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点滴日常,汇成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报社“实验室里过大年”系列短视频采访手记

时间:2024-04-24

采访手记

扫码观看《实验室里过大年——为稳住我们的饭碗,他们仍然在行动》

扫码观看《实验室里过大年——年味虽淡,科味正浓》

扫码观看《实验室里过大年——特殊之年的仪式感》

“上联,自噬通路全清楚;下联,相变性质都完美;横批,科研顺利。”

这幅特别的春联,挂在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门上,外行看了满头雾水,内行看了会心一笑,但它却是2021年这个特殊春节的真实写照。

科学家精神的选题由来

2021年春节,为巩固抗疫成果,减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播风险,我国多地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新冠病毒疫情阻击战,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勠力同心才能打赢的战役。当前,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已达到上亿规模,作为现代社会中一支重要的职业群体,他们又将怎样度过这个春节呢?

作为中国科技类专业媒体,我们将视角投向了广泛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自1984年组织实施以来,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在中国科学院这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重点实验室作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近年来也聚集起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在若干前沿领域和方向进入了国际前列,取得了一批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实验室就像一个个浓缩的社会单元,作为国家科技人才的聚集高地,这些重点实验室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科研人员和学生,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科学家到底是怎样过年的?在阖家团圆的新春佳节,承担着国家重要使命的实验室又是怎样运转的?在这个特殊的年节里,不回家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心声?这些问题不但是我们作为媒体人所关注的,也同样是社会大众所关心的。以这些实验室作为观察与记录的样本,可以说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特殊性。

科技自强自立的使命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弘扬科学家精神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9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重点阐述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作为科技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不断激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以“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和责任,以实干开启新征程,用奋斗创造新伟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抱着这样的初心,中国科学报社策划了“实验室里过大年”系列短视频,精心选取了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作为探访对象,记者利用春节假期深入到科研一线,以视频日志(Vlog)的形式呈现这些实验室在春节期间的活动状态,寻找科研人员恪尽职守、严谨治学的鲜活故事,忠实记录科研人员坚守岗位、潜心研究的动人场景。

科学家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当记者推开了一扇扇神秘的实验室大门时,一副真实的科研场景展示在我们面前。在记者走访的这些重点实验室中,大部分科研人员和学生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留在实验室里就地过年。

在实地采访拍摄时,记者发现,让这些科研人员留下来的原因是那么的不同,又是惊人的相同。

——在北京,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家洋院士团队在腊月二十三时收获了一项重要成果,他们研究的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这一成果有望让水稻的驯化从数万年时间缩短到数十年甚至几年的时间。这一好消息给了团队成员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他们决定在春节期间乘胜追击,在野生稻快速驯化方面继续深挖,培育出能够适用于农业生产的多倍体水稻作物。

——在上海,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平台的35名职工中,有31人选择留沪过年。实验动物平台的工作性质非常特殊,虽然春节有假期,但实验动物却是365天需要人来照顾的。这些在普通人看来不起眼的小动物,其实凝聚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也是取得重大科学突破的希望,更是不能马虎大意。用科研人员自己的话说,“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同样选择在条件艰苦的高原上值守。这里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中16个优先安排的重大项目之一,担负着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以及相关的宇宙演化、高能天体演化和暗物质研究等重任。为了保障探测器顺畅工作,科研人员克服了高反、严寒等一系列困难,坚持值守在雪域高原,瞄准宇宙线起源这一世纪难题,抓住机遇,争取实现突破。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当然,科学家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尽管实验室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但不能与家人团圆,大家的内心总会有些许的遗憾。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博士生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已经多次告诉父母今年不回家了,但每次往家里打电话,父母总是不忘再试探性地问一句:你回来吗?

到底什么才是科学家精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到底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在拍摄工作接近尾声时,记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对他们来说,过年或者不过年,回家或者不回家,都不过是平常的一天。有人还会感慨终于能有一段不受打扰的时间,可以潜心研究一些平时想做又没有时间做的工作。

科研人员的语言体系是朴素的,他们不懂得把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雄心壮志挂在嘴上,但报国为民、唯实求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其实早已在这个群体里蔚然成风。

点滴付出汇成了汪洋大海,他们在平凡的工作里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正是这些再也寻常不过的日常,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坚持,换来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科学成果,换来了中国科技事业的腾飞。每一个科学数据,每一条科学曲线的背后,都有一群默默奉献、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技工作者。而这样的坚守与付出,不正是科学家精神的最好诠释吗?

与祖国一起奋斗,他乡也可是故乡。我们认为,科学家的过年故事,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也是一种启发,也是一种激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