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挖掘特色资源 讲好核心故事——“***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这五年”采写手记

时间:2024-04-24

□ 于长洪 张丽娜

今年两会期间,由新华社记者历时两个月采写的《深情牵挂暖北疆——***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这五年》《我和总书记一个团》《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出土文物见证共同体意识》《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观察》《内蒙古双碳故事》《谆谆嘱托寄北疆》等多篇稿件,在线上线下有序推出,报道全网置顶,浏览量过亿。***总书记的大国领袖风范和爱民情怀,通过多平台密集传递,得到形象生动的展示。总书记讲话的丰富内涵,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收到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

这次报道,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在总社统一调度策划下,聚焦核心、精准发力的成果。通过高端时政报道的练兵,地方分社深刻感受到,还要进一步挖掘本领域、本地区优势报道资源,加强系统性谋划,用心用情用功推出更多优秀作品。

坚持政治统领,深耕优势资源

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是***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活动。连续五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既是总书记作为人大代表的履职垂范,也体现着***总书记的深情牵挂。从2018年3月5日总书记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团的那一刻起,“总书记在内蒙古团与代表共商国是”便成为我们开展报道的着力点。

做好核心报道,必须坚持政治统领。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分社全体成员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尤其反复认真地学习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上的讲话,感悟总书记的情怀、品格、风范,并以此加强创意策划,精心采访。

得益于加强政治学习和扎实践行“四力”,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近年来有关总书记在内蒙古团的报道上时有亮点。《“萌”婶代表记——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和小庙子村的新故事》《“齐心协力建包钢”故事背后的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佳话背后的故事》等一批小切口的融合报道都是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反响。

今年是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第五年,基于“五年在内蒙古团”独一无二的重大选题资源,我们进行了周密策划,准备两会期间组织一组重磅报道——围绕总书记五次参加审议讲话的主题思想、关键词、关键点,讲好总书记下团的故事。春节前夕,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组织精兵强将力求创新和突破,拿出了包括报道策划、传播推广等在内的一揽子方案。

我们反复推敲稿件的定位。总书记选择在内蒙古团当代表的深意是什么呢?总书记说:“在选举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时,党中央提出,中央领导同志应选择老少边穷地区参加选举。我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正因如此,我们报道的立意也必须更加深远,要从内蒙古地区发生的变化反映民族地区的变化,从“祖国正北方”反映我国民族治理方略的强大生命力。

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人民至上,从高质量发展到生态文明建设,这些都是***总书记为民族地区发展擘画的蓝图,为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迈向现代化指明的前进方向。

稿件的框架也就从这些方面开始搭建,接下来要思考如何把宏大题目通过细小的故事讲出来。

▲ 稿件在内蒙古卫视播出。

忠实记录,用情讲述

这五年,内蒙古团数十位代表围坐在总书记身边,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老师,有的是村干部,有的是文艺工作者,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政府官员。他们有的给总书记献哈达,有的与总书记握手,有的还向总书记发出“邀约”……尽管我们派过记者随团上会,也多次在代表们工作的地方进行采访,但代表与总书记的故事仍然像散落的珍珠,并没有很好地串起来。

内蒙古分社在1月初开始启动“两会时间”,两路小分队分别奔赴农村、牧区、林海、雪原,挨个对代表们进行回访,请他们回忆四次与总书记互动的点滴,并说说今年打算讲点什么。代表们对很多场景记忆犹新,讲起来十分激动。他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立足岗位抓落实,谋发展促振兴,见证了中国大地发生的喜人变化。他们讲的内容,有一些是在媒体上报道过的,也有不少新的信息。

“听到总书记说‘会杰,我来看你了’,我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总书记随后对我说,你的邀请我一直记在心上,今天我履约而来,就是要实地看看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他心里有人民,他把人民说过的每件事都放在心上,当成最重要的事去办。”

“第一次见到总书记的时候,我说我是来自艺术院校的老师,培养了很多学生在乌兰牧骑工作。总书记叮嘱我们要发扬乌兰牧骑精神。”

