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刘忠林
笔者从事历史教学已近三十载,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根据目前的教学实际,虽然学校安排历史课每周只有两个课时,但历史教师带多个班授课是常事。表面上看来,历史授课课时少,教师很轻松,但实际上,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并不比语数英教师的少。既然选择了历史教师这个职业,就要以扎实的知识素养、饱满的状态出现在课堂,将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何破解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难题?针对目前历史教学课时少,知识量大的问题,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只要在课堂讲清历史八要素,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首先,何为历史八要素?
历史八要素,即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局、内容(或措施)、意义(或影响,或作用,或评价)。人类历史的长河总是由一些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总会发生一些或大或小,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历史事件。
历史教师要落实新课改倡导的自学、讨论、引导三维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教师在课堂只做导演,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真正做到突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时间线来理顺历史事件,利用地点来拓展事件背景,利用人物来给事件增添活力等。将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化繁为简,形成系统性的思维导图,无论授课教师从哪一个历史要素着手提问,学生都能手到擒来。
其次,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历史八要素?
第一步,教师课前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历史问题,问题的设计最好采用梯度式的层级设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以便解决历史八要素中事件的结局、内容(或措施)、意义(或影响或作用或评价)。教师精心优化设计的问题,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这一环节对教师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
第二步,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解决前五个历史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勾画出历史八要素的前五个知识点,既让学生自己找出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五要素。在学生找出知识点的同时,教师要强调让学生尽可能地记下知识点。在教师进行第二环节教学时,师生互动,师问生答,教师可检查学生对前五个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就可对学生的学情心中有数。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解决前五个历史知识点,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这个阶段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有个大致的认识。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前五个知识点的认识,将会奠定认识历史事件的基础。
第三步,教师展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如果说在课堂第一个环节学生掌握了前五个历史知识点,弄清了历史事件是什么,那么,在第二环节学生就要理清历史事件发生的线索。具体做法是教师展示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形成合作小组去交流讨论,这也是新课改理念倡导的。时间为5-8分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真正做到还课堂于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践行新课程的理念。
第四步,师生互动形成一节课的高潮。
这一步的具体操作是师问生答,教师答疑解惑,形成一节课的高潮,时间为10-15分钟。教師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对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困生,要注意启发、引导,起到引领学生思维成长的作用。这一过程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笔者认为,历史教师熟练地掌握了历史八要素,就摸清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道”,再加上认真钻研教材,用心揣摩、吃透教材,上起课来将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教无定法,但教又有常法,本文仅起抛砖引玉之功效,不足之处,还望同行多提宝贵建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