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案例探讨

时间:2024-05-08

唐菁菁

摘要: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经成为常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关注。本文从两个典型案例入手,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并初步探讨应对的方法。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案例;教育探讨

一、案例与现状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学校,必须要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家庭教育问题。我所在的学校处于外来人口聚集的区域,学校几乎90%以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他们身上,能够看到很多因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案例1:小金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开小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通过谈话发现,其父母对他完全是“放羊式”的,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妈妈表示,夫妻二人在工厂上班,下班很晚,还要照顾三岁的小儿子,没有时间顾及小金的学习;而且他们觉得,学习是老师的事情,他们也不会教,就彻底放弃了。

案例2:嘉嘉性格内向,成绩一般,看起来比较听话,但特别喜欢撒谎,经常谎称作业没带,其实是没做;甚至出现过改动已批改过的试卷答案,谎称老师批错,以达到加分的目的。在与家长沟通时,发现家长很在意考试成绩,但是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多以打骂为主,导致她经常撒谎,逃避父母责罚。

二、原因与分析

(一)父母文化程度偏低,教育方式落后

小金和嘉嘉的父母都是普通打工者,多为初高中学历。我校外来务工家长整体教育程度偏低,这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方式的落后,家长往往以打骂、训斥等为主,不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还有的家长由于自身素质低下,对社会的看法比较偏激,也会不自觉地将这种偏激的态度强加给孩子,比如谁打你你也要打回去等,反而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二)父母教育理念滞后,过分依赖学校

很多外来务工家长都和小金的父母一样,对于教育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学校教育”层面,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因此大多不会主动联系,只有遇到非处理不可的事情了,才会与教师进行沟通。比如像嘉嘉这样的情况,家长很久之前就发现孩子经常撒谎,然而一直不与教师沟通,就放之任之,直到情况愈加严重了才向教师反映情况,无形中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三)父母教育意识落后,限制学生发展

案例中的小金和嘉嘉小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上学后才和父母住在一起。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很多孩子在幼年都由老人抚养,从小就没有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指导;长大后来到父母身边,父母又因为工作繁忙,对孩子疏于交流,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困难;再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多有二胎甚至三胎,这也分散了父母大部分的精力。

三、对策与建议

(一)从培训家长入手,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外来务工子女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因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学校需要通过组织各类面向家长群体的培训活动,帮助家长扭转这种观,使家长们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父母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责任人。

1.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学校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给家长们一个学习的课堂,提供专业化的课程,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开设讲座,让家长们可以用心聆听,并与培训教师面对面沟通,在互动中不断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2.结合网络手段。外来民工家长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大部分人不是“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时间,并不能保证能定时抽出时间参加集体培训,因此家长培训不必拘泥于实体的课堂,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如QQ、微信、微课等,随时可以分享交流,同样也能达到预期效果。

3.加强专业引导。专业化的家长队伍,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对于外来民工子弟子女的家长来说,由于他们自身文化水平偏低,不仅缺乏专业理论的了解,更容易受传统中一些错误的、甚至落后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给予外来民工子女家长以专业化的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

(二)从家校沟通入手,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

1.丰富家长会内容。家长会是最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不断丰富家长会内容,使家长能对学校教育有全面的了解,并且传授更有效的教育方法。要避免家长会的模式化、单一化,特别要避免家长会沦为家长和学生的“批斗会”,要激发家长的参与性,让家长会真正起到良好沟通的效果。

2.提高家访有效性。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家庭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家访或者电访,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个人提出不同的教育意见,使家校沟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以案例2为例,在多次家访后,我了解到嘉嘉撒谎的根源在于她的父母对成绩过分强调,导致她为逃避责罚不停撒谎,于是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如淡化分数,关注细节,发现进步,及时表扬等,让孩子不惧怕与家长分享失败,并勇于面对失败。

3.健全合作机制。学校在积极搭建家校互动的平台的同时,还要不断健全家校合作机制,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和学生教育中,改变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原有的“沟通”观念,充分理解“沟通”的内涵,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联系,更应该是相互的、合作的,不断激发家长的教育主观能动性,让“家校合作”与“共同成长”的理念能够逐渐深入家长内心。

(三)从家长互动入手,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除了加强家校合作,家长之间的互动也是有效促进家庭教育的一种手段。每一个家庭情况各不相同,但是遇到的问题可能有相似。面对一个班级形形色色的家长,教师的精力有限,因此将家长们聚在一起,创造一个相互沟通的环境,让家长们各自通过沟通,更直接地交流孩子身上的问题,反思自身行为,寻找解决的办法,促使家长对自身行为作出反思,效果有时比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导更有效。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孩子能够产生较大影响。”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指导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教育中的最大作用,将是每一个学校必须面对的难题,我们也将继续在实践中探寻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

(责编 杨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