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高中语文自主课堂的实践初探

时间:2024-05-08

【名师简介】卢涛,东北师范大学毕业,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副校长,广西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广西基础教育青蓝名师工程培养对象,“国培计划”讲课专家,广西作家协会成员,柳州作协签约作家,发表文学作品60多万字及教学论文近百篇,编写教材教辅10部。曾经荣获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自治区二等奖,多次荣获“广西优秀语文教师”称号。

[摘   要]高中语文自主课堂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当前,初步构建了高中语文自主课堂,分为“疑、品、比、迁”四个教学环节。“疑”是质疑激活,重在自学;“品”是聚焦对话,重在探究;“比”是比较鉴赏,重在生成;“迁”是迁移体验,重在创新。文章以杜甫《登高》的教学为例,阐述了高中语文自主课堂的具体实践要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01-03

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民上网课”成为教育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变“网红主播”,学生成“线下粉丝”,空中课堂这种打破物理空间束缚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很多人感到不适应。缺少了教师在身边的一再督促,失去了同学之间真实的互动,那些自学能力弱、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吃力。有人感叹,会学习且自律的学生将会在这一次的教育革命中脱颖而出。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课题成果提出,要让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能否持续发展学习能力,是一个人能否得到终身发展的关键。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唤醒学生的自学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落实自我发展。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自主学习情境的创设是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过去一味强调单向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语文教学,应该要有所改变。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构建高中语文自主课堂,通过“疑、品、比、迁”四个环节的推进,实现师生共生共长的理想目标。

高中语文自主课堂的根本指向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回归本真的语文学习状态,主动自觉地投入课堂;要发挥自身的启发引导作用,充分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要着力于合作探究、思维拓展及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有效优化高中语文整体教学。

笔者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特点,设计了“疑、品、比、迁”四个教学环节。学生在这四个环节中,进行相关的自主学习活动;而教师则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具体见图1。

一、疑——质疑激活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习起于疑。能够在投入学习活动的初始阶段,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这是学生思维“自我卷入”的具体体现。要想构建高中语文自主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会提问题。

“疑”这个环节一般放在课前,用时约20分钟。

教师在此环节要明确学生的自学自读任务,既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核心问题,又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存疑之处,提出一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并进行记录,以在课上进行探究。教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方法、鉴赏方法的使用指导。

在网络资源十分丰富的今天,教師要有效整合所有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微视频等,让学生在课前自学重点概念、核心内容,以对这些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比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前,有些教师只是给学生布置简单的任务:“请大家预习课文,明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这首诗。”这样的课前预习任务是笼统的,学生自学的效果不会好。

笔者会在课前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后,形成个人读书笔记,以供课上交流。

1.设计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问题一:本诗被称为“今古七律第一”,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写下你的感受。(提示思考方向:意象、意境、手法、感情)

问题二:结合你以往的阅读经验思考,杜甫是个怎样的人?

2.提供两篇文章《杜甫传》(节选)、《品中国文人》中的杜甫篇,让学生自行阅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够对诗作的内容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有所了解。

二、品——聚焦对话

学生在经过了课前的自主学习并获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后,来到了课堂。教师要围绕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归纳,组织学生进行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要根据学情特点,让学生回归文本本身,充分交流自己在阅读、欣赏时的所思所感;要尊重文学作品的自身价值,不简单粗暴地对作品进行肢解;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品”这个环节的用时一般在20分钟左右。

在语文自主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在良性的互动中,师生双方都获得了一定的满足感。

比如在教授《登高》的时候,笔者创设了情境,引入了沈德潜的疑问:“昔人谓两联俱可截去二字,试思‘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成何语耶?”这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笔者的目的在于回归文本,让学生探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千古名句的精妙之处。

在课堂上,学生展开想象,交流自己对此句的理解和感悟。他们对“无邊”“不尽”这两个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逐渐达成了共识:“‘无边和‘不尽写出了空间上的纵深感,使得诗作的意境更广阔深远,并将作者的情感进行了更好的表达。”

