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4-05-08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陈塬初级中学 刘少平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现状

情感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间的融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要求,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但是长期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无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有效改革,直接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依据,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偏少。

1.教学目标忽视情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前期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分析,教师需要结合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保障教学的针对性。其中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入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的教师忽略了这一教育手段的应用,实质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及传统,学生对个人综合素质的理解和认知极为浅显,因此整体教学质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最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的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价值,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及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但是有的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意识到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作用及优势,过于注重机械式地灌注,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和乏味,对学生的吸引度不足,难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意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价值及作用,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和动力。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为了充分体现情感教育的指导作用及优势,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活动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掌握情感教育的核心要求,关注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思路,不断实现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改革及创新。

(一)结合教材培育情感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良性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教师主要以教材为依据,通过知识的有效灌输来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其中重难点内容的划分尤为关键。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有一部分教师采取死记硬背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及研究,这种教学策略无法充分体现教材的指导作用。对此,教师需要以培育学生的情感为依据,注重对学生情感上的引导,保障学生能够从内心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对个人的重要价值,从而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对教材重难点的提炼,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认知水平,结合教育教学策略创新的实施条件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主动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在主动思考以及分析判断中提高个人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素养。

(二)创设情境,提升情感共鸣

学生才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教师需要以教学策略和手段的革新为依据,丰富学生的情感,给予学生更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和积极体验。其中创设情景在实践应用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条件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弥补学生在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上的不足,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由发挥,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想法,从而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另外学生情感的形成以及发展离不开具体的情境,这一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呈现得非常明显,教师需要依据教材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保障学生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进行主动的感知,从而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情境的创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阅读,教师需要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知,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负面影响。

(三)联系生活渗透情感教育

大部分的教育教学知识与内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了体现学科教学的指导作用,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需要注重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积极创新情感教育,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及手段,给予学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及肯定,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源源不断的收获及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揭示新课改以及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让学生获得更多良性情感体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教学策略和手段的创新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意义重大,要想体现情感教育渗透的核心要求,教师需要在生活经验分析的前提上明确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向,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导,让学生主动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的今天,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外界的负面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对于初中生来说,其个人的社会生实践经验不足,是非判断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极易受到不良思潮的负面影响。教师必须抓住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加强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以及沟通,积极实现情感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间的完美融合,保障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