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安忠平
我国是个传统文化深厚的大国。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是现阶段历史教师的主要任务。想使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增强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心理感受,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笔者在本文对“以生为本”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根据这一理念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有些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感受,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这给学生的历史学习带来了不良影响。基于此,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变得更加主动积极,进而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感受,一味地采取“填鸭式”教学,使学生觉得压抑和被动,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应该注意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引言进行引导,如“1965年5月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的一个小山坡上,挖掘到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然后,进行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呢?除了这一项发现,还有哪些人类文明的足迹呢?等等。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调、语速和语气,尽量使学生放松身心,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发挥了指导和引导的作用,思考、提问和解答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建与之相关的历史情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相关成语来引入新课,如“卧薪尝胆”“完璧归赵”“围魏救赵”等,再通过历史人物,如屈原、蔺相如、孙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知识,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多媒体的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其自身所具备的多元化、趣味性和便捷性等优点能够为人们提供有效帮助。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纪录片、视频或者图片等,让学生知道秦朝是怎样一步步统一六国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仅仅发挥了自身的引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现了以人为本,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历史知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以生为本,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吸收和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与技能,进而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