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HSK五级听力测试的真实性考察

时间:2024-05-08

陈明

摘 要:本文基于语言测试的真实性概念,结合HSK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五套HSK五级听力的测试材料和测试任务进行考察分析,旨在探讨HSK五级听力试题的真实性。笔者认为HSK五级听力测试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但仍有提升空间,表现在:在听力短文上体裁较单一,在口音和自然程度方面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真实性,考查的问题与交际意图的不完全一致。

关键词:HSK五级 听力测试 真实性

測试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检测教学与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交际语言测试在语言测试发展过程中成为主流,真实性作为决定测试效度的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听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言语交际技能,听力测试的真实性研究值得探讨。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听力测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HSK听力部分的真实性问题值得关注。

本文参考不同角度的语言测试真实性概念,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HSK五级听力测试的材料和任务真实性进行分析,考察HSK五级听力测试的真实性程度,从而为HSK命题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与建议。

一、语言测试的真实性概念

(一)文本的真实性

语言测试需要文本材料,文本材料就涉及到真实性这一问题。在测试真实性的研究历史中,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研究者十分重视测试文本,提出文本材料应该完全来自于现实生活,应该是一种“源文本”,在用作测试使用时不做任何的改动和简化处理。[2]这种观点的确能更加接近目的语的特征,可是也存在几个问题:一是真实性是相对的,这种观点下的文本难度是不是都适合二语受试者呢?二是强调“源文本”,却忽视了生活“源本文”本身所带有的情景和语境,忽视了测试环境的限制,这样一来,真实性本身就值得商榷了。

(二)任务的真实性

测试任务的真实性是指测试任务与现实中言语交际任务的相似程度。Bachman区分了两种语言测试中真实性的定义:真实生活观(real-life approach)和交互能力观(interactional-ability approach)。这两种观点都与我们所引出行为样本的语境有关。1996年,Bachman将语言教育中的“真实性”概念从“交互性”概念中剥离出来,把真实性定义为“语言测试任务的特征与目标语运用任务的特征之间的对应程度”[8]

基于这一定义,为了考量考试任务和目标语运用任务之间的对应程度,Bachman&Palmer;提出了一个任务特征框架,包括测试安排(test setting)、测试说明(test rubrics)、输入(input)、预期回答(expected response)以及输入和预期回答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input and response),为目标语使用任务特征和测试任务特征的匹配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方法,增强了测试真实性的可操作性。[8]首先,根据这个框架,目标语使用任务的特征可以描述出来。再者,这个框架提供了实际办法,也就是只要使测试任务尽可能与目的语使用任务的特征一致,该测试就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兼顾了输入和预期结果这两个影响测试真实性的关键层面。

(三)输出的真实性

语言听力测试中有输入也有输出,输入如聆听和阅读文字材料,输出如书写答案或口头回答。所以受试者的输出也关系到真实性。输出的真实性就是考生在测试情景下输出的语言与目的语的使用是否一致。首先,输出的真实性受输入真实性的影响。在语言测试中,主观题型(如作文、口试)的输入真实性比客观题型(如单项多项选择题)大,所以基于主观答题的形式,前者真实性要大于后者。当然,输出的真实性也受考生的语言水平的影响。一般来说,语言水平高的考生输出的语言要比水平低的考生产出的语言更接近目标语。

评分标准也是影响测试真实性的一个因素。就目前看来,真实性的最佳评估人就是操本族语者,衡量标准就是目标语的语言规范。确定衡量详细的语言标准有较大难度,评分标准对同一语言行为的判断也难以统一。

(四)情景的真实性

测试情景的真实性指测试文本材料对应的情景是否真实,与目标语使用任务特征是否一致,它与任务的真实性联系紧密。我们在命制考题时,考试任务的特征必须与将来目的语的使用的情景特征相一致,只有做到这一点,考试任务才具有情景真实性。比如TEM-8 min-lecture讲座和新托福讲座均是真实情景下需要记录笔记的课堂任务类型。这种模拟在某种场景下完成一定的任务,如开会讨论、讲座提问等,就是为了尽量做到情景真实性。语言测试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通过考生在考试中的表现来推断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同任务真实性一样,情景真实性也面临一个场景的选择问题。情景都是完成任务的场景,任务都是在一定的场景下发生和完成的,两者不可分割。

