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时间:2024-05-08

李勤福�オ�

[摘要]地理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学科,其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它对让学生了解祖国和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1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将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落实到教学中去,怎样才能取得素质教育的实效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

1.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小学到高中逐步强化,升学竞争压力有增无减。

2.评价指标过于单一。特别是高中阶段,评价标准总是与高考升学率联系在一起,有些地区甚至直接与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数联系在一起。

3.學生素质发展片面,身体素质下降。初高中学生近视眼检出率不断上升,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心理素质下降,不少学生意志薄弱,自信心不足,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高中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地理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学科,其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它对青少年了解祖国和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的感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有重要意义。下面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地理参观考察活动。通过对地理事物的考察与调查,让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从而获得课堂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同时,通过野外考察活动,也加强了学生身体锻炼,增强了学生体质,取得了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野外考察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做好考察前的准备。例如,笔者首先确定县城东南郊四千米外的世外桃源大峡谷作为考察点。考察前为学生开设了野外考察地理知识专题讲座。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知识内容,确定野外考察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辨认方向;观察地质、地形地貌;观察砂岩、石灰岩、页岩等各种岩石;观察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观察本地植被的类型及其分布。考察结束后组织学生撰写野外考察小论文,进一步加深了对学生的乡情教育和爱国教育。

2.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加强对课堂上所获得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我们学校组建了天文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观察太阳、日食、月食、月相,观察太阳黑子,观察彗星、流星等,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并使学生从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开展活动之前为学生专门开设了“仰望星空——认识宇宙”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看星星必须懂得的几个基本知识、认识星空的起码条件,了解如何成为天文爱好者以及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了解天文年历、星表、星图等。通过天文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观测与学习天文的兴趣,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天文爱好者,鼓励他们参加全国、省、市各级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

3.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途径。地理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素材,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源泉。例如,学习地球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学生产生一种对地球母亲的热爱。中国地理部分每一个章节都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作为地理教师,应怀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促使学生从“知国”升华为“爱国”、“报国”,以达到教育目的。

4.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极大地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同时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地理教师应结合省情、县情,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福建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高,被称为全国最绿的省,总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但也应看到,有些地区只顾眼前利益,乱砍滥伐,随意排污,造成严重的环境事故。大田县矿产资源丰富,矿藏有三十多种,其中煤、铁、硫黄产量居三明首位,有“闽中宝库”之美称。但在矿产开采的过程中,大规模剥离岩土,人为造成水土侵蚀;地下采矿形成的采空区,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破坏地下水的自流循环;废矿石的堆积,占用了大面积土地;矿区排放出未经处理的粉尘、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教师应结合本地工矿业,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探索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