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王洁
[摘 要]家校共育是全方位育人的必要途径。家校共育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今,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校也迎来了家校合作共育新时期。学校需要在家校共育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家校共育打通校园内外、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教育通道,形成教育合力。文章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就家校共育的意义和路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家校共育实践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9-0040-03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學校为主线完善家校共育机制,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下面,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家校共育的意义与路径进行简要分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校共育的意义
(一)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且教师的教学以教材为主,很少与生活相联系。这样一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就出现了与实际割裂、缺少趣味、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学校、家庭、社会要加强合作,在协同育人中各司其职,做好配合。家校共育,不仅可以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以达到塑造学生良好品德、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家校互融,家校共育,已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关注的新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家校共育,补齐教学短板,促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二)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教育的前沿阵地。学校固然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但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好比植株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土壤一样。初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养成习惯、发展个性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家长的关注和支持不可缺少。为此,许多教育专家都主张构建家校共同育人机制,为学生的成长护航、助力。家校协作的实践也充分表明,家校共育不仅为家长与教师有效沟通提供了便利,还滋养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明确的家校共育目标的指引下,许多家长会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管理中,这样,学生即便在家中,也能像在学校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很少出现懈怠心理。而且,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求助他们,这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是极其有益的。为此,越来越多人推崇家校共育理念,主张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使教师能全面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情况,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具体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要和家长加强联系,在教育理念方面保持一致,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校共育的路径
(一)完善家校共育制度,加强双方联系
家校共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想让学校和家庭做好本职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深化协作,不仅要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对教师及家长进行有效管理,还要为家校协作育人提供场地、经费和政策支持。因此,学校要在征得广大家长同意后,牵头制定家校共育管理制度,对学校、教师、家长的责任以及家校共育的方式加以明确,对家校合作育人中教师、家长的行为进行约束、管理。学校还要制定家校合作方案,确保学校和家庭双方清楚自己的权利与责任,以预防各种纠纷的出现,使家校共育井然有序。除此之外,学校要积极组建家庭教育专家团队以及家庭教育志愿者团队,打造分级管理、分层落实、纵横相连的家校共育新格局。
如在“诚实守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典型案例讲授诚实守信的意义,并邀请家长参与教学,通过与家长连线,鼓励学生与家长对话。课后教师可以请家长带领学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学习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了解关于诚信的故事,以客观、生动的方式开展诚信教育,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诚信以及如何做诚实守信的人。这样将课堂教学活动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学习到诚信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依托网络技术,开拓家校合作渠道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充满朝气,在各方面渴望展示自己,也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期望,但是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在学生成长、教育方面,学校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学校应本着“构建伙伴关系,家校共育共享”的目的,积极探索学区、学校、家庭、社会多维合作模式,加强家校合作,使家校共育理念深入人心,为家校共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家校合作的渠道有许多种,如建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使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开展家长大讲堂,通过家长大讲堂深入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成立家委会,通过家委会帮助家校深度沟通交流,增进理解,密切联系,为家校合作奠定基础。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家校联系,开拓家校合作渠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融媒体时代,各种新设备、新媒体在生产、生活中逐渐推广开来,这也为家校进行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学校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构建家校共育网络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家长、学生之间的联系。具体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告知家长,使家长了解家校共育理念,以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作业,使家长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管理、作业批改中来,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家长和孩子形成和谐的关系。如在“积极奉献社会”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布置开放性作业,如让学生去养老院、孤儿院、福利院等做义工,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或让学生走上街头,针对环保、公益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或组织学生参观环保处,给环卫工人献爱心。让家长以相片、视频的形式,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记录下来,上传到班级群,供大家一起借鉴、学习。同时,欢迎家长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家长要多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多运用鼓励性、肯定的话语,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健康、茁壮成长。依托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家校共育的质量和效率,还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家长参与教学,促进教学优化
课堂是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策略,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环境封闭、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等问题,这样的教学根本无法打动学生。如今,虽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放性在不断增强,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有效管理、联系实际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家校合作,为优化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通过家校合作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的教学中,学校可以依托家校互联互通,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生动起来:发掘家长资源,邀请熟悉法律的家长参与教学,加深学生对法律、对父母的了解;让家长带领学生走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生动的教育方式,在学生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开展模拟法庭,选取与青少年有关的案例,如校园霸凌、校园偷盗、未成年人传播不实网络信息等案件,让学生和家长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公诉人、律师、书记员、法警等角色,使学生了解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陈述等审判过程,感受法律的威严;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普法活动、法治知识竞赛,让家长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开展“法治走進家庭”活动, 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普法材料,写法治征文、设计法治海报,借助电视、网络等了解扫黑除恶的成果,为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践行法治理念提供助力。
(四)创新实践活动,助力优秀品质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阶段的许多科目都发生了新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也做出了调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也应随之改变,以满足教学要求。学生是家校共育的对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深受外因影响,不过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想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需要培养学生的自觉、自主意识。实践活动具有驱动和纽带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助力学生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养成。
如在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时,教师可以另辟蹊径,以“社会公德”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家校共育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争取得到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助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如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可以动员学生为班上的贫困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在思想上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在生活上资助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邀请家长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与学生一起开展义卖、捐款、捐物等活动,让贫困生感受到大家的关爱。又如,保护环境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如聆听环保公益讲座、参加环保主题公益宣传活动等,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制定活动方案,一起参加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亲子距离,培养亲子感情,还可以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发展的可靠路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家校共育为基点,在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方面持续发力,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从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让学生从中受益。
[ 参 考 文 献 ]
[1] 雷彩娟.家校共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2023(7):69-71.
[2] 彭巧贤.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228-229.
(责任编辑 袁 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