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

时间:2024-05-08

尚宗发�オオ�

[摘要]文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改进历史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02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传授历史知识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更高目标。本文探讨如何改进历史课堂教学,合理处理教学内容,通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来进一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一、学生在历史课堂闷声不响的原因

1.教师采用机械的教学方式

虽然有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对理念的理解和深化还是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交给学生的时间过少,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说学生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的语言表达方式比较单一,过多地使用传统机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没有营造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的氛围,师生互动低效,生成的新课程资源较少。

2.学生对历史学习有畏难情绪

面对必修学业水平测试需要达标、高考需要成绩、选修应该匹配等现状,学生似乎习惯了“题海战术”,习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考试靠“贝(背)多芬(分)”,从而使学生慢慢失去探究问题的创新精神和自我表达的欲望。

3.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太少

由于缺少一定的历史情境,学生只能在枯燥的教材中学习知识,尤其是农村学生更觉得学习历史太困难、太枯燥。由于课外历史读物看得太少,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对表达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感到信心不足,只会用教科书上的现成观点,或者张冠李戴。

二、历史教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案设计

1.任务设计趣味化

为了增加历史教学的思维含量,笔者引入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形式很多,其中一种是从一个中心主题发散的“树状图”,以主干、树枝、树叶组成,沿着分支添加关键词和有效信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面对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精心准备的思维导图时一定充满了成就感。

2.方案设计情境化

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学习就是情境性的认知,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更离不开特定的情境,离开情境的运用会影响知识迁移和语言运用的效果。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更是如此,除了传统的材料教学外,可让学生设计一些历史小品,走近历史,走近历史人物,体驗历史人物当时的所感所为。例如在讲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课中,可以让学生体验教师创设的有关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对策中交谈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实践

1.优质提问——激发表达动机

富有挑战性和意义的问题出现,往往会引发有价值的语言生成。这就要求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清晰、有目的性;考虑学生的各种认知水平,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后也要留出等待时间。当教师停顿3-5秒钟,无论是在提出问题后还是听到答案后,更多的学生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他们的答案会更完整,质量也会更高。历史课堂上要少说正确的废话,增加提问的思维含量。

2.优化表达——提升表达质量

有效的历史课堂不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勇于表达,而且要注意逐渐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交流讨论。比如在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中的几个经济特区时,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这几个城市名的谐音串起来:太阳下(厦门)山(汕头)了,海(珠海和海南)很深(深圳);伸(深圳)猪(珠海)头(汕头)下(厦门)海(海南)。

3.使关系和谐——营造愉快的表达氛围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追求有价值的生成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表达中投入的情感状态,不仅让学生敢于说,善于说,还要乐于说,享受表达的快乐。

综上所述,改变历史课堂沉闷的现象,需要教师优化课堂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气氛。同时,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产生的疑问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就不同,这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需要探索的东西还很多,只有敢于创新、尝试,并不断总结,认真开展课堂研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