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挖掘南京工业遗产 丰富近代经济史教学

时间:2024-05-08

贺健白

工业遗产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等。南京市自古以来廛市繁荣,人文荟萃,近代它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之一,直到如今城中仍然分布着许多工业遗产,结合这些宝贵资源,将它们有机融入历史课堂,对我们的历史教学大有裨益。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在课堂上运用当地工业遗产配合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家乡的工业遗产,掌握丰富的可以与教材知识相契合的素材。完成这一工作主要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阅读大量有关地方工业史的著作,加深对南京近代工业发展状况的了解。其二,实地调查走访南京的工业遗产,撰写调查记录,拍摄相关照片,作为课堂教学的备用资料。其三,搜集无形史料,它包括家乡的工业名人,散存民间的传说、民谣以及工厂工人记忆中的陈年往事。

南京是近代东南工业重镇,这里许多企业的兴衰,折射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艰难求生的发展线索。比如,人教必修Ⅱ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三子目“曲折的发展”讲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发展显著;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在此笔者并没有按照课文内容平铺直叙,而是引入了一处值得万千南京市民骄傲的工业遗产的成长故事,那便是民国时期南京规模最大的工厂——坐落在江北卸甲甸(今属南京市六合区)的永利铔厂。以下是关于本目的教学实录:

情境一(投影) 1930年,国民政府的实业部长孔祥熙提出了中国要兴办十项实业的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创办硫酸铔厂,发展中国自己的化肥工业。1933年11月,国民政府正式批准由永利公司總经理范旭东主办硫酸铔厂。1937年2月5日,永利铔厂出产了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批硫酸铔化肥,这是中国化肥工业史上崭新的一页。工厂生产的化肥趁着春耕之际运往南京周边各地农村。永利铔厂作为当时国内罕见的化工联合企业,远远超出了我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整体工业水平,国人把它和美国的杜邦公司相媲美,称它为“远东第一大厂”。工厂的总工程师侯德榜因建厂有功,当年被中国工程师协会授予代表最高荣誉的金牌奖章,同时,他又因侯氏制碱法深受海内外推崇。

思考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的前十年,永利铔厂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情境二(投影) 然而,当永利铔厂生产出第一批化肥时,中国大地已处于抗日战争前夕。抗战爆发后,永利铔厂立刻停产化肥,秘密改产军火。上海沦陷,日军逼近,工厂只来得及将一批最好的机床拆走,装船运往武汉和四川,剩余设备和物资全部落入敌手。日军将永利铔厂的重要设备拆卸后运往国内,安装于九洲大牟田东洋高压株式会社横须工厂用来生产军火。这个中国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业大厂就此夭折。

思考2:抗战爆发后,永利铔厂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情境三(投影) 抗战胜利后,范旭东曾希望向日本索回被抢物资,但是国民政府对民族工业不闻不问。范旭东壮志未酬,含恨而逝。他死后,侯德榜继任永利公司总经理,当时外有美国商品的涌入,内有官僚资本的挤压,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永利铔厂勉强复工生产,但产量只有战前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思考3:抗战胜利后,永利铔厂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为南京永利铔厂的曲折经历所吸引,大家都能通过这家企业的兴衰把三个历史阶段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和主要原因归纳得十分清楚,从而梳理出民族工业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乡土历史的基础上达成了课程目标的要求。

工业遗产和课堂教学的融合,还表现在把南京一些来自近代企业的老工人请进课堂,让他们现身说法,与学生直接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增加他们对历史学科的亲近感。其实,工业遗产的引入不但表现在将工人“请进来”,还反映到让学生“走出去”,带领学生造访工业遗产、发掘历史信息,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工业遗产在教学中的引入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起到巨大作用。南京有许多近代工业遗产,有一批倡导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他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感化和鼓舞,在其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道路上都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南京工业遗产的挖掘和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初步实践,虽已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仍需深入和提高。其一,进一步搜集和丰富教学素材,在复习课上将一些横跨百年历史,至今长盛不衰大厂的发展历程理出发展脉络,使之覆盖整个近现代民族经济发展史,而不再局限于某一课或某一节;其二,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调查走访家乡的工业遗产,撰写考察报告,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G]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