“2019年全国两会,我见到总书记时说‘总书记您好’,又用蒙语说了一遍‘总书记赛白努’,抱着胸脯敬了个礼。”

我们记录着代表们的朴素话语,回访到第十三位代表时发现,这位代表竟然积累下来两万多字的笔记。这些笔记内容新鲜,信息量大,能够很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原汁原味更能触动人心,咱们无需加工。”一遍又一遍回听录音后,我们决定以自述体的方式,呈现代表们亲身领略人民领袖治国理政的风采以及如何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故事,并将第一个题目定为《我和总书记一个团》,交付《新华每日电讯》审定。编辑部决定在总书记下团的前一天以头版导读加两个整版的形式刊出。

为了体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的效能,我们紧锣密鼓开始酝酿另一个重磅内容——围绕“五年”的新闻点,进一步体现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深情以及全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我们继续琢磨稿件的立意、结构、内容。这篇深度报道最适合落地的是《瞭望》新闻周刊治国理政纪事栏目。采编团队准备从民族团结、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等三个方面展开叙事,社领导将题目修订为《深情牵挂暖北疆——***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这五年》。编辑部决定在总书记下团的第二天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出。

在做完两篇“大块头”稿件后,我们不忘寻找“小切口”。总书记第五次在内蒙古代表团上生动地讲起了一个“双碳”的故事,旨在告诫各地准确领会中央精神——“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承担着绿色转型的重任。手里的吃饭家伙拿稳了吗,新的吃饭家伙端起了吗?我们与编辑部趁热打铁,两会期间迅速推出《内蒙古的双碳故事》。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评价这些报道时度效把握得好,体现了央媒对重大时政新闻的高度敏感和快速反应,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等媒体分别在重点时段、重点版面展示。

守望相助,“站在草原望北京”

为进一步完善核心报道机制、提升核心报道质量,做优做强***总书记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忠实履行党中央耳目、喉舌、智库职责,充分发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结合本次两会报道的实战,我们在探索开展核心报道方面有如下感悟。

***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提了四个字的希望:守望相助。对于内蒙古分社做好核心报道,我们认为也要“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我们拥有的优势资源,独家资源,最终转化为报道生产力;望,就是改变驻地分社的固化思维,即便站在边陲,报道的站位和格局也要跟得上国家队的节奏;相助,就是我们要主动向总社、向地方求助,帮助我们共同拓展新天地,不断助推我们的业务从高原走向高峰。

我们要系统梳理总书记对当地的战略定位概括,找到本地区的核心报道资源。既要做日常报道策划,也要做中长期规划,把日常选题和重点选题统筹起来,集中力量策划重中之重。围绕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分社准备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5年的节点,继续推出新的报道策划方案,所有这些报道都要坚持质量导向、精品导向、效果导向。

▲ 采访组成员与全国人大代表、兴安盟森林草原防火站负责人陈良(右二)合影。

做好核心报道,是中央驻区媒体履职尽责的应有之义。尽管有一定难度,但还是从心理上要敢于迈出第一步。在把基础工作做扎实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向总社报题,接受总社集中指挥,统筹安排。在我们这组稿件谋篇布局和后续写作过程中,编辑部老师们充分发挥了总社同事站位高、经验丰富的优势,耐心细致地帮分社记者出主意改稿件,大大增强了记者打胜仗的信心。同时,也要虚心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职能部门求教,他们对政策的理解、把握,有时会让我们“茅塞顿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围绕总书记下团各渠道共计发稿超过80条。分社探索组建跨部门融媒体团队,报道力求注重鲜活的表达,《参考消息》图文整版报道《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出土文物见证共同体意识》,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思想,新媒体报道《谆谆嘱托寄北疆》《***讲述的故事|草原的星火》等多篇视频报道全网置顶;英文融媒报道《Building a“green Great Wall”along China's northern border》在海外社交媒体引起广发转发和点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