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走出照本宣科,走进多彩生活——以《我长大了》为例初探低段学生社会性发展

时间:2024-05-08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青少年宫 郭燕飞

小学低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由于其综合性强的特点,若一味空洞说教,便索然无味。一节成功的道法课,要孩子们准备充分、参与度高的前提下,才能收获良好的课堂效果。我认为,准备充分并不是指孩子们提前知道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课堂上简单地把自己准备的文稿或者素材展示一下。这样的课堂,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获得并不多。长此以往,孩子们也会对这样的课堂兴趣下降。当课前的调查符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并能引起孩子们对生活的好奇和探索;课堂的环节能够给孩子们思考、展示、交流等机会;课后的实践活动设计能够让孩子们结合课前调查以及课堂所学,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积极性,这样一个完整而持久的学习过程才能始终关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并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在执教浙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我长大了》第一课时时,对自己所希望呈现的完整教学过程做了尝试。

一、课前调查,贴近社会

学生学习的起点是由现实生活中他们所积累的知识、能力与情感决定的。每个孩子的起点是不一样的,要通过课前调查把握到这些点,才能为有效的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的调查不是一张调查表能够解决的。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

(一)完整的调查对象

《我长大了》这一课,是孩子们回顾成长的一节课,见证孩子们成长的有许多人。这些都是宝贵的课前调查对象。

1.学生对自己成长的回顾是直观的,一般会谈到身体的生长,自己所掌握的本领等方面。通过该课前调查,我会在课内利用好这一点,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

2.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记录是最完整的,信息量比较大。通过对家长的调查,我让家长将孩子自己的成长相册或成长纪念册,以及一些能够见证孩子成长的物件,比如小时候的玩具、衣物、书本等带到课堂上。他们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最有发言权的。

3.教师掌握了孩子们入学以来学习上的全面资料,见证了孩子们在校时间的成长,这也是可以调查的对象。

(二)多样的调查形式

1.纸质调查表。由于孩子们记忆片段短,口头表达能力弱,还不能完整地呈现自己长大的信息。因此,我设计了填空式的调查表给孩子填写。让他们通过自己回忆、询问父母等方式初步感知自己长大的现实。

2.通讯方式调查。借助班级QQ群,微信群这一平台,我向家长询问了几个问题:(1)觉得孩子最大的成长是什么?(2)孩子最感动你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回答的方式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图片或者小视频等形式。家长也热情他提供了一些孩子们的照片和小时候的玩具、衣物。这是非常珍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我作为班主任,有孩子们入学以来的许多信息,我可以挑选一些图片做成小视频给孩子们呈现他们入学之后的成长。

3.口头调查。和任课教师的沟通,也能全面了解他们在不同课程学习中的成长。这是最简单便捷的调查方式,但也能增加我对每个孩子成长的了解程度。前期充分的课前调查活动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丰富多彩的调查形式,让学生和教师都对课堂充满了期待。孩子们期待这节课上会有什么新奇的内容。教师期待孩子们在看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和思考。同时,在这节课上会有哪些新的提升。

二、课堂学习,体味社会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节课的每个环节中,我都以学生为主体。例如:以每个大环节的衔接为例,第一部分“我长大了”是以自班孩子幼儿时的照片展示了成长的过程,我安排了“看照片,猜一猜”的环节。让孩子们在“猜猜照片中是班级中的哪个小伙伴”的过程中,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很直观地感受到“我长大了”这一事实。

在第二部分“我有我的生活”中,我让孩子们有机会分享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和小伙伴之间或者关于自己的有趣故事。在孩子们叙述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故事的过程中,不难捕捉到是爸爸妈妈陪伴我们成长。是他们的教导陪伴我们长大。

在第三部分“放飞心中的愿望”中,每个孩子许下自己的心愿。这是最尊重孩子们心理的一个设计。每个愿望在每个孩子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在孩子们今后的生活中生根发芽。

(二)课堂环节体现课前调查且有提升

课堂中的三个环节都体现了课前调查。每个课前调查的素材经过设计和组织,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时候,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能够让学生在本节课的课堂中获得提升。例如:第一部分“我长大了”是采用了家长和教师提供的素材。按照孩子们成长的顺序组织起来,就对材料有了组织,在课堂上给予孩子们的直观感受是成长的过程。这就是这节课中的提升。

第二部分“我有我的生活”中分了三个环节:和家人的故事、和小伙伴的故事以及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些,在课前调查中,了解了孩子们的好朋友、和小伙伴一起喜欢做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孩子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或以照片展示,或以个人讲述,或以视频播放。每个人的生活中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如果我看到了别人做的事情,我也喜欢,那我也学着做做。这一环节非常成功的地方就是,班里几个有特长的孩子还愿意带其他小朋友一起练习。这不但对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有了正确的引导,还对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有了加深的作用。这些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感染,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机遇。

第三部分“放飞心中的愿望”。孩子们写下了自己的心愿之后进行交流。对孩子们的愿望进行展示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感受到了一种“志同道合”的感觉。他们知道,他和我是有相同的愿望的,自然有一种亲近感。这种内心的认同,让孩子们形成更和谐的班级氛围。整个课堂的各个环节,没有教师的说教,没有同学刻意准备的“演讲”,却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环节中,感受到“我长大了”这件让人骄傲的事情。我有我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愿望。这些都是以前没有集中在一起的事情,在这一节课上,直观、真切地感受到了。

(三)课堂小结短小却发人深思

在这节课中,我以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美羊羊唱的一首《左手右手》代替了教师常在品德课中的谆谆教导。这也是我们班的班歌,孩子们听了,感受更加明显。孩子拿出歌词卡片,边听、边唱、边感悟,听完歌后,能够简单说说遇到困难要有勇气、要团结就可以了。在歌曲的氛围中,孩子们带着感动和思考离开课堂。这样持久的力量能给孩子们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增添许多正确的引导。

三、趣在课后,融入社会

这节课的课后实践,我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愿望写到和父母共同完成的风筝上,一起拿到学校来放飞。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风筝的过程中,便是孩子和家长交流的时刻。将自己的愿望放飞,是给孩子们实现自己愿望的一个更大的鼓舞。这是让孩子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在不断长大,不断累积新的本领,给予孩子珍贵的体验。做一件事情,指导思想对了,那么大方向就错不了了。这是我上完这节课后最深的体会。课前,重视孩子的生活实际,有方法地指导课前调查。课堂中,通过多样的形式有力地反馈课前调查并且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提升。符合孩子们兴趣的课后实践能推动课堂中所带来的良好效果,这些都是推动学生社会性发展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