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设生活情境,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时间:2024-05-08

孙洁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强调道德与法治学习必须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只有让自己的课堂贴近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只有贴近生活,从生活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生活情,才符合学生的发展和认知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才能让道德法治观念深入学生内心。

一、要审视自我

创设生活情境,首先要从学生审视自身开始。生活是什么?可以这样理解:生活就是“我”与周围的关系。在课堂上,无论是给学生讲道德,还是给学生讲法治,无论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还是诸如生命意识、公民权利义务等教育,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让学生置身“事情之外”,置身道德与法治之外。

在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运用你的经验”导人课堂。学生分成小组,仔细观察四幅图,然后交流探讨问题:四幅图画分别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这些社会秩序,你的生活将会受到什么影响?小组内交流,各小组展示。在“自觉遵守规则”这个框题下,教材中涉及两个“探究与分享”。对此,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如果你在许衡他们几个中间,你会摘梨吗?关于闯红灯的几种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在交流、阐述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中的相关问题。

在这节课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时,提出“你會怎样做”“你的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等问题,目的是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首先让学生“感同身受”,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真正触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二、要关注社会

初中阶段正是正确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创造性思维及认知方式等各个方面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从道德与法治角度关注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

在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的“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图片故事——《守卫雪域高原的父子兵》,然后提出问题:父亲为什么远离亲人守卫边疆?儿子为什么还要“重蹈覆辙”入伍进藏?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小家”要以“大家”为重,我们的平安生活离不开强大的祖国,强大的祖国离不开这些维护国家利益的人们。接下来,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事例,还给学生列举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学生就是社会人。即便是对于思想并不是非常成熟的初中学生,教师在教学时也不应该把他们与社会隔离开来,而是应该与时俱进,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关注社会生活,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三、要开放教学

创设生活情境,教师一方面要拓展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的开放化;另一方面还要让教学方式、方法开放化。生活是多姿多彩、多维度的,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多姿多彩、多维度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只是“灌输”道理,而是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交流、提问、讨论,用开放式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的“家的意味”时,上课之前,教师布置作业:采访身边的人,感受中国人心目中的“家”的概念,收集整理中国的家规、家训。上课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经典歌曲《常回家看看》。在歌曲优美的旋律之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参考自己课前的准备,说一说自己对“家”这个概念的理解,讲一讲“我家温馨的故事”。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观察教材图片,然后分组进行学习和交流。

总之,道德与法治不是高高在上的大道理,更不是挂在墙上供人思慕、瞻仰的装饰品,而是学生日常的生活,它就在学生的生活之中,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准则。所以,教师的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以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实实在在的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