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卓越
导学案应具有以下特性: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主体性是指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学性是指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作用。探究性是指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层次性是指导学案具有层次,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回顾教学,我并没有充分发挥导学案的特性,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知识点呈现方式僵化,过于强调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意义等要素,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二是额外布置课后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传统的导学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有限,如果教师仍然利用传统导学案进行教学,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那么,导学案能否进行改进,内容上少一点、精一点、趣一点,真正成为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呢?这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对此,我认为,导学案应用的关键在于“导”,它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伟大的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我对导学案做了大胆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改进的灵感来自于当下流行的历史穿越剧,虽然历史穿越剧扭曲了历史,但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对此,我不禁思索,历史穿越剧为什么会受到欢迎呢?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历史穿越剧能让人身临其境地亲近历史、体悟历史。
在教学“伟大的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导学案布置了以下任务:自由选择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地上的一股抗日力量,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分子,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谈一谈你的抗日战争经历,说一说你选择这一抗日力量的原因。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我对学生的选择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备课,将学生的回答进行了整合,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正是学生的回答推动了教学的开展,具体如下。
【教学片段一】
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题目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相信同学们都已经依据课前导学案做了充分的准备,那么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开始“我的抗战”吧。
学生们情绪高涨,兴致高昂。
【教学片段二】
教师设问:日军强大又凶残,中国人民是否只能一路逃难而别无他法?
学生先后以军人、学生、工人、农民、商人、华侨等角色进行发言,叙述“自己”在抗戰中的表现。
教师设问:老师发现有同学扮演国民党军人,也有同学扮演共产党军人,下面请这两位同学说一说选择不同角色的理由。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这两个党派分别采取了哪种抗战策略?为什么会如此选择?它们各自的抗战主战场在哪里?有没有共同战场?它们又是如何走到一起,共同抗日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追问: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都有哪些力量参与了抗战?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力量参与抗战?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过程和意义,学生通过扮演不同历史人物,建构出了一幅全民族抗战的壮阔画面,亲身体验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加深了对抗战全过程的理解。
【教学片段三】
教师设问:刚才有“军人”说他在1942年的一次战役中荣立战功,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嘉奖,这位“军人”的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设问借用“军人”的事迹,引出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把小人物的抗战、中国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联系到了一起,加深了学生对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师要利用导学案,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投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近历史、体悟历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