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活化案例教学: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重要方式

时间:2024-05-08

张家林

[摘要]将生活化案例教学应用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优势有:培育学生人地协调观念,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教师在开展自然地理生活化案例教学时,应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究性,不能因为情境的发展而扰乱建模顺序;注重教学案例经典性和完整性,在拓展探究阶段,不另起炉灶,重新展示新案例;注重学习环境的利用,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生拉硬拽。

[关键词]生活化案例教学;高中;自然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81-03

生活化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挖掘和利用生活化的真实案例,为学生创设真实或准真实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生活和周边环境产生最亲近的感知,并充满兴趣地去发现和共同解决一系列真问题,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笔者发现,运用生活化案例教学法教授自然地理部分,相比传统讲授法,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有明显优势。

一、生活化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优势

1.培育学生人地协调观念

高中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阐述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得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师生感受最深的身边自然环境出发,会使自然地理课堂在“人地关系”主线上生发,让学生充满兴趣,为其树立人地协调观打好认知基础。

2.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在生活化案例教學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从自己的视角去重新认识我们所依存的自然环境,欣赏环境之美,感受塑造自然环境的力量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巧妙的协调方式,从中发现问题或任务,并和同伴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原理或是制订任务执行方案,总结策略思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3.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案例中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性的东西。借助这种一般性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多少能理解、解决一些结构相同或类似的个别现象和问题。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一方面会利用刚掌握的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会与同伴协作挖掘信息,综合思考该问题的多方面因素,进而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自信心逐步提升,地理实践力水平得到提高。

二、生活化案例教学的开展流程

生活化案例教学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案例选择与情境铺设、问题出露与方案设计、问题解决与原理归纳、拓展探究与方法总结。下面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教学为例,对各环节作具体说明。

1.案例选择与情境铺设

案例选择是指学习项目的确定和教学案例的选择。首先,将所教内容所在章节按照学科结构和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的知识分类理论解构成若干个基本教学单元。例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属于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的内容。“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自转”基本教学单元具体分解如下:

其次,在解构的教学单元中,选择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且属于程序性知识的部分。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包括原理、定律、法则等概括性的命题知识)的应用,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地球的自转”教学内容中,应选择“自转的意义”部分。其中,“昼夜更替”和“时差与区时”有更紧密的学科关联,所以可以归在一个学习项目中。

在确定学习项目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借助现有教学资源,选择师生熟悉的案例。本次教学选择的案例主题是“与远在美国的朋友视频通话”。

情境铺设是生活化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之一,要求教师以视觉形象展示和语言叙述为主要手段,让学生以主人公或观察者的身份迅速融人故事情境。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今天向你们介绍下我的一位朋友,小罗。他最近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进行业务进修和旅游。(教师边展示朋友拍摄的当地风景照和参加当地宴会的照片,边讲解)

生:哇!(学生充满好奇)

师:今天,我们就来和小罗哥哥进行视频连线,让他来介绍下这些天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

生:好啊,好啊。(学生热情高涨)

师:但我又有点顾虑……(教师故作忧虑状)

生:他那边和我们这边有时差……

2.问题出露与方案设计

问题出露与方案设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或任务并和同伴一起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首先要及时帮助梳理并明确主要问题。例如,计划于3月28日上午9点在高一14班教室(32°N,121°E)和身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42°N,83°W)的小罗进行视频通话,需测算任务可行性并设计行动方案。其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班级男女比例和班级总人数等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4-6人为宜),明确学习小组组员职责,制订学习小组和组员过程性评价规则。再次,指引学生规划解决地理问题的步骤,掌握地理问题研究的策略性知识。

[教学片段2]

师:知道今天的任务主题后,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生:(讨论)

生1:算一算小罗所在地当地时间,看看是白天还是晚上。

师:怎么算呢?另外,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当地时间和当地是白天还是晚上有关系,我们得研究研究。

生2:在地球仪上找到我们所处的位置和他所处的位置……

师:(总结归纳)第一步,根据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找到海门市和美国底特律市,并标明两地的位置;第二步,弄清楚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和昼夜交替现象,学习计算地方时或区时的规则;第三步,计算此刻美国底特律市的时间,并验证;第四步,如果可行,进行视频通话。

3.问题解决与原理归纳

问题解决和原理归纳是生活化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此过程中,学生尝试、猜想和领悟,灵活提取和应用所获信息,注重直觉思维,树立自信心,建构基本知识结构。此时,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关键帮手。第一,帮助学生将大问题分解成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群,降低难度,让其能拾级而上,完成任务。第二,根据学生认知基础,随着学习过程推进,适时先行铺垫学习前概念,如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晨昏圈、地方时与区时、时区等,并且要引导学生利用概念生成新概念。第三,遇到学习内容涉及从大尺度空间和时间维度描述地理过程时,及时提供地理教具,帮助学生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例如,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地球仪和一只手电筒,在学生模拟昼夜现象阶段告知其观察要点等。最后,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纠正偏差,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科原理规律。

[教学片段3]

师:我们在确定好两个城市的位置之后,进入问题解决的第二步。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海门市与底特律市两地之间有时差?

