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窦银强 孙 博
文言文阅读历来是高考复习的难点,费时费力而收效甚微。其实,文言文第一轮复习应在平时积累中有意识地归纳总结,返本溯源。
一、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其三大特点
1.文言文的对应性。高考通常是传纪体文言,而传纪体一般结构是:
所以阅读理解应该根据其对应性,采用通读(勾前挂后)拉通文意,使文意“达”。
2.文言行文具有跳跃性。即文中往往有许多省略成分(即省主语、谓语、宾语,省介词“于”,省代词“之”等)。所以阅读时应“补”,有意识地采用猜读法。凡省略处用括号补出,使文意“雅”。
3.文言多单音节词。阅读理解时尽可能采用:
(1)对译:即将文中单音节词按今天习惯的双音节词翻译并尽可能保留文中语素。《荆轲刺秦王》中“逐”译“追逐”即可。
(2)换:即将古用今不用的词语按照现在的习惯换一种说法。
(3)调:即调整语句顺序。如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4)留:即对文言中的姓名、官职、年号、谥号、器皿、地名等予以保留。
(5)补:即对文言中的省略成分用括号补充出来。
(6)删:即对有些虚词,现今无对等词翻译的删。
二、文言文学作品的三大重点
1.文体知识要从总体上把握,局部落实去理解。整体阅读才能宏观把握材料,才能完整准确地评价分析人物和事件。其纪传体可分为:
(1)单纯的名人记事(多截取正史)。(2008高考《宋史·廖刚传》全国卷Ⅰ, 《宋书·王昙首传》全国卷Ⅱ)
(2)闲闻轶事(多为野史片段、笔记)。(《聊斋志异·张诚》08山东卷)
(3)个人自传或为他人作传(多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重点来借古讽今、借人言志)。例如:《屈原列传》“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司马迁把自己受刑写《史记》同屈原被逐乃赋《离骚》并提。
(4)诸子散文。如诸子中的历史性传纪体(2008年高考湖北卷《宋濂·文宪集》,2008年高考福建卷《晏子春秋》);对话体,写人记事的对话语录体等,一般从《论语》《孟子》《贞观纪要》(高考2008安徽卷)《新唐书》等文言作品中节选。
(5)书信,应酬体(集会、宴请、迎送、颂德)此类文言往往因事说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因人讥世等。(08高考湖南卷《欧阳修全集》)
(6)游记随笔体(山水游记、访友奇闻、读书偶得、闲谈见志)等。
在复习时应归类分析,借助注释,理通文意,增强理解:文言设题一般是以假乱真,正误相杂,偏离文意,张冠李戴,概括不全,范围模糊,混淆是非,偷换概念,言过其实等。
2.文言结构条分缕析,层次严谨。
(1)从内容上看:以传记为主的文言文先概述事件背景,再叙事写人,最后总括呼应的特点。就事件客观记叙,边叙事边抒情议论,重点是客观记叙。
(2)从结构上看
一般情况总—分部分详述,总结议论抒情部分略写。
三、文言翻译应从基础知识抓起
1.积累虚实词的用法和意义,做到“信”。虚词按考纲抓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平时应尽可能将每个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归纳完整。18个虚词应逐一归纳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平时不常用的。
2.文言实词120个(略)散见于每册课文。其中重点是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同义偏义复词。复习难点是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
(责编 李 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