二、HSK五级听力试题真实性分析

本文选取《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五级)》中五套真题[7]。研究对象是其中所有的听力试题。

(一)测试材料的真实性

1.文本

适合HSK听力测试使用的真实材料可以来自实际交际活动;也可以源于生活的真实材料进行加工,把过多的俚语、偏词、怪词去掉,重新编制材料。后者虽然不完全复制于现实生活,却更接近符合真实的听力交际情景,受试者对输入信息的理解也更容易检测。

综观五套HSK五级听力试题,长短对话材料大部分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交际情境,而听力短篇多改编自原汁原味的中文篇章。例如:

男:我已经试了六次了,还是不行,我看我干脆放弃好了。

女:别轻易就说放弃,说不定下次就成功了。

这是受试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女方用“说不定下次就成功了”这样的回答来安慰对方,这也是中国人经常用来回应的安慰语,体现了目标语使用者的用语习惯。不仅选材于真实的生活,而且听起来没有将阅读材料录音套用在听力测试的牵强之感,此题情景真实性很高。

经笔者对五套听力测试涉及的题材进行统计,具体如下表所示:

听力测试的内容必须真实。表格的信息显示,这五套听力试卷一共涉及了五种题材。题材范围从日常生活到求职工作,这些材料主题与受试者息息相关,且日常生活和工作商务内容占绝大部分,是在国外学习和生活所涉及内容的真实写照,属于真实情景,符合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

其次,统计还发现不同题材分布情况:短对话以日常生活的话题为主,长对话以日常生活和工作求职的话题为主,听力短篇的题材较多是人物故事。这表明,在信息类型这一项目上,HSK五级有具体和抽象的信息,与汉语使用任务特征一致,真实性程度高。

整体看来,HSK五级听力材料内容多样化,且真实材料题材丰富,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语言形式,融合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资源。但是,在听力短文部分,体裁和题材较单一,多是议论文说理,由人物故事生发哲理,不具备多样性。

2.语音

(1)自然程度

听力材料中话题广泛,涉及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的对话。听力材料是口语材料,而口头语具有句子短、重复率高的特点。HSK五级材料由专门人员朗读,语音标准,虽不要求如日常生活那样随便,但也应具有口头语言的特征,做到话语自然。要做到自然,就要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录音,不要带着朗读或背诵的腔调,对话用词要合适,才能提高测试的真实性。例如:

——你是不是感冒了?一直打喷嚏。

——是感冒了,都怪我家那口子,把感冒传染给我了。

这里运用到“那口子”,对话日常生活化、口语化,用词很符合情景效果。

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偏向书面语,口头语运用较少,并且对话双方的语调或语气会出现与试题中所设置的情景不符的情况。例如:

——我听说面试结果已经公布了,你怎么样?录取了没?

——刚上网查了,我的综合成绩是第一名。

这个试题背景是说话人得了第一名而被录取了,应该是很激动的场景,那么说话者的语气应该是带有高兴喜悦的成分。但是笔者通过听力音频,发现其中说话人的语调很平静,在“第一名”这个词上并没有任何语气上的起伏。其实这对受试者答题上有一定阻碍,因为实际语境下的交际心理并没有体现出来,所以考察的真实性较低。

HSK五级听力试题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真实性较高的语音材料应和现实交际情况吻合,而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景难免出现犹豫、反复、中断、重复、插话等情况,这些情况也应在听力测试材料中体现。

