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亮点与教学实施建议

时间:2024-05-08

高慧艳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存在一些差异,其中的新教学理念、新历史观点以及新课程架构都会影响课程的进行和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师应当对新课标的亮点有更为清楚的认识,以便于优化教学过程。

一、凝练了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在新课标中引入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一大亮點,体现了当前历史教学对学生影响的持续性,是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一大标志。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五部分,对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进行了清晰的规定。

为此,在教学中关于教学目标和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坚守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如《戊戌变法》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1.利用时空定位、史料分析和唯物史观来解释戊戌变法兴起的历史根源;2.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变法的作用,并利用史料解释变法失败的原因;3.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爱国性和进步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都要突出五大核心素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灵活实施。

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历史观是指人们对历史的看法,是当前历史新课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唯物史观,新课标中对唯物史观的性质、地位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这对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一课,分析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时可通过史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引领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这样,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三、构建了通史和专题史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通过纵向联系的通史教学体系或横向联系的专题史教学体系完成教学任务的。这两种体系均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历史教学。因此,当前高中历史新课标对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将通史和专题史相结合。采用通史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趋势,采用专题史方式有利于学生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使高中历史课程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有所区别和衔接。

四、专家参与新课标编写,增强了指导性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教学过程提出了较为模糊的建议,不具体。高中历史课标在编写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邀请了有教学经验的专家,通过分析教学过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引入了许多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详细的教学指导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提出了新的教学评价方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考试。这无法全面了解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片面性强。新课标在制定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构建了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的统领作用,强化了考试内容与课程的关联性;另一方面又发挥了高考综合改革的导向作用,促进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保证教、考、评的一致性。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也获得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中的教学案例来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并将其运用于实践的。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新课标对教学中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构建了更为现代化和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教学体系,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唯物史观,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同时,灵活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