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8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 宋泰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我国走向伟大复兴的这一历史阶段,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复兴、如何在全国少年儿童身上得到继承和发展,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去认真地思考。

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所有人民都认同的基础,是所有人民集聚向心力的核心力量所在。一个国家的人民一旦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丢失,这个国家的人民就会失去“根”。目前我国的小学生大多是在北京奥运会以后出生的,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表现得更加自信、自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他们中也有一部分人由于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没有养成宽容礼让、尊敬长辈这样的中华美德。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接受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就会慢慢地把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转化为行动,在行动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和部编版语文教材在中小学中的实施,全国各地各类学校涌现出了许多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科研成果。但在许多地方由于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意图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许多形式化的做法,用旧的方法来进行语文部编教材的教学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小学生要在日常学习中接触很多科目,每一学科都有相应的作业,每一学科都有相应的考核内容。语文学科中的许多小学教师还是盲目地认为只有布置大量的作业、重复大量的练习,学生才会更好地学好语文,学好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错误的认知,但学生在语文课堂外大量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却没有带来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部编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内容相比之前几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有所侧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好地解读教材,尽可能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始终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就能使小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达到增强他们民族自豪感和促进他们心灵健康成长的目的。

我们小学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传统文化心存敬意,默默研习,从提高教师自身传统文化修养和传统文化教学能力入手。我将从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汉字本源和演变过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汉字本源和演变过程所蕴含的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教师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要学习的汉字的本源和演变过程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挖掘出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所表达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从而让学生从小学起就对汉字文化产生兴趣。汉字的构造、本源、演变等内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精髓,其中蕴含了非常博大和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密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度挖掘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要落实新课标中对汉字的具体要求。

作为小学生传统文化启蒙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汉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要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一定要不断地深入学习汉字本源、演变过程等有关知识,通过向学生讲解汉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我们语文教师还需要提高小学生深入学习汉字文化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多样的汉字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汉字文化的好奇心,使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解中国汉字传统文化。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作具体情境,演绎传统文化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容易在具体的情境中接受传统文化。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学生传统文化的课堂过程中需要创造出具体的情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传统文化。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书本上相关的文字性知识,同时还需要把相关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外在表现,并通过一定的具体情境把这种已经内化的知识通过相关活动表现出来,只有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习得传统文化。因此,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创造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自己习得的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在具体的情景中习得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模拟出具体的表达传统文化的问题情境是一种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方式的重要形式。通过这样具体情境的创设,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就能够被激发出来。让小学生身处具体的情境当中,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演一演、说一说这样“做中学”的过程,传统文化的精髓就会在他们身上留下一定的烙印。

例如,我在给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教授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一课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出符合这首词的特有的意境,让学生模拟大儿在锄地、二儿在扎鸡笼、小儿在卧剥莲蓬、老翁老妪相媚好等内容。学生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看一看、演一演、说一说”,不断体会这首词所蕴含的农村和平生活的意境,以及“溪上青青草”中国独特的审美文化和传统的礼乐文化。

三、整合课内传统文化内容吸引学生策略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任何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继承性、稳定性和民族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整合起来按一定顺序进行整合,提倡学生按照农历时间顺序品读、鉴赏、学习传统文化。

例如六年级学生在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学习中可以把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这一课作为传统文化的引入点,让学生阐述自己家乡春节的相关民俗特色及由来,教师及时补充相关诗词、走亲访友的有关礼仪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明白春节是具有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在清明节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推送“孝”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明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所蕴含的清明扫墓活动这一传统文化。

还有在学习《十五夜望月》这首古诗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秋节的历史沿革、中国拜月习俗、中秋饮食、历史典故等。教师通过这样的传统文化材料的组织与整合方式把学习传统文化推送给学生,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将大大增加。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教科书中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培养目标的达成,也要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因此,教师要关注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同时也应该关注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帮助学生达成教材中所蕴含的课程目标是我们教师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目标。不管是现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还是之前全国各个版本的教材编排都是符合大多数小学生的生理与智力水平的,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然而根据我走访全国多所学校发现,目前有许多小学已经开设了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但几乎没有非常完善的教材和课程体系,有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表现为随意性特别强,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有的对于我们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也只限于语文教科书上提到的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没有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扩展。以上原因不仅导致有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不够全面,而且降低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根据以上我的叙述,我们知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从小学起就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提升传统文化修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重视汉字文化的教学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来演绎传统文化内涵,并且还要整合课内传统文化内容来吸引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