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地理零散知识的教学思考

时间:2024-05-08

汪林洁 刘新华

[摘   要]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较多的零散知识,既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零散知识的教学对于促进初中学生提升地理能力和系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世界的聚落”的教学为例,探讨初中地理零散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零散知识;初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4-0091-02

初中地理零散知识主要是指初中地理教材中学习主线不清晰、逻辑性不强、碎片化的地理知识。地理零散知识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分布范围广,做好零散知识的教学,对于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零散知识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强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

一、初中地理零散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主线不清晰,逻辑性不强,教师不好教

初中地理教材部分内容存在主线不清晰、逻辑性不强的问题,教师难以把握其教学要点。例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的内容有“聚落的形态”“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聚落的形态”主要是简单介绍城市和乡村的分布形态,“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则是介绍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意义,两框内容缺少知识联结,逻辑关系呈割裂状态,学习主线不清晰,教师难以开展教学,同时其知识组成也不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2.知识内容“大”而“空”,学生难以掌握

零散知识的重要特性是知识内涵宏观抽象,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如“世界的聚落”中,不同聚落形态之间的转变这部分内容具体涉及城市规模扩大、聚集人口增加、房屋建筑分布范围变广等问题,与学生自身实际生活相距较远,知识呈现“大”而“空”的特性。这些知识对于久居城市或者农村的学生而言,需要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广的视野来理解。初中生的地理思维、地理探究能力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要学习理解相对宏观抽象的零散知识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3.在中考考查内容中占比不高,教学中易被忽视

地理零散知识往往不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更难成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容易被教师忽视。地理教师往往以中考作为日常地理教学的参照标准,对于中考不经常考核的知识点多采用学生自己阅读、教师指出关键点、跳过等方式来教学。长沙中考地理卷总分100分,2008~2019这12年的中考卷中,只有5个年份的卷子考查了“世界的聚落”相关内容,总共14分,其中单选题共4题,每题2分,共8分。“世界的聚落”这节知识分布零散,其中的考点在近12年中考中分数占比极低,考查次数不多,初中地理教师往往以此为参照来进行教学,导致这部分零散知识在教学中容易被忽视。同时在学业高压之下,学生学习地理主要以中考为核心,对于中考不常考的内容多采取不重视的态度。

二、初中地理零散知识教学策略

1.从课标出发,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初中地理教师应从课标出发研读教材,对教材上的零散知识重新整合,充分发挥零散知识教学对培养初中生地理意识、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世界的聚落”时,教师对于“乡村在向城市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这部分内容经常放弃讲解,但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身边生活。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在“识聚落”部分进行教学,用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2.主动创设教学主线,明晰学习脉络

面对逻辑性弱、主线不明的零散地理知识,教师可以主动创设教学主线,串联知识,以明确教学思路。例如,在“世界的聚落”教学中,可以通过列标题的形式创设教学主线:知聚落—识聚落—析聚落—保聚落。教学主线的创设不仅可以把整节内容按照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和对知识内在关系的理解。创设教学主线的方式除了根据知识发展列标题外,还有以教学视频串联课堂、以地理问题链推动教学发展等形式。

3.巧妙运用案例,以小见大,将理论知识具体化

针对零散知识“大”而“空”的特性,教师要学会巧妙运用案例,以小见大,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简单化,便于学生学习理解。例如,在“析聚落——聚落在哪里”环节,从“聚落的形成条件”“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建筑风格”两个方面来讲解,并且让学生“以武汉、长沙、上海三个城市为例反向分析聚落的形成条件”“分析窑洞、江南斜顶屋、平顶房、东南亚的高脚屋这些不同建筑的不同风格形成的自然原因”,把聚落这样的“大概念”具体化,同时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4.积极引入思维导图,使零散知识体系化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它从一个中心概念开始,发散出与之相关联的子概念,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这些子概念的分支逐渐增多,并继续向下一层级发散,最终形成一个有序的发散图,即思维导图[1]。思维导图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建立概念间的逻辑联系,简明清晰地体现了知识点间的从属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归纳、简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比如,在学习“世界的聚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学知识边画思维导图,形成“知聚落—识聚落—析聚落—保聚落”的四大主干,然后再延伸其他分支,这样在课堂结束时就可以将各种零散知识串联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结论与建议

1.以课标为指导,加强教材建设,整合地理知识

部分教材内容存在逻辑性不强、主线不清晰、知识“大”而“空”的问题,增加了教师教学难度和学生学习难度。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应以课标为指导,了解课标要求,充分发挥课标对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其次,教师应认真研读和分析地理教材,以学情为基础,对于教材上表述不足的地理知识进行扩展补充,对学生已了解知识进行精简,在课堂上适当放弃讲解;最后,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和知识发展规律,梳理知识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将跨章节、跨教材的有共同元素的零散知识整合成地理知识专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深化学生培养目标

初高中地理课程是相衔接的,这种衔接不仅体现在学制、教学内容方面,更体现在地理思维、地理意识和地理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要以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开展零散地理知识教学,将“大”而“空”的知识具体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逐步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为高中阶段全面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例如,“两种聚落形态之间的转变”这个知识点涉及从综合全面的角度思考地理事物、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变化过程,同时还涉及人地协调观,内容上与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相衔接,培养目标逐渐深化。这部分零散知识的深度教学对学生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素养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3.打破应试教育的框架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坚持正确导向,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发挥引导教育教学作用,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3]。这实际上是要改变应试教育体系下“考什么就教什么”的状况,改为“教什么考什么”,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掌握。试题命制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的考查,相应地,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也必须打破应试教育框架体系,不能仅依据中考对各知识点的考查频率来决定哪些内容重点讲、哪些内容少讲或不讲。地理教师应改变对零散知识的忽视态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所学地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意零散知识教学,发挥零散知识教学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的重要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  张婧婧,孙明霞.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復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地理教学,2015(20):39-4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DB/OL].(2019-11-29)[2020-06-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6/s3321/201911/t20191128 409951.html.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