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叙事 新窗口 新通道——中新社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出圈出海”新探索

时间:2024-04-24

□ 俞岚

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世界观察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舞台,也是检验媒体融合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2022年全国两会,中国新闻社立足自身定位和特点,突出对外传播主线,精心打造外宣新符号,着力讲好中国发展新理念,巧妙借助外眼外嘴和侨智侨力,着力突破跨文化壁垒,致力打通媒介传播“最后一公里”,着力开辟新传播渠道,努力探索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一、书写两会新叙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发展新理念

今年将召开二十大,中国正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朝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历史关键节点举行的2022全国两会,使命重大,意义非凡。在不长的会期中,如何讲述讲好讲透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和中国发展新理念?中新社通过设置议题,创新叙事,有的放矢选取素材,积极引导海外舆论,回应解答外界关切。

(一)创新表达方式,精心做好总书记新闻报道

全国两会是中国重大政策信号的集中释放期。2022年两会期间,中新社高度重视从海外视角做好***总书记的新闻报道,尤为突出展示和解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大论断。全新推出的融媒体栏目“习言道”,秉持“只言片语,直抵人心”的理念,综合运用图文、中英文海报、音视频、融媒动画等多种形式,聚焦总书记的“金句”“妙语”,阐释“简言”背后的“深意”。比如《习言道|***为何再答“谁来养活中国”?》一稿,在用海报展示总书记有关粮食安全问题重要论述的同时,配发深度解读,探究直白话语背后的忧患意识和深邃思考。又比如《习言道|***为何首提“五个必由之路”》一稿,深入阐释“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揭示“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中国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密码。“习言道”共推出24期两会主题产品,其中有15期获得覆盖全网的传播效果,全平台总阅读量数超过1亿。

(二)聚焦标志性符号,生动呈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 中新社融媒体栏目“习言道”。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频频对中国民主制度抹黑攻击。借助两会舆论场,中新社在两会预热阶段即推出“中国的民主叙事”主题报道,《全国两会如何书写中国的“民主叙事”》等系列稿件,既深入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又生动展示出“中国式民主”不仅行得通,而且很管用。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龙安志在其中一篇稿件中指出,西方国家民主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选举上,中国式民主不咄咄逼人,慢中自有大智慧。

为真实呈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党合作实践,在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当天,推出全媒体栏目——“民主党派谈履职”,实现对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副主席线下视频专访全覆盖,全景式讲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典型案例,用数据和故事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产品发布24小时内视频总播放量超过300万,全网总阅读量逾1500万,海外华文媒体落地200多篇次。

(三)解析核心概念,帮助海外读者廓清误区误读

一段时间以来,“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概念引发海外高度关注,但存在不少认知模糊,甚至误读误解。如把“共同富裕”简单理解为杀富济贫、同步富裕等。借力海外舆论场对两会的关注,针对海外聚焦的中国新概念,中新社推出高端访问、全球连线等系列栏目,运用“记者+专家+代表委员+海外人士”的形式,对“共同富裕”等核心概念进行多维解读剖析。

以“解码共同富裕”为例,围绕“到底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如何实现”等问题,中新社挖掘两会代表委员中的智库资源,邀请林毅夫、白重恩、刘世锦、李稻葵、高培勇、郑秉文等权威专家,从不同角度廓清海内外对“共同富裕”的误读误解。聚焦高热度的“国潮”话题,推出《传统文化如何讲述“何以中国”》节目,从“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文化IP切入,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机的故事。《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之路如何走?》节目邀请了基层代表委员、行业专家、企业和农户进行对话,破题共商乡村振兴的新发展思路。

二、打造外宣新窗口:发力IP、联手华裔、用好“洋网红”

在全球聚焦中国两会的背景下,媒体要想有效提升内容生产的影响力,需要发力打造高能级的信息展示窗口。作为中央主要外宣媒体,中新社还需注重联动国内外两个舆论场,切实提升两会报道的传播力。通过强化内部IP、联手华裔新生代、积极与“洋网红”合作,中新社打造出一系列助推两会国际传播的新窗口。这些新窗口形成了多主体、多声部、立体式、全方位的对外传播“大合唱”,收获了议题共情共振、传播出圈出海的良好效果。

(一)发力“名记者”IP,推动个性化传播

今年两会,中新社新闻报道注重以媒体人的个性化传播,撬动两会报道的多媒体融合。通过包装和打造名记者、名编辑、名栏目,以效果导向提升优质内容供给,推出一大批有全球视野、能创新表达的好记者、好作品。例如“两会知多少”栏目,以“知识帖+脱口秀”的方式为受众送上观会指南,《全国人大代表如何选?》《中国的“国家账本”如何审查?》等融合报道不仅对两会相关知识实时解读,还以海外视角将中国两会“再翻译”。

又比如“100秒看两会”栏目,以记者出镜播报形式,每晚定时总结当日热点,提示两会日程,形式新颖、吸引眼球,《3月5日两会有啥热点?》当日单期全网播放量超过1500万。再如《人大首场发布会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五年开两会,三年戴口罩,世纪疫情考验出中国什么?》等报道,记者自选议题、出镜播报,在“第一人称”短视频中将两会话题娓娓道来、见微知著。