生1:因为两地人们看到太阳的次序不一样。底特律市在我们的“背面”,我们看到太阳时,底特律市当地可能太阳还没升起呢。

师:是的。我们可以给地方时下个定义——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那么,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我们可以解释吗?

生2: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在某个时刻只能照到地球的一面,所以就出现昼半球和夜半球。由于地球自转,其表面某地(如赤道上A点)会在一段时间内面向太阳,也会在另一段时间内背对太阳,所以会有昼夜交替现象。(由概念“地方时”出发,去认识概念“昼夜交替”)

师:说得非常好。为了弄清楚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我建议每组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上述现象,并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观察和思考。①光线照亮了球体的多少?②交界的地方(晨昏圈)是什么形状?③光线与晨昏圈的空间关系是怎样的?④昼夜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帮助学生分解问题和任务)

生3:已知我们的时间是上午9点(北京时间,东八区时间),根据计算,底特律(42°N,83°W)位于西六区,比我们的时间晚14小时,所以底特律当地时间应该是前一天19点。

师:也就是此时底特律当地时问为晚上7点,此时夜生活刚刚开始……

生:(笑)

师:(总结归纳)我们来总结下区时的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①东时区比西时区的时间早。②东时区,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早;西时区,时区数越小,时间越早。③区时计算方法为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注意“异时区相加,同时区相减”,“时区偏早为加,时区偏晚为减”。

4.拓展探究与方法总结

拓展探究和学习方法总结是学生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和获得策略性知识的主要阶段,是生活化案例教学中的又一关键步骤。教师全面展示真实地理情境,突出易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劣构问题,带领学生应用并验证所学原理规律,启发学生从实际出发多方面考虑问题,最终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和学生一起总结自然地理内容的研究思路和学科探究精神。

[教学片段4]

師:根据我们算得的底特律当地时间,现在和小罗哥哥视频通话,刚刚好。为了能成功通话,我现在在百度网页上搜索并确认下现在底特律的时间。(展示搜索网页)

生:怎么已经21点了?怎么只比北京慢12小时?(学生疑惑,议论纷纷)

师:为什么?看看网页上有没有显示原因。

生:哦,他们正实行夏令时。夏令时的含义是?

师:百度百科显示,夏令时是指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减少照明量,从而节约照明用电。美国国会最新通过的能源法案规定,从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开始,至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结束,实行夏令时。

生:那就是比我们慢13小时,还是不对啊……

师:那还有1个小时的差距。原因在哪里呢?建议你们重新看看我们的计算过程。

生:(思考并讨论)

生1:我们组认为,可能还是和美国具体国情有关。底特律用的不是当地区时?美国也和我们国家一样使用一个时间?

师:我们来看看。(展示美国时区分布图)

师:底特律市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东部,密歇根州的绝大部分属于美国东部时区(西五区),底特律比我们晚13小时,加之使用夏令时,所以当地时间已经21点了……

师:我们来试着总结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思路。

生:第一步,明确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区域和位置;第二步,合作探究地方时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学习区时的计算规则;第三步,计算此刻美国底特律市的时间,并验证;第四步,如果可行,进行视频通话。

师:此外,我们在科学发现过程中,要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三、实施生活化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内容程序性知识比重较大,所以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案例教学时,应区别于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的案例教学过程。

1.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究性

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案例教学法,更强调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在情境铺设环节,教师应展示案例中学生熟悉且包含经典学科原理的部分,帮学生排除干扰因素,降低学生发现原理规律的难度。在学科原理建模阶段,应从学科本质结构出发,不能因为情境的发展而扰乱建模顺序。例如,在建立“大气受热过程”模型时,情境展开应从白天开始,明确地球外部火气圈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然后开始建立大气受热过程模型。在拓展探究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原理和规律,此时应向学生展示案例的全部内容,让其发现案例中的劣构问题,运用和验证所学知识,综合思考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

2.注重教学案例经典性和完整性

生活化案例主要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感知到的自然地理现象或事物。在案例开发过程中,不能避开我们所熟知的经典案例,而是要将案例逐步完善,使其包含经典地理原理、认知矛盾和策略性知识。同时,应根据教学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充分挖掘案例的细节,使案例有血有肉,并明确案例的主题。如,本文中的教学案例主题为“与远在美国的朋友视频通话”,将学生拉人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拓展探究阶段,不另起炉灶,展示新案例,而是利用原先展示案例中的复杂情境,让学生继续深化原理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注重学习环境的利用

学习环境既包括含教室在内的硬件设备,也包括学习同伴和教师。同伴辅助,主要是合作学习;教师辅助,主要体现在提供辅助学习材料、把握案例探究方向和难点突破咨询等方面。学生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自主探究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带着自己的见解和困惑相互讨论、辨析,相互启发。由于自然地理属于自然科学,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会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基础,在不同学习阶段提供必要的本学科和其他学科基础知识和模拟实验等,帮助学生扫清非本课探究内容的障碍,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生拉硬拽,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应避免教师越俎代庖,过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洁韵.浅谈范例教学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84-85. [2]皮连生,卞春麒.论知识的分类与教学设计[J].铁道师院学报,1991(2):81-89.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