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章静静�オ�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角色扮演、调查、动手制作等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根據课标、教学内容、学情,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开展专题知识竞赛活动。
[关键词]初中地理知识竞赛活动设计秦岭—淮河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08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活动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角色扮演、调查、动手制作等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为例,谈谈知识竞赛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设计
1.活动背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应“中国的地理差异”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开展专题知识竞赛”的“活动建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学生在中国地理总论中《地形》《气候》《河流》《农业》章节中已学习,这为开展活动奠定了知识基础。从能力看,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用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地理语言表达能力;从年龄特征看,初中生课堂上乐于表现,喜欢合作、竞争。
2.活动目标
(1)运用地图和已学知识,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不同自然地区划分中的地理意义,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通过活动,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合作、竞争意识,增进对地理要素紧密联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3.活动准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学案,进行知识的自我理解和内化,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并借助互联网、报刊等媒体进行拓展阅读,查漏补缺。
(2)教师将活动试题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
(3)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5—6人。各组推选一名工作负责、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进行小组管理。
(4)推荐或自荐主持人一名。
4.活动要求
为保证比赛公正、有序开展,培养学生按规则办事的意识,师生共同制定体现集体意志的活动要求:
(1)以组为单位参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2)每道必答题分值100,每组必答一题,经小组讨论后在2分钟内回答完毕;如果回答不出、不完整、错误或延时,由其他小组抢答,给予相应的分数奖励。每道抢答题分值30,如抢答错误,倒扣10分(避免学生不认真审题就盲目答题;对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班级,为调动学生答题积极性,不实施倒扣分)。
(3)小组中每位成员只有两次答题机会,违者每人次扣10分(避免少数学生唱“独角戏”,鼓励全员参与)。
5.活动试题
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学情,精心设计体现趣味性、知识性、生活性、创新性的竞赛试题。
必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水平,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部分试题如下:
1.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①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等温线、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从我国温度带的划分看,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带和带的分界线;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看,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区和区的分界线。
③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气候和气候的分界线。
2.读《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填写表1。
抢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究与发展。部分试题如下:
1.下列语句中,描写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景观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淮河以南的橘子树移栽到淮河以北,会变成小灌木,橘子就变成又小又苦的“枳”。请结合已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3.假如没有秦岭这条高大、绵长的山脉,我国东部的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可能会向什么方向移动?
在适当的时候,可尝试让学生命题,经教师审阅、修改后使用。
6.活动过程
(1)欣赏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景观图片,进入活动意境。
(2)解读活动要求。
(3)组织答题,记录各组得分。注意观察课堂动态,鼓励信心不足和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学生勇于表现,积极参与;解答疑难问题,不把模棱两可和错误的答案留给学生。
(4)构建知识体系。
(5)合计各组总分。
7.活动评价
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方面,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自评与互评(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学会欣赏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各小组所得分数为参考,评选出本次活动的“优胜小组”,颁发奖品(如小地球仪),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地理学习评价档案袋”中。如时间允许,请学生发表获奖感言。对暂时落后的小组和个人也要通过发现“闪光点”,予以鼓励,使其获取前进的动力(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活动感悟
1.知识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竞争机制引入地理课堂,学生因渴望获胜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比赛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中,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学生这样说:“地理课最有趣、最紧张、最期盼的就是知识竞赛活动。在这个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中,与同伴合作、竞争,体验着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经历失败的磨炼,获取经验、教训,不断成长。”
2.知识竞赛活动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赛前,学生认真复习、预习,查找、编辑资料,自主获取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潜能被挖掘。组内分工合作,组间竞争,增强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能力。快节奏的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多个感官,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发展。
3.知识竞赛活动能提升教师的素养
竞赛活动不同于简单的娱乐游戏,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爱心、较高的地理学科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娴熟的教学技能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因此,知识竞赛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素养提升的过程。
(责任编辑周侯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