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框式结构“快要了”与“就要了”考察

时间:2024-05-08

殷少华

摘 要:《汉语教程》(第二册)《冬天快要到了》一课中注明:句中有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语作状语时不能用“快要……了”。语言事实显示,句中有时间成分作状语时,也可以使用“快要……了”结构。“快要……了”和“就要……了”在语义特征的客观性、临界性上存在差异,并且在根据语义特征形成的心理距离时间轴上,指称点的位置影响着说话人对二者的选择。本文尝试从语篇依存性的角度,分析二者在语篇连贯和衔接上的差异。

关键词:快要 就要 语义 语篇

一、引言

陆俭明、马真(1999)将注重“态”的不定时时间副词分为“表已然、表未然、表进行”等18类。张谊生(2004)则将汉语时体副词(表时态的时间副词)分为“已然体、未然体和持续体”。从中可以得知,根据事件是否完成以及是否进行来分类,可以大致分为“已然态、未然态、持续态”。本文中的“快要”和“就要”属于未然态时间副词。“快要/就要……了”中的“了”是用在句尾表示变化和报告新情况的语气助词。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2016)中,“快要”的解释为:时间副词,表示时间上接近;很快就要出现某种情况,一般在句末用“了”。“要”的解释为:作为助词表示将要时,前面可以加“快、就”,句末常加“了”。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吕叔湘将“快要”和“就要”视为意思相近或者意思趋于等同的一组词。

作为母语使用者,也经常将“快要……了”和“就要……了”作为一组可同义替换的结构使用。例如:

(1)a.他快要回来了。(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b.他就要回来了。(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2)a.快要放寒假了。

b.就要放寒假了。

(3)a.火车快要开了。

b.火车就要开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虽然意思相近,但这两个框式结构并不能随意替换。例如:

(4)a.*下个月姐姐快要结婚了。(杨寄洲《汉语教程》(第二册))

b.下个月姐姐就要结婚了。(杨寄洲《汉语教程》(第二册))

例(4)a不成立,而例(4)b成立。那么,在实际使用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区分二者?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第二册)(2007:45)中的《冬天快要到了》一课注明:句中有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语作状语时不能用“快要……了”。我们统计了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BCC语料库后发现,此规律并不能清晰地阐明两个框式结构的区别,也不能指导留学生正确使用二者。例如:

(5)那时太阳快要升起了,一片灿烂的红光正从东方放射出来。(余华《一九八六年》)

(6)“……说下午五点过回队再找我细谈,现在也快要回来了。”(徐圣铭《揭榜》)

(7)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胡适《四十自述》)

(8)大军进至幽州(今北京市)城下,眼看州城快要攻下了;不料就在幽州城外的高梁河畔,被辽将耶律休哥杀得大败,一万多人战死沙场,只得仓皇退兵。(张家驹《沈括》)

“快要……了”和“就要……了”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用的一组框式结构,前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

邓苗雯(2011)《现代汉语“快(要)……了”和“就(要)……了”格式对比研究》探讨了两个格式的语法功能,通过“快要/就要+VP+了”“NP+快要/就要+VP+了”“T+NP+快要/就要+VP+了”三组格式的对比说明二者的异同。其中第三组重点讨论了两个框式结构与时间词的搭配情况,同样认为句首状语为时间词或者短语时不能与“快要……了”连用。

郝思瑾(2011)《时间副词“快要”与“就要”的语义特征及主观化假设》认为“快要”的语义特征表现为短时性与客观性,“就要”表现为促发性与主观性,二者语义特征的差别是造成用法差异的根本原因,强调二者与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了”的共现能为其观点提供形式验证,但并未对时间名词与二者的共现问题加以说明与验证。

二、“快要/就要……了”的语义特征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2016)中,作为助词的“要”表示“将要”时,前面可以加“快、就”;作为副词的“将”被释义为“将要,快要”,表示动作或情况不久就会发生。吕先生将三者融合在一起互相解释。但是,通过对语料的观察和分析,“快要”和“就要”的语义特征存在着细微的差异。例如:

(9)现代民主国家的教育虽还是建筑于敌对阶级社会之上,虽也还不能与生产实践完全融合,然而再不能像封建社会那样严密地把教育禁闭于统治阶层的文雅修养及治术讲习那个小范域里面,而那一道传统的间壁快要打破了。(林砺儒《教育哲学》)

(10)那些囤里已没有粮食的人们,眼巴巴地向原野里的麦田望着,庄稼长得很好,而茂盛的小麦也快要成熟了。(柳溪《丰富的第一年》)