另外,就此句是该用“落叶”还是“落木”的问题,学生小婕这样回答:“‘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一句是‘不尽长江滚滚来,此句指出长江气势宏大,向前奔腾,结合这一句诗来看,作者想要构建的是寥廓悲凉的意境,因此用‘落木更合适,其也更能凸显杜甫此时内心的沧桑、孤独与哀伤。如果用‘落叶,就显得很柔美、很小家子气,不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

笔者相机引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展现的是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作者漂泊一生的艰苦、壮志难酬的悲怆都在这一句中写尽了。刚才小婕同学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我们在阅读时,要把单独的句子放入整体意境中去赏析,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

学生的自主品读,需要依托教师有效的引导。教师的有效引导,需要以学生积极的自主品读作为基础。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比——比较鉴赏

语文自主课堂的第三个环节是“比”。在高中语文自主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与教材内容有差异的文本。教师可以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思维,促进学生构建读写知识体系,激活学生的鉴赏潜能,并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个性化感悟。

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教学过程中争议较大、难下定论的重难点问题,教师不必急着给出“标准答案”,可放手让学生去比较、去分析、去鉴别。

在《登高》的教学中,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一诗一人”。笔者希望学生不仅能够有效把握本诗的内容、手法、情感,还能够对杜甫这个作家的精神品格有更深入的理解。于是,笔者引入了鲁迅先生《呐喊》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S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凡是提到杜甫就会想到‘忧国忧民,凡是提到鲁迅就会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那么在这一段文字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同样地,在《登高》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作家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人。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应该从扁平化、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以更贴合人性。

笔者设计这样一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多元评价、自主探究的能力。最后,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明确了:“英雄因为真实而伟大,圣贤因为真实而不朽。硬骨头如鲁迅,也会有寂寞悲凉的时候,也会有仰望青天,静待时光虚度的时候。登高以寄情。《登高》这首诗融入了杜甫对理想的追求,融入了杜甫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爱。恰恰是杜甫不避讳自己的多病艰难,不避讳自己的年老漂泊,才使得这首诗展现了一个真实且立体的他。”

学生通过自主比较阅读获得的感受,比通过毫无生机地被动学习获得的感受要深刻得多。

四、迁——迁移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要通过迁移体验去巩固。教师在高中语文自主课堂上,要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将知识传授拓展延伸到课外;要积极营造利于读写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自己去获取个性化的实践经验。

这个环节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阶段。课内阶段的迁移体验往往安排在一节课的最后,作为学生实践创造的起点。在课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研究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进行具有自我意识的文学阅读与写作。

在教授完《登高》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情境体验式作业:如果鲁迅先生穿越千年,回到唐朝,遇见正在登高的杜甫,他们会进行怎样的对话?请你展开想象,写一个穿越故事。

布置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在课堂上获得的阅读体验,进行创造性写作。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在收齐学生的写作成果之后,笔者在班级语文学习微信公众号上重点推荐了写得较好的故事。这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极大关注,实现了课内和课外的有效结合。

有学生受到这个作业的启发,主动开始写其他主题的穿越故事。比如《当祥林嫂遇见刘兰芝》《当林冲遇见卡西莫多》等等。能使学生举一反三,从阅读赏析优秀作品到积极主动创作,这就是高中语文自主课堂的独特魅力。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习得方法、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高中语文自主课堂不仅仅关注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致力于让学生通过自主赏析优秀的文学作品及自主创作,收获作为阅读者、写作者的个性化体验。

笔者相信,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和素养将伴随他们的一生。对于教师来说,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是一件特别美好和幸福的事情。

[   参   考   文   献   ]

[1]  韩清林.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00(5):55-59.

[2]  冯克诚,田晓娜.最新教育模式丛书[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

[3]  陈玉秋,余昱.高中语文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农越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