(二)联动华裔新生代,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

庞大的“海外中国”群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天然资源和宝贵财富。今年两会报道,中新社充分调动既融通中外又善用新媒体的华裔新生代,架设中外对话和国际传播的新支点。例如,“习言道”栏目注重以文载道、以侨为桥,面向海外推出总书记的“国学公开课”,《***用了哪个典故告诫领导干部?》等8期报道,以融媒动画形式,摘取总书记近年来两会期间讲话中引用的典故,采用华裔小记者诵读形式予以释义,阐释讲话深刻内涵,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如,《华人青年谈国潮》全球直播节目通过连线海外各界华人青年,解读中华文化独特内涵和魅力,直播在海外社交平台反响热烈,网友纷纷跟评“中国文化的自信要在青年一代中传承!”“让‘国潮’活起来”。

(三)特邀“洋主播”,海外受众“第一视角”感知中国

□ 上图 中新社“洋主播看两会”栏目。

□ 下图 中新社“全球连线看两会”栏目。

近年来,不少国内媒体探索通过“外嘴外眼”创新对外传播方式。邀请“外嘴外眼”参与重大时政报道则难度更大,需要在议题设置和叙事方式上寻找角度、勇于创新。今年两会,中新社推出“洋主播看两会”栏目,聚焦海外关注的中国焦点话题,邀请在华生活的“洋主播”深入各地对话代表委员,全景展示中国发展成就和社会进步,栏目共推出7期产品,境内外全平台浏览量逾2500万。例如《中国为何能创造减贫奇迹?洋主播在这个小山村找到答案》,由在华生活24年的美国主持人同来自乡村的人大代表一起聊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话题;《“喷喷喷”也能夺“世界冠军”?“大国工匠”让洋主播看呆了》,邀请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跟随“大国工匠”探究中国职业教育的世界级意义。相较媒体“我讲你听”的传统形式,“洋主播”的中国“深度游”,更能让海外读者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阻隔,以“第一视角”感知中国。

三、开辟出海新通道:打通媒介传播“最后一公里”

如何让宏大主题报道更接地气,如何让出海内容有效落地,这是时政类外宣报道必须攻克的一道难题。今年两会,中新社创新传播手段,大力增强内外传播可及度,对内深度联合国内两会报道“兄弟连”,对外注重建立国际传播“同盟军”,努力打通媒介传播“最后一公里”。

(一)全面上“云”,提升对外传播时空穿透力

针对新媒体传播趋势,中新社今年两会报道全面推进产品可视化,推出“两会直通车”大型视频栏目,通过海内外多站点连线连麦、云访谈等形式,缩短时空距离,聚合全球视线。

例如“全球连线看两会”系列报道,邀请智库专家、侨团领袖、华媒负责人、中外留学生等群体代表“云”上对话,实时解读两会热点,《“非洲老铁”怎么看?》《中外留学生看中国》《解码外长记者会》等节目在海内外传播矩阵同步推出,呈现全景两会、全景中国。

此外,选择优质内容进行适配海内外新媒体传播的二次包装,推出“两会30秒”“两会超话”“两会连麦”“竖屏看两会”等短视频产品。同时创新发布渠道,每日向云梯视频(电梯内视频)投放两条15秒的两会报道短视频,覆盖了109个城市的15万部云梯设备、辐射近3000万人。

(二)深入接“地”,联通县级融媒体中心描绘立体中国

今年两会,中新社联合10余家县级融媒体中心,采用“演播室访谈+现场连线+云上对话”形式推出“融媒对话”栏目,探索“央媒+县级融媒”合作模式,构架“新闻+民生服务”报道模式,创新“基层+中国故事”叙事模式。

□ 中新社“两会直通车·融媒对话”栏目。

该栏目注重海外视角,选题视野向下,联动县级融媒体,在中国基层挖掘和打造“网红乡村”“农村电商”等中国对外传播的新符号,展示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新时代中国基层形象。例如《乡村旅游,是你的“诗和远方”吗?》,以新疆天山脚下的塔村为切口,讲述近年来中国不断涌现的“网红村”,描绘中国农村弯道超车的发展之路。这些报道聚焦小城小镇、凡人小事,以点带面,向海外展现了“人情味”“烟火气”的新时代中国发展故事,在海外社交平台收获较好反响。

(三)充分连“侨”,借力海外华媒拓宽出海渠道

为进一步拓展海外传播通道,中新社充分开发“侨”资源,打造多渠道出海格局。联合近100家海外华文媒体打造“两会华媒观会团”,推出“全球华媒观两会”特色专栏,以华媒视角关注两会话题,两会期间向海外华媒推送稿件近800篇。向海外华文网络新媒体(网站、客户端、社交平台)提供定制化文图视产品,搭建网络专题,策划推送《十年看中国》《十年“经”纬》等报道,参与联动报道的海外华媒超过40家。

同时,夯实对外供版工作,两会期间向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50余家外报提供版面上百个,包括《两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 低碳发展路可以这样走》《除了吃饱饭,中国与非洲的农业合作还有更多》等主题,深度介绍中国发展和中外合作热点议题。

结语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如何让海外受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全方位考验着媒体的叙事能力和传播手段。中新社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的新探索和新尝试,以“出新出彩”的内容生产,收获了“出圈出海”的传播实效。我们相信,内容输出拓展新叙事、信息分发打造新窗口、国际传播开辟新通道的新模式和新经验,不仅适用两会报道,未来也将在更多国际传播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