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回应策略探究

时间:2024-05-08

□福建省石狮市第五实验幼儿园 高晴云

一、回应情感变化,充实绘本内容

幼儿在参与绘本学习时,情感会随着故事起伏,时而欢喜,时而忧愁。此时此刻,面对幼儿丰富的情感流露,我们可以这么回应:

(一)换位思考,情感引导

记得在一次绘本观摩活动《大老虎和小老鼠》的讲述过程当中,第二幅图出现了大老虎和小老鼠分甜甜圈的情景,这个时候大老虎拿出了一个很大的甜甜圈,只分给小老鼠一点点,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不公平!”其他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都说不公平。这个时候执教教师平淡地说:“别着急,我们接着往下看。”听到教师如此一说,孩子们那种激动的心情完全没有了。但如果教师在此刻可以把握住幼儿的情绪,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提升,那么绘本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课堂也会顿生灵气,幼儿的情绪、情感不仅能够得到合理的宣泄,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情绪高涨的节点,引发幼儿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从而使他们的感受得到迁移和升华。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如果你是小老鼠,此刻你会对大老虎说什么呢?”幼儿就会顺着教师的引导展开身临其境的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充实了绘本内容,也赋予幼儿更多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二)情境表演,能力迁移

利用绘本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进行模仿表演,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会根据情节的变化,作出一定的动作和神态,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上来模仿主人公的动作、语言以及神态。在绘本《可恶的大熊》中,幼儿对大熊欺负小动物十分恼火,于是教师请上一名幼儿模仿小老鼠的样子,对大熊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做法激发了其他幼儿参与的兴趣,大家纷纷举手,课堂充满了童趣。这就给孩子们提供了表演绘本、充实绘本的机会。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当幼儿出现共鸣的感触和情感的表达时,务必要抓住那一刻,因势利导,将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让幼儿参与表演,使绘本活动变得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二、回应不同答语,丰富绘本情节

在绘本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提问过后,幼儿总是会给出一些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回答,教师又该如何回应。这其中大概有三种情形。

(一)模糊简略的答案——使其精准

一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听问题比较大意,教师面对此类幼儿,应当将问题具体化,使其认真思考,细致观察,再来继续回答,直至答语具体清楚。例如,在《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的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了一只老鼠和一个发条老鼠,然后对幼儿进行提问:“看看这两只老鼠一样吗?”幼儿齐声说“不一样!”这时教师实施了追问的回应策略:“那你仔细看看这两只老鼠哪里不一样?”在这样的情景追问下,孩子们自然会再次仔细观察二者的不同。这次追问使幼儿对绘本观察得更加细致,也有助于对绘本下一环节的理解和学习。

(二)漫无边际的回答——拉回绘本

有些幼儿喜欢天马行空的回答,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其拉回到绘本中。此过程不能责备、嘲笑,甚至批评,应当首先肯定幼儿思路开阔,能够联想,然后回到绘本中,再次提问。例如,在《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中,教师问:“你知道什么是发条老鼠吗?”有小朋友说长得像朵花的老鼠,也有小朋友说是一条条的老鼠。这时教师应首先肯定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再让幼儿观察图片上发条老鼠的样子,最后再出示一个发条玩具,为幼儿具体解释什么是发条老鼠。

(三)对普通答语进行追问——挖掘绘本价值

幼儿看似普通的答语,教师加以利用,借机实施追问,往往会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发条老鼠的故事中,当教师讲到:“主人的生日会上得到了一只新的发条老鼠,观察一下画面,旧的发条老鼠被主人扔到了哪里去了呢?”这时孩子们会根据画面回答:“仓库里。”教师此时应及时追问,引发幼儿情感共鸣:“你如果是旧的发条老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幼儿在此追问下便会理解发条老鼠的心情,体会被遗弃的真实情感。倘若没有这样的追问,教师直接讲述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孩子们就会失去一次很好的换位思考机会,也会对绘本少了一份理解和体会。

三、回应复述过程,鼓励绘本表达

在绘本学习最后环节,教师和幼儿一定会有一个讲述绘本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幼儿可能出现讲述中断、不连贯、不通顺等情况,面对这些情况,积极引导、鼓励肯定是总原则,但教师应当如何回应,这也是需要智慧与技巧的。

(一)部分代替整体

记得在一次绘本观摩活动《拉鲁先生的自行车》中,教师在最后环节请幼儿来完整复述故事。一名幼儿站起来,刚复述了开头的两张图片,后面的部分就不会复述了,他显得有点沮丧。这时,教师说:“看来你对这部分没有记清楚,那你能不能讲一讲你最喜欢的那个部分?”这时幼儿睁大了眼睛,一下子变得兴致勃勃,他立刻讲出了第五、六张图片的故事内容(当所有的小动物坐在鲁拉鲁先生的自行车上从高处往下冲的那一部分)。他讲得眉飞色舞,在场的教师和孩子们也都听得哈哈大笑。由于这名教师及时鼓励了幼儿,使幼儿能够大胆地展示出自己的才能。之后,教师也没有忘记鼓励他说:“这部分你讲得非常好,小朋友们很期待你明天把前面的也来讲一讲!”

(二)能者多劳,表演绘本

也是在同一节绘本活动中,教师提问了一个孩子,显然这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他站起来非常流畅地从第一张图讲到了最后一张图,赢得了场上的阵阵掌声。然而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深化课程,对孩子提出了更高要求:请该名幼儿上台表演绘本。这名幼儿欣然同意并邀请了几名伙伴上去一起表演,表演的过程妙趣横生,整个课堂也活跃了起来。由此看来,教师在进行幼儿讲述绘本的回应策略中,应该因人施教,根据幼儿能力的强弱给予不同回应,以促进其后续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回应消极状态,增强绘本趣味

当绘本教学活动出现了幼儿无应答,或是消极参与,启而不发的情况,教师不可无视此情况的出现,因为此情况很容易造成教师的无效教学。所以,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快速给予调整回应,使大部分幼儿活跃起来,参与活动。

(一)游戏法——增加绘本趣味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此,当绘本学习出现消极情形时,教师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环节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此法是回应幼儿消极参与的良策。游戏可以是小组间的接龙,也可以是全体的互动游戏,意在调动幼儿积极性,让他们加入绘本学习当中。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绘本乐趣,体会参与绘本游戏的快乐,自然会在接下来的环节里带着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

(二)操作法——增加绘本实践性

有些绘本科学领域内容渗透较多,不好理解,幼儿学习起来一脸茫然,有些吃力,教师发现后,要开动脑筋,即时改变策略,积极回应。通过操作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含义,是解决此问题的好方法。通过有趣的操作环节来回应消极情形,可以重新燃起幼儿学习绘本的兴趣。有关绘本回应的策略还有很多,但是尊重幼儿,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不断使幼儿与绘本故事擦出火花是教师回应的初衷。让我们做一名善于观察的教师,一名有心开拓的教师,用心回应幼儿绘本教学中出现的种种情形。我将不遗余力,继续把绘本回应的策略探究下去,只为幼儿们能够在绘本的阳光雨露中汲取营养,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