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赵诗含
人类需要依赖客观物质条件而生存,因此环境质量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环保意识培养已经成为重要的环境保护手段,受到了各个学校的重视。高中地理教材以人地关系为核心,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理教材内容讲的就是环保意识培养的问题。
一、环保教育概论
环保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是全民参与性,从接受对象上来看,环保教育属于全民教育,而全民教育恰恰给高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利基础;第二是终生参与性,环保教育不限于高中阶段,或者说,高中阶段的环保教育只是人生环保教育中的一个环节;第三是实践性,环保教育不是识记概念那么简单,而是要亲身实践;第四是联系性,环境问题涉及众多学科,开展环境教育应当从整体上全局推进,加强地理学科同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环保意识的意义
高中各学科的教学标准都已经将环保意识的培养列为环保教育的内容之一。在物理、化学、地理等學科教材中,有许多与环保意识培养有关的内容,而在这些学科中,地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最为紧密的。目前的高中地理教材把对宇宙环境与地球环境的教学作为认识人与自然的初始阶段,然后依次介绍了地球地质结构特征与人类活动特征,最终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全方位联系。由此可见,贯穿在地理教材中的环保意识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统一的。
例如,在“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布”的相关内容中,教材形象地说明了沙尘暴、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是受人类活动所影响的;在“水循环”的相关内容中,教材指出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情况,提出了通过改变地表径流增加水资源的开发方式,这对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具有启发性。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适当增加有利于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环保意识的途径
1.找准教材与环保内容的结合点。
在环保意识培养中,教师应当将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并使其在了解一定的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多个角度渗透环保教育,使环保意识培养有序、系统地推进。
例如,在教学“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介绍该地区的概况,再介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城市化进程。接下来,教师可因势利导,介绍珠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另外,教师还要重点介绍良好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
2.利用教材资源培养正确环保观念。
高中地理教材是基于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行编排的,既介绍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也介绍了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地理环境包括宇宙环境、陆地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等内容,人类活动包括灾害预防及治理、资源利用、产业布局、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3.关注环保动态,开展环保活动。
除了挖掘教材,在教材中寻找环保教育的切入点外,教师还可以从媒体、网络中寻找和环境有关的报道、案例、科研成果等,并将其引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还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失时机地开展课外活动。这既能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对此,教师可提倡学生做一些简单可行的环保小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资源,回收废弃电池、金属,防止有毒化学垃圾污染土壤。
总之,只有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对于地理教学工作者而言,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一项极富现实意义的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