

除了用跨步的方式测量5个典型特色摆设、建筑之间的距离,幼儿还充分利用了背包里的卷尺、绳子等工具测量,并设计出了运河初体验《寻宝行动棋》。

二、推进教研,积累经验,营造随机教研的分享

(一)重视踩点,考虑项目设计渗透多元智能

通过踩点,A老师对活动路线的安全性、教育性、价值性做了全面的分析。如小班《盛开吧,月季》这一背包客活动,通过前期带领部分教师的踩点、回园后关于路线设计的讨论,最终选取了9大特色景点,让每个家庭在全景地图、图片和文字提示下在规定时间寻觅紫荆,进行闯关打卡、拍照留念。

教研现场有了“探秘紫荆”这一闯关游戏的想法,A老师随即把课程意识的理念传递给小班各位教师,引导教师充分讨论“可以做怎样的课程故事”?A老师结合踩点的经验引发大家从完善的角度去思考、补充,最终经验整合,形成了“倾听花语”“探秘紫荆”“寻觅色彩”“自然创意”“月季代言”五大领域渗透式系列主题。A老师也在“头脑风暴”式的教研活动中分析、寻找组织有效教研活动的方法和规律,让她在实践中感知、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喜悦,获取自信,积累成功的方法和经验。

(二)优势分享,发挥项目参与多边辐射效应

A老师善思乐学,通过让她策划和组织项目的诸多活动,在实践、反思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她作为一个教研组长应有的组织、调控能力和协调能力。针对在绘画上有专攻,A老师着手设计《“小小背包客”自主体验项目》的背包,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而且也是课程完善的一个重要链扣。A老师根据不同用途及功能将背包隔层分为 “保护材料层”“工具材料层”“实验材料层”,绘画出效果图之后在教研活动中讨论通过,并以PDF文件形式发给感兴趣的家长进行再创与实物的制作,在背包设计稿中加入更多的便捷元素;后期投入使用中真正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以小班级部“我和草莓做朋友”为例,保护材料层内可放置鞋套、手套、创可贴等,工具材料层可存放小铲子、小喷壶、放大镜等,实验材料层可放置纱布、杯子、营养土等,让幼儿在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时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得心应手的探索工具。

在主持多次教研后,A老师发现:以项目实施中找寻存在的问题为抓手为每个教师的思考和发言创设了机会,但由于教研时间有限,对问题谈得不够透彻,或有思维碰撞但最终想法并未付诸实践……对此,A老师将要落实的活动事先分解给各单元组,让单元组长带领自己负责的组内成员充分讨论,A老师担任美术策划,引导各单元组用图文“整合”各自的想法,最终在大教研中分享交流先前的讨论、补充完善。《“小小背包客”自主体验项目》不仅是背着小背包走进大自然,还有基于园内的主题式探究课程,“泥土小厨”“植物定向”“趣味灌溉”“树屋精灵”“沙水建构”,增设的这5个自主体验场,以不封闭、低结构、生态化的材料组合形成自主开放的探究空间。A老师带领各大“生态景”单元组人员走进现场观摩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而后集中进行有效互动、问题讨论,开发“顺应天性、崇尚自然、快乐探究、善待生命”的游戏项目。如“趣味浇灌乐”项目主题,A老师自告奋勇担任美术策划,用图表的形式表现水滴滴答(滴灌)、百变瓶身(喷灌)、魔力水管(渗灌)三种浇灌方式,由此打开了思路。在A老师的引领下,各单元组教师在教研中感悟提升、调整策略,酝酿并形式了主题资源包。通过对这种教研方式的反思,A老师对组织教研活动、丰富教研活动形式,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方面的思考能力比原来有了明显提高,教研活动的良性循环机制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小背包客”自主体验项目很好地帮助并记载了作为教研组长在业务研修方面“计划、实施、反思、再计划”的过程。有利于增强教研组长的责任意识和规划意识;有利于教研组长学会全面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教研组长组织、协调、与他人专业对话的能力;有利于帮助教研组长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有利于学习型班组的形成……因此,运用园本教研这个主阵地,加强了教研组长的培养力度,是推动其快速成长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李艳红.对教研组长培训方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10).

(责编  杨 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