(2)语速

外语学习者常感到语速太快而难以理解,如果语速慢下来,难度可能会有所缓解。随着学习者学习二语的深入和进步,语速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测量语速最便利的方法是计算语音材料每分钟的字数。笔者对五套真题语速进行测量,计算朗读每套试题所有题型听力材料(不含题目)的平均语速。计算公式为:每套试题听力部分的平均语速=不同题型听力材料(不含题目)的总词数/朗读这些材料的总时间(分钟)。

经统计,听力部分的平均语速在每分钟200字上下浮动,整个趋势很平稳。这五套试题语速的平均值为202个字,其中最低语速为每分钟191个字,可见语速是呈中速的。汉语普通话水平考试正常语速的要求正常是每分钟为240个字,最快可达到每分钟300字。对话时的语速会快一些,而演讲的时候会放慢一些,所以对比目标语使用任务特征,整个语速是属于中速至较快的。此外还发现:后三套的语速有所提高,一定程度反映了测试难度的增加以及考试对学习者要求的提高。可见,HSK五级的语速自然,在交流过程中时快时缓,整体语速较快,与目标语特征相比,一致程度较高,真实性程度也较高。

听力测试的录音只播放一遍,信息瞬间即逝,且听完语音材料后才有问题。如此与目标语接近的语速和信息的即时性,要求受试者有较好的信息捕捉能力,这不仅能够真实地测出应试者的听力水平,也与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语境相符。

(3)口音

口音不仅有很强的地域性,而且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口音也不同,甚至每一个人都有不同口音。当受试者遇到不熟悉的口音时,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会降低。

对于HSK五级的学习者,《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提出了“听懂略带口音的话题熟悉的普通话”[5]的要求。经过对听力语音材料的分析,总体上说话人虽然语音规范清晰,十分标准,但整个听力测试过程中的口音基本上都属于标准普通话,不同变体的口音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北方方言以外的口音。有些试题中因为人物身份的特殊性,需要通过口音的变化来彰显,但是语音材料中缺少这种形式。例如:

女:我听说隔壁的小刘升职涨薪了,你怎么样,现在工资多少?

男:阿姨,我工资不多,但是相比于去年是涨了一些。

在有些国家,打听别人的工资是不礼貌的,可能会被认为侵犯隐私,但是中国人,尤其是长辈有会以此为交际话题,本无冒犯之意。在这段听力材料中,蕴含了中国文化语境影响下的言语行为,能够帮助汉语二语学习者理解掌握目标语使用此交际话题的真正交际意图。但是材料中的语音和上一题的女性口音几乎一样,并没有体现交际者在交际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交流的事物之間的相关性,没有体现出如此发问的大部分人物身份的特殊性,所以真实性较低。

HSK5级听力材料中的口音,整体上与大多数汉语母语者的说话方式差异较大,并没有体现出不同社会身份的人不同的口音特征,这说明与目标语运用任务的特征之间的对应程度较低,所以从测试任务的真实性来看,真实性较低。

在录音时,说话人注意发音清楚,韵律强,与使用域中的典型口音接近固然没错,但为了受试者能接触到地道的汉语和真实的交际情景,听力测试语音材料应该尽可能接近不同社会身份以及不同情景下使用的口音,适当扩展口音的范围,以适应HSK中高级考试大纲的要求,提高文本和情景的真实性。

(二)测试任务的真实性

即便是具有真实性材料的听力测试,如果测试任务不符合实际情况,测试结果也很难真正反映测试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听力理解能力。下图是笔者统计的听力测试各部分试题所对应的考察受试者技能的数据:

由上表可知,这五套听力试题考察到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预期考察技能。

整体来看,听力试卷的三部分内容基本覆盖了考纲规定要考查的技能,与考纲要求基本相符,且相对较集中在“掌握细节”和“领悟隐含意义”两种技能,说明这两种能力是听力测试考察的重点技能,合计占总体的79%。这表明,对字面意思的理解是HSK五级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但是对照HSK五级大纲要求中的“阅读汉语报刊杂志,欣赏汉语影视节目”[6],说明对进入中高级的汉语二语者来说,仅仅理解字面意思还不够,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应该具备信息整合和对听力材料进行推论的综合能力,也就是“抓住要点”“领悟含义”,这是HSK五级相较于之前的等级测试的重点。

