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聚焦立德树人考查趋向素养

时间:2024-05-08

史晓玲

201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贯彻落实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考查要求,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了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满足了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中,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及开放性,呈现出以稳为主、稳中出新的特征。

一、聚焦立德树人,发挥育人导向作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中学历史课程承载历史学的教育功能,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立德树人是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

2019年江苏历史卷体现时代诉求,突出价值引领,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和必备品格。试卷几乎每一道试题均贯穿情境线、问题线、知识线三条明线和价值引领这一暗线,自始至终贯彻了“将立德树人作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途径”的理念,体现了正确的教育方向和价值导向。

第8题《纪苏州—车夫》中不拉倭奴、第9题丰子恺的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第10题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提、第22题翁仕朝的教材和手稿、第24題A清末民国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关注等试题,通过呈现中华民族面对危难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和救亡图存的斗争精神,考查考生对于民族精神深层内涵的感知与领悟,启发考生将自己的价值选择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增强民族认同感,彰显历史学科在考生成长中的独特价值。

第20题强调全球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价值、21题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汉字的发展传播历程和作用的分析、24题C探究遥远夏朝存在的历史奥妙、24题D以新编《十五贯》的成功演出“救活”濒于消亡的昆曲的考查都契合了当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

第14、16、18、23、24B题以主干知识为考查重点,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念,有利于考生“通古今,知天下”,形成深厚的人文关怀。特别是两道世界史的非选择题(第23、24B题),通过深入分析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哥伦布大交换以及甘地思想对当今社会弊端的启示,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启迪学生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二、落实依纲命题,考查趋向学科素养

201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的设计遵循科学公平的原则,命题范围严格依据2019年《考试说明》,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涉及考点围绕《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主干知识来布局,以高中历史必备知识为依托,避免“偏、难、怪、深”,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体现出试题的基础性、公平性、选拔性和导向性。

与2018年相比,2019年江苏历史卷的分值分布保持稳定。试卷中中国史的分值75分,世界史的分值45分;近代史和现代史分值有所变化,近代史分值比重有所上升。从三本必修教材内容分布来看,必修2经济史的比重稍有下降,必修3比重有所上升。

能力立意是对高考的基本要求,《考试说明》规定了历史学科应具有的四大项12条能级要求。选择题主要立足于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两项能力要求,非选择题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继续深化对学科能力的考查,逐步加强对“阐释”和“论证”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考查的重心转向历史思维能力。选择题的选项设计从材料规定的情境出发设置干扰项,试题材料和选项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目的在于引导中学历史教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这一做法增强了选项的迷惑性,更好地拓展了选择题的考查功能。第1题就较为全面地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此题的四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围绕题干信息进行设计,要求考生认真阅读题干材料,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只有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并调动、运用所学教材知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非选择题的材料简明扼要,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呈现出切口小、视角广、层次明、分析深的特点。小论文写作是江苏高考历史卷的特色题型之一。第22题的第一问,要求考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重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加工提炼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二问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小论文,该题型多是只提供史事,无问而问,让学生自问自答,旨在考查考生发现问题、独立提出观点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水平,是一种全功能的题型。

在能力立意的基础上,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卷与时俱进,突出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选择题第8、9、11、13、16、17题较多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非选择题中有5小题涉及历史背景和原因,要求考生能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思考、解决历史问题;第5、23、24B题考查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分析能力;第21、22题体现出浓烈的家国情怀。对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考查则贯穿于解答非选择题的整个过程。全卷多处出现简析、分析的答题要求,体现出对考生历史解释素养不同层次的要求;史料实证素养的要求之一是能辨别不同史料的信度和综合多种史料去还原历史原貌。

三、优化命题理念,助推素质教育发展

创设情境,将历史学科内容与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相融合,有效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念及将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释、论证、解决和评价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是近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的特征之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出现了紧扣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甘地诞辰150周年、广义相对论证实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五”计划65周年、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等时事热点而设计的题目。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卷情境呈现形式丰富多样。选择题除了青铜器铭文、各类古籍、歌词、手稿、回忆录论著等文本史料外,还有历史地图、时事漫画、新闻漫画等信息量丰富的图像资料,有着浓郁的历史气息,为考生创设了多样化的问题情境。第9题以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为材料,要求据图推断其内涵;第11题以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的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为材料,要求判断漫画所含信息;第16题以美国1787—1790年各州批准联邦宪法的地图为材料,要求据图推断当时美国的状况。

注重情境的生动性是江苏卷选取素材的一大亮点,如选择题第3题唐代科举考试的故事、第7题《卖宁波脚带》、第8题苏州车夫的吴侬软语、第17题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经验之歌》、第22题翁仕朝手稿及授课教材等材料,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作为地方自主命题的江苏高考历史卷带有鲜明的江苏色彩,第6题师范学校校歌、第8题苏州车夫、第24题D救活昆曲等都蕴含江苏元素,体现出浓郁的江苏地域“印记”。

选择题题干简短,非选择题部分的阅读材料仅有12条,其中6条摘自论文,4条选自专业著述,2条出自文献史料,这些材料信息丰富,语言平实,即使是中国古代史的题目也少用或不用文言文史料,减少阅读障碍,材料的选取服从于设问的需要,详略得当,节省考生阅读和答题的时间,以便于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考查,这些是近几年江苏卷的一贯做法。

全卷适当引入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现出更为开阔的学术情境。第23题“哥伦布交换”的立意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既引入了超越教材的环境史内容、生态史观、新全球史观等学术观点,又契合了全球化的时代热点,考查内容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设问与教材主干知识有机结合,问题设计层层递进,有效考查了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把握命题趋势,有效调整备考对策

2019年江蘇高考历史卷有试图靠向全国卷的迹象,但还是存在差距。为了降低难度,一些试题尽量减少选项的思维力度,有的试题的选项干扰性较低,排除法成为应对这类选择题的诀窍(如第11题);有的选择题设计简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阅读理解题,思维考查的力度不强,呈现出考查功能退化的趋向(如第6、20题)。非选择题则倾向于每则材料单独设问,且设问较为细碎,答案也主要直接摘取材料信息或迁移运用两个版本教材的共有内容。反观全国卷,侧重于对学科主干知识(而非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深刻的历史论证能力、开放思维及深度概括材料信息等能力的考查。这些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方向。

江苏新高考模式下,历史学科将会以100分实分计入高考总分。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必须明确这一变化,改变过去等级赋分模式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低导致的教学赶进度、粗线条、大框架、靠训练的模式,在认真研究把握江苏卷命题趋势、全国卷命题特点的前提下,有效调整备考对策,统筹规划、精耕细作、稳步推进,包括教学进度的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的精准定位、知识结构的有效构建、教学情境的精心设置、练习题目的精选精练、应试能力的着力培养等,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适应江苏高考的新要求,争取取得满意的成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