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赵吉平
“教书是为了育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紧随时代发展,摒弃“重知轻得”的传统教学理念,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有机融入教学,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地理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
“立德树人”语境宏阔、语意深远。何谓“立德树人”?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当代教育越来越体现为一种大教育,即终身教育。“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作为新时期的地理教师,我们要肩负起“立德树人”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摒弃“重知轻得”理念,紧随时代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论断既明确了当代教育的根本使命,又进一步丰富了培养人才的深刻内涵,具有深远的意义。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从古至今一直遵循的理念,然而当前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却普遍缺乏德育,“唯分数论”大行其道。学校以分数评价教师,教师以分数评价学生,考试以分数选拔人才,家长以升学率评判学校,这些观念深刻地影响了日常教学,导致教师“重知轻德”,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德”。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的是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看,“立德树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时代的需要。
二、剖析地理课程标准,落实强化三维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然而,在现实的地理课堂中,教师大多以课本知识为主线,侧重对地理知识、现象的记忆,忽视人文教育。地理知识中的德育因素不太明显,如果教师不善于挖掘,就会忽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地理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是对课程标准的深层认知和强化落实。
教学目标能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地理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有“立德树人”的目标意识,充分挖掘地理课程中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把“立德树人”目标放在三维目标的核心位置。
三、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注重学生成长需求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在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理是课外活动形式最丰富的学科之一,因此广大地理教师要重视和强化地理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地理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
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例如,灵宝地处我国东西向铁路干线——陇海铁路的中段,在教学“中国的铁路运输”这部分內容时,我提前把教学内容以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课本、上网查阅、实地考察等方式,完成学案问题。在学案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我国东西向的铁路干线有几条?经过灵宝的铁路干线的名称、起止点是什么?经灵宝向西行驶的铁路干线车次是奇数还是偶数?灵宝的棉农去新疆采摘棉花应选择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和工具?这样,我在讲解“中国的铁路运输”这部分内容时,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
在地理活动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先对真实地理环境进行感知之后,就会轻松掌握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能力。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地理教学,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