(11)这时,对方的话机中传来一个浓重的苏北口音:“我是盐城人,现居台湾,和五十多岁的亲哥哥吉增熙已有三十多年未通音讯,这次是专程到日本和我哥哥通电话的,今天就要坐飞机回台湾了。”(《中国青年报》)

(12)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十四年来,她朝夕怀念的爱子的墓地,马上就要到了,这怎么能不使当母亲的激动呢。(何清《英雄父母》)

例(9)~例(12)中,“快要”和“就要”都表示描述者对某件事的预测,并且某件事还沒有发生,但是不久之后即将发生。在例(9)和例(10)中,如果把“快要”替换为“就要”:“而那一道传统的间壁就要打破了”“而茂盛的小麦也就要成熟了”,可以明显看出替换后的句子带上了主观色彩,原本是客观的描述“间壁打破”和“小麦成熟”变成了描述者主观希望“间壁很快就能打破”“小麦很快就要成熟了”。在例(11)和例(12)中,如果把“就要”替换为“快要”:“快要坐飞机回台湾了”“快要到了”,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例句中时间的紧迫性消失了。

根据词义的解释,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语义特征分析:

(13)今天恐怕有什么事情耽搁了他,所以当孩子们听得铃声远远地响过来时,天快要黑了。(陈伯吹《夜姑娘和白昼先生》)

(14)石匠爷笑着说:“快要砌大坝了,不把石料备齐还行?”(杨啸,崔嵬《红雨》)

(15)还是那只小船,它仍旧停在岸边上,它就要载着我,到那遥远的都市去了。(张事业《风吹月季》)

(16)船长突然发出了准备潜入水底的命令,原来大风暴就要袭来了。(鲁克《潜水捕鱼记》)

例(13)~例(16)中的“天黑”“砌大坝”“载我”和“袭来”都还未发生,属于对未来时间的预测,并且都有“天很快就会黑”“将要砌大坝了”“马上就载着我”和“大风暴很快就会到来”的含义,所以“快要……了”和“就要……了”都有预测性、未然性、短时性的语义特征。但例(13)“天快要黑了”客观描述了天气已晚;例(14)“快要砌大坝了”客观描述砌大坝的时间不久将至;而例(15)“它就要载着我”主观色彩较为浓厚,表示期望或者不期望此事发生,结合语境显然是“我”并不想这么快就离开,“到那遥远的都市”;例(16)“原来大风暴就要袭来了”也具有主观色彩,结合语境表示不期望大风暴的马上到来。

因此,结合表1我们可以得出“快要……了”和“就要……了”的共同语义特征是[+预测性][未然性][短时性]。二者语义特征差异在于:

①[客观性],“快要……了”有该特征,表示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主观性较弱;而“就要……了”主观性较浓,与说话者的预期有关,可以根据上下文得出说话者是否希望此事发生。

②[临界性],“就要……了”结构中该特征明显,表示说话人从心理上觉得事情很快就要发生,非常接近事情发生的时间;“快要……了”只能表示事情在一段时间以后将会发生,并不能表示非常接近事情发生的时间。

三、“快要/就要……了”表达的时间轴结构

邢福义(1990)在考察时间词“刚刚”时提出三个概念:事件时间、指称点、参照点。我们可以结合上述概念对这两个框式结构进行分析:

①事件时间:受“快要”“就要”修饰的动词性词语所表示的事件的发生时间。

②指称点:“快要”“就要”所表示的时间位置。

③参照点:“快要”“就要”表示在某一时点后不久,这某一时点即为参照点,即从开始说话时,事件时间的最早心理时间起点。

我们可以将例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寻找二者的区别:

(17)昨天这个时候,我都快要出发了。

(18)燕西道:“不要说这些不相干的话,现在火车快要开了,有什么话先想着说一说罢。”(张恨水《金粉世家》)

(19)只不过最近粮食快要没了,有银子也买不到,所以大家都勒紧了裤腰带,看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九城君《虎吼》)

(20)明天我就要走了。

(21)三分钟后,电影就要开始了。

(22)吃过饭后,老人就要告辞了。(夏伟生《春满阳关》)

