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杨林样
【教学思路】
鸦片战争爆发后,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农民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本课内容位于“鸦片战争”相关内容之后,“辛亥革命”相关内容之前,承上启下,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时代性和开拓性。
由于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已有所了解,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难点是理性分析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史料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理性分析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以及追求民主、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展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宁》一书的封面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咸丰皇帝是苦命天子?
学生通过思考可知,咸丰皇帝在位时期,中国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国外不平等条约一一签订。这样就能简单有效地导入本课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
1.天国缘起。
师: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在这时候发生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展示以下材料,增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背景的认识。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曾国藩《备陈民间疾苦疏》
通过分析上述材料,学生就能认识到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白银外流加速,致使银贵钱贱,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前发生天地会等会党起义20多次,另有各地自发的群众暴动不可计数。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1846年到1850年,广东、广西地区的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
——李侃《中国近代史》
莫将一切俗情牵,须将一切妄念捐。開辟真神惟上帝,无分贵贱拜宜虔。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
——《原道救世歌》
上述材料表明,两广地区连年的自然灾害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的宣传迎合了民众对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期望,其中上帝、天国等西方元素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天国兴衰。
运用课件展示太平天国兴衰过程材料,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851年,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8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在此整顿,封王建制,初步建立政权。之后,太平军从永安突围,一路北上,连战连捷,很快攻下了湖北重镇武昌。百万天兵顺江而下,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位国都,与清廷对峙。
师:从广西金田到江苏南京,为什么太平军能够连战连捷?
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军势如破竹的原因既有清军的腐朽,也有太平军的勇敢。太平天国的理想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让这一理想有了现实的图景。
展示以下材料,重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师:从《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来看,它设计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是否能实现?为什么?
《天朝田亩制度》试图通过平均分配土地,建立起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绝对平均主义的弊端,以及当时处于战争时期的社会现实,这一理想只能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
《天朝田亩制度》契合了历代农民“均贫富、等贵贱”的朴素观念,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愿望,获得了农民的广泛支持,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重振国威,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1859年,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实行保险事业等。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资政新篇》
师:请从制度设计的理想与现实角度分析《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为之后中国社会的革命和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但由于它忽视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且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付诸实施。
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太平军连破清军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但在之后的上海近郊战役中,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湘军乘机攻陷安庆,天京失去屏障。随后,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1864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宣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师: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悲剧结束?
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展示天京保卫战形式示意图,播放视频材料,增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认识。从客观上讲,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因为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从主观上讲,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
3.天国余响。
师:假如时光倒流,你會怎样看待太平天国运动?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为帮助学生合理、准确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教师可展示以下材料。
在这场斗争中,我不认为我们可以多久地维持我们目前的地位,而不致牺牲我们的贸易……如果叛军坚持威胁上海,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叛军实行进攻。
——英国公使普鲁斯
尽管有些国家会为它们政策的表面胜利而欣喜,为高贵的太平天国的领袖的殉道而无动于衷,但是星火燎原的时刻终会来临。
——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曾国藩《讨粤匪檄》
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时代,使人们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从功绩来说,太平天国运动肩负了反侵略、求民主的双重任务,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但由于受阶级与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具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特点,呈现出了新旧交替的时代特色。
展示《太平天国——一个惊世王朝的兴衰与启示》、《天国陨落——太平天国》、《天国春秋》、《这个天国不太平》等书籍的图片,并布置思考题: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你们会怎样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呢?
【教学反思】
限于篇幅,历史教材对历史的叙述往往缺乏生动性,因此教师在理性分析的同时,要通过语言的描述补充历史细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挖掘史实、评价历史,使学生在获得理性认识的同时,获得感性认识。
评价历史事件时要遵循历史规律,坚持主流价值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结论,只是以标题“天国悲剧”来概括,这就给了教师发挥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绝不能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不能用现在的价值观看待历史问题,不能夸大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性,不能抹杀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而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设身处地地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较为丰富,教师要注意取舍,选取有代表性的史料,引导学生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置身于历史情境,客观、理性、多角度地分析历史问题。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资料,补充教学内容,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理解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增强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解题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高中历史教材包含大量的史料,高考历史试题也常常以史料为素材。在这一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把史料引入历史教学,让学生在理解史料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历史感悟能力。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理论思考
史料主要指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所留下来的各种形式的痕迹。史料能够帮助我们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情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较远,往往无法真正理解历史事件。因此,教师要将史料引入教学,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历史,提高学生主动探求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实践方法
1.编写以史料为素材的试题。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以史料为素材编写试题,深化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试题编写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样学生就能以史料为基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编写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史料分类、史料概述、史料转述、史料推断、史料质疑等环节,构建有效的史料教学。
另外,教师还要在试题的编写中贯彻新课改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彰显史料的魅力。
2.关注细节。
英国历史教学专家认为,关注细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从微观上把握史料,让史料教学具有可持续性。对此,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对史料充满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从不同途径引入史料,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其次,教师要把史料分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在今后的史料学习中举一反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现史料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把史料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研究和分析史料,还原历史真实面貌。
3.以学生为出发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情绪变化和精神状态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新课改下,历史教材增加了不少史料,这些史料都是教材编写专家精心选定的,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因此,教师要认真讲解史料中的重要事件和典故,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地制宜。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对历史重难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书本知识的时候,挑选容易理解的史料,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历史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有些章节甚至没有提供史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课外史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外,教学时间也是有限的,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史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节省教学时间。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史料;其次,教师要确保史料真实可信,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再次,教师要对史料进行加工,提取重要信息,优化史料呈现形式。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摆脱传统历史教学观念束缚,优化配置历史教学资源,推进历史教学改革,把史料有机融入历史课堂教学,完善历史教学方法,创新高中历史史料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