就各个考察技能的分布结果来看,短对话以考查“领悟隐含的意义”为主(55%),长对话和听力短篇以考查“抓住重点并掌握细节”为主,占52.4%。“考生能否通过语言外壳掌握信息内容,这是听力理解部分的测试目的”,而这两项听力技能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技能,因此HSK五级听力部分考查的重点具有合理性和真实性。

“抓住重点并掌握细节”多在长对话、听力短篇中考查,“领悟隐含的意义”多在短对话中考查,这可能与语篇的长短有关。长对话和听力语篇本身能够提供足够的明示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多数信息不需要推论即可获得。短对话只有一个话轮,提供的信息有限,因此更多的信息需要根据对话内容进行推断。

日常对话中的任务主要是以达到交际意图为主。在日常言语交际之中,说话者常通过间接言语行为表达交际意图,比如运用会话策略等。就单个的试题来说,我们在命题过程中,应加大对此的关注,因为测试实际上是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听力测试任务的真实性意味着听力任务不应该只是单纯的选择,而应是通过做听力题目来给学生完成平时交际中可能遇到的任务的机会,从而考察学生的听力技能。

通过对HSK五级听力测试短对话的考查,整体上问题的设置以考查“领悟隐含的意义”为主,一般来说此类问题设置大部分能较好地反映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和心理。但也有不恰当的命题。例如:

男:我打算明天早上开车出发。

女:天气预报说明天早上有大雾,能见度很低。

问:今天早上天气怎么样?

女方的字面意思的确是今早的天气不好,但是结合语境,这句话显然是一种建议式言语而非简单的陈述。问题的设置只着重关注字面意思,没有把握住“言外之意”体现的真正的交际意图。笔者认为较恰当的问题设置应该是要求受试者依据间接语言行为的惯例推断出言外之意,譬如“女方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问题才能真正考察到受试者的听力技能,检验出受试者的真实水平。

在设计听力任务时,必须确定现实生活中或在将来目的语的使用情景中受试者语言使用的范圍及其特征,尽可能使听力测试任务与听力文本材料中说话者的真实交际意图对应,对应的部分越多,真实性就越高。各题型的考察技能分布和现实使用的任务特征较一致。

HSK五级对听力技能的考察较全面,重点突出。除了个别不合适的问题设置以外,整体上考察技能与交际的意图、交际心理较一致,较好地反映了交际真实性,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能对中高级的HSK五级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进行综合检测,区分度比较好。

三、结语

本文从两个方面,即测试材料的真实性和测试任务的真实性,考察HSK五级的真实性程度。结果显示HSK五级听力测试试题在话题、语速等方面基本符合大纲要求,与目标语听力任务特征比较一致,测试技能考察全面,重点突出。但是,HSK五级听力测试尚有不足,如听力短文体裁较单一,口音和材料的自然程度有待提高,所考察的技能与交际意图的也存在不尽一致的现象。

HSK五级听力部分的测试与日常生活相关性强,内容覆盖全面,足以说明其真实性相对较高。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比如可以通过在录音中增加更多口音变体和真实的交流背景音以扩展内容范围,在具体情景中对话进一步使用更自然真实的语气。命题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输入中尽量采用符合情景的语体和现实的交际用语。提高听力问题设置的考查目标的准确性,给予受试者的任务要与文本中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和心理契合,少一些“无用无关之问”,总体上提高听力测试的文本和情景真实性。

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HSK听力考试中不可能全面呈现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整体特征。本文旨在为HSK听力命题的真实性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邹申.语言测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黄大勇.语言测试中的真实性概念[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2):77.

[3]孔文,李清华.语言测试真实性的多维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4]徐启龙.L.F.Bachman关于语言测试真实性的研究与发展综述[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2,(2).

[5]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6.

[6]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5级[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5级[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Bachman,L.& Palmer,A.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