例(17)~例(19)都使用“快要……了”结构,被修饰的谓词性成分是“出发”“开”和“没”,所以事件时间是“我出发”“火车开”和“没粮食”。“昨天这个时候”“现在”“最近”都是“快要”所强调的时间,是“快要”所表示的時间位置,属于“指称点”。例(17)中“我出发”这件事已经发生,所以心理时间只能从这句话中的最早时间算起,即参照点为“昨天这个时候”;例(18)的最早时间为说话时间,参照点为“现在”;例(19)中“没粮食”是最近发生的事,最早心理时间起点即参照点也是“最近”。例(20)~例(22)运用“就要……了”结构,被修饰的动作性词语是“走”“开始”和“告辞”,所以事件时间是“我走”“电影开始”和“老人告辞”;“明天”“三分钟后”和“吃过饭后”都是“就要”所强调的时间,是“就要”所表示的时间位置,属于“指称点”;“我走”“电影开始”“老人告辞”的心理时间起点为“现在”(说话时间),所以参照点都是“现在”。

从表2可以看出,句子中含有时间成分作状语的“快要……了”结构中指称点和参照点相同,而“就要……了”中的指称点和参照点则不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就要……了”结构具有临界性,在心理距离时间轴(以下简称时间轴)上指称点更偏向事件时间,并且处于接近事件发生时间的临界点(如图1)。而“快要……了”结构具有客观性,临界性也不明显,只是“表示时间上的接近,将要发生某种事件”,指称点在时间轴上接近甚至等同于参照点(如图2)。

由此可以得出句子中有时间成分作状语时,这两个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指称点同参照点、事件时间的距离,指称点等于或者接近参照点的是“快要……了”结构,指称点临近事件时间的是“就要……了”结构。当图2中的指称点接近事件时间时,“快要……了”和“就要……了”语义相同。

四、“快要/就要……了”的语篇依存性

预设是语义概念,同时在语用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预设普遍定义为发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的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和语段的适宜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朱永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2000)认为预设是发话者和语段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语用现象,可以为语篇的进一步发展做铺垫,影响着篇章内容的后续发展。一方面,语用预设影响篇章组织,为断言信息(新信息)提供起点,使语篇衔接更完整;另一方面,语用预设可以对篇章信息流施加连贯制约。结合例句(23),可以将含有时间词在句中作状语的一组框式结构“快要……了”和“就要……了”进行如下分析:

(23)“不要说这些不相干的话,现在火车快要开了,有什么话先想着说一说罢。”佩芳笑道:“一刻儿工夫,我也想不出什么话来。”因望着凤举道:“你还有什么说的没有?可先告诉我也好。”凤举道:“我没有什么话,我就是到了上海,就有一封信给你。”梅丽道:“我也想要大哥给我买好多东西,现在想不起来,将来再写信告诉你罢。”说到这里,月台上已是“叮当叮当”摇起铃来。(张恨水《金粉世家》)

我们通常将已知的或者无异议的信息处理为预设信息。从例(23)燕西说的话“现在火车快要开了”中可以知道预设信息是火车将要发车,但是“有什么话先想着说一说罢”说明说话者的时间轴上,指称点是接近参照点的,距离事件时间有一定距离,所以才会预留出时间,让听话者“说一说”。语用预设对篇章信息流施加了连贯制约,引出了凤举和梅丽的新信息,二人的时间轴同燕西一致。而佩芳不认同预设信息,“一刻儿功夫,我也想不出什么话来”,说明佩芳觉得发车时间临近了,佩芳时间轴上的指称点却是接近事件时间的,如果佩芳要表达“火车开”这件事,她会使用“就要……了”结构。

在有时间词或者短语作状语的句子中,对“快要……了”和“就要……了”的选择能体现说话人的心理距离时间轴和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时间轴的预判。说话人的时间轴和听话人的时间轴一致(如凤举和梅丽的回答),预设对信息流成功施加连贯制约,并且语篇衔接较为完整;若说话人的时间轴和听话人的时间轴不一致(如佩芳的回答),听话人不认同说话人的时间轴,连贯制约失败,衔接不完整。

五、结语

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研究“快要……了”和“就要……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差异问题,主要从二者的语义特征、表达的时间轴结构以及语篇依存性三方面着手。1.语义特征上,“快要……了”带有客观性,“就要……了”带有临界性。2.根据语义特征形成的时间轴结构,我们发现:当指称点接近或等于参照点时,应使用“快要……了”;当指称点无限接近事件时间处于临界点时,应使用“就要……了”。3.语篇依存性上,两个格式所在句子表示的预设信息不同,通过对比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心理时间轴结构,可以对语篇连贯制约是否成功、衔接是否完整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杨寄洲.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張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5]邓苗雯.现代汉语“快(要)……了”和“就(要)……了”格式对比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5).

[6]郝思瑾.时间副词“快要”与“就要”的语义特征及主观化假设[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7]邢福义,丁力,汪国胜.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J].中国语文,1990,(1).

[8]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