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章煜城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因此,历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动力。
一、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根据传统的教学理论,从心理学角度入手,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在他看来,对学生来说,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参与、主动发现。发现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注重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知识的探究者,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构建出一个适合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获得结论。
第二,注重内在动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注重直觉思维。很多科学发现都是来自于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直觉思维是通过直接的方式进行思考,而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迸发灵感,可以说直觉思维是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一种思维。
第四,注重对信息的提取。无论学习什么课程,记忆的首要问题都是提取信息而非储存信息。因此,要想有效地记忆信息,就必须有效地提取信息。
二、运用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
1.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合理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导入,让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课文内容,激起学习兴趣。
教师要转换思维,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呈现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学习。
2.提炼教材内容。
历史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混淆一些历史事件。因此,教师要采用有效方法提炼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清历史事实,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引导学生通过发现进行学习。
准确地讲,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通过发现来进行学习的。所以,教师应该变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任何历史事件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教师可以在“前因”的部分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推测“后果”,然后再与事件的真正后果进行对比,以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将教学内容进行再编制,以便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再编制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取,找出关键词和关键线索,为学生的探索指明方向;其次教师要降低发现学习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些稍具难度的知识;最后教师要对次要问题进行精简,使学生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
三、运用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要点
实施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打破思维定式,转换角色,尽量以启发、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知识。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才进行引导。当然,在实施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还应当采用其他优秀教学模式,以取长补短。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內容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实践表明,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与